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柴胡狀大戟
- 拉丁學名:Euphorbia stracheyi Boiss.
- 門:被子植物門
- 目:大戟目
- 亞目:大戟亞目
- 科:大戟科
- 亞科:大戟亞科
- 族:大戟族
- 屬:大戟屬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細長,達10-20厘米,直徑3-5毫米,末端具塊根,紡錘形,長7-13厘米,直徑2-4厘米,最末端常具多數分枝。莖常匍匐狀直立或直立,自基部多分枝並於上部多分枝,高10-60厘米,體態變化較大,幼時常呈紅色或淡紅色,老時顏色變淡至正常綠色。葉互生,倒卵形至長橢圓形,長8-27毫米,寬4-9毫米,先端圓形或漸尖,基部半圓形或漸狹,邊緣全緣;主脈不明顯;無葉柄;總苞葉5-8枚,長卵形至橢圓形,基部常具葉柄,長約3毫米,有時極短,似無柄;傘幅5-8枚,長1-5厘米;次級總苞葉與總苞葉相同;苞葉2枚,倒卵形,長約8毫米,寬5-6毫米,先端近圓,基部楔形,無柄。花序單生於二歧分枝頂端,無柄;總苞鐘狀,高約3.5毫米,直徑3-4毫米,外部常具褐色短毛;邊緣4裂,裂片舌狀,先端具不規則的細齒,內側具柔毛或無;腺體4,腎狀圓形,淡褐色,背部具短柔毛。雄花多枚,常不伸出總苞外卜雌花1枚,子房柄微伸出總苞外;子房光滑,幼時被少許柔毛,老時光滑;花往3,近合生或分離;柱頭不裂。蒴果卵圓狀,長與直徑均5-6毫米,無毛。種子圓柱狀,長約4毫米,直徑約2.5毫米,灰褐色或淡灰色;種阜盾狀,無柄。花果期5-8月。
產地生境
產於四川、雲南、西藏、青海(南部)和甘肅(南部)。生於高山草甸、灌叢、林緣或雜木林下,海拔1 000-4 900米。產於喜馬拉雅地區諸國。模式標本采自喜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