柴胡葉鏈莢豆,中藥材名。本品為豆科植物柴胡葉鏈莢豆的全草。拉丁植物名:Alysicarpus bupleurifolius(L.)DC.[Hedysarum bupleurifolium L.]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全草,洗淨,鮮用或曬乾。功能主治為:接骨消腫,去腐生肌。主跌打骨折,外傷出血,瘡瘍潰爛久不收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柴胡葉鏈莢豆
- 漢語名稱:Chai Hu Ye Lian Jia Dou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分布區域,生長環境,用法用量,化學成份,相關論述,
來源
本品為豆科植物柴胡葉鏈莢豆的全草。拉丁植物名:Alysicarpus bupleurifolius(L.)DC.[Hedysarum bupleurifolium L.]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全草,洗淨,鮮用或曬乾。
性味歸經
淡;平。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
接骨消腫,去腐生肌。主跌打骨折,外傷出血,瘡瘍潰爛久不收口。
形態特徵
柴胡葉鏈莢豆草本,高30-60cm。莖纖細,無毛。單葉,互生;無柄;托葉披針狀漸尖,褐色,長約8mm或稍短;小葉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5cm或過之,生於下部的稍闊而短,有時卵形。總狀花序頂生,柔弱,長5-18cm,有花10-20朵,花成對排列,疏離,長約6mm,有極短的花梗;萼長6-8mm,裂片披針形,長約為萼管的2倍;雄蕊10,二體;子房無柄,花柱線形,柱頭頭狀。莢果長1-1.5cm,有節4-6個,平滑,為明顯的縊紋所分隔,有開裂。花期9月。
分布區域
資源分布:分布於廣東、廣西、雲南。
生長環境
生態環境:生於荒山草地、曠野。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化學成份
本品全株含蛋白質(protein)11.1%,鈣1.36%,磷0.09%,含有28個碳原子至34個碳原子的高級脂肪醇、27-34個碳原子的碳氫化合物,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D-glucoside),D-右旋蒎立醇[D-(﹢)-pinitol]及內消旋肌醇(mesoinositol)。
" >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株:味淡,性平。有駁骨消腫,去腐生肌的功能。用於刀傷、骨折、外傷出血、瘡瘍潰爛不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