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去半夏加栝樓湯

柴胡去半夏加栝樓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金匱要略》卷上。具有和解少陽,生津止渴之功效。主治瘧病發渴,亦治勞瘧。

基本介紹

  • 名稱:柴胡去半夏加栝樓湯
  • 別名:小柴胡去半夏加栝樓湯
  • 出處:《金匱要略》卷上
  • 組成:柴胡、人參、黃芩、甘草、栝樓根、生薑、大棗
  • 功用:和解少陽,生津止渴
  • 主治:瘧病發渴,亦治勞瘧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柴胡八兩,人參、黃芩、甘草各三兩,栝樓根四兩,生薑二兩,大棗十二枚。

用法用量

水煎,分三次服,日二次。

功用

和解少陽,生津止渴。

主治

瘧病發渴,亦治勞瘧。

方義

本方由小柴胡湯加減而成。蓋小柴胡湯為治瘧之主方,又因兼見發渴之症,乃津傷也,故去溫燥之半夏,而加栝樓根以生津止渴。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金匱要略》:“柴胡去半夏加栝樓湯。治瘧病發渴,亦治勞瘧方。柴胡八兩,人參、黃芩、甘草各三兩,栝樓根四兩,生薑二兩,大棗十二枚。水煎,分三次服,日二次。”
《絳雪園古方選注》:“柴胡去半夏加栝樓湯。柴胡八兩,人參、黃芩、甘草各三兩,栝樓根四兩,生薑二兩,大棗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羹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二服。正瘧,寒熱相間,邪發於少陽,與傷寒邪發於少陽者稍異。《內經》言:夏傷於大暑,秋傷於風,病以時作,名目寒瘧。《金匱要略》云:瘧脈多弦,弦數者風發。正以悽愴之水寒,久伏於腠理皮膚之間,營氣先傷,而後風傷衛,故仲景用柴胡湯去半夏,而加栝樓根,其義深且切矣。蓋少陽瘧病發渴者,由風火內淫,劫奪津液而然,奚堪半夏性滑利竅,重傷陰液?故去之,而加天花粉生津潤燥,豈非與正傷寒半表半里之邪,當用半夏和胃而通陰陽者有別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