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林三中

柴林三中座落在牡丹江市北側,居牡丹江市北126公里的深山腹地——雙橋地區,是一所承擔柴河局林區21個林場、養路段(原森鉄6個站區)等職工和周邊村屯農民的子女教學任務。

柴河林業局第三中學是一所集中辦學的九年一貫制的學校。學校占地面積65047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1664平方米,有11180平方米的運動場地,全校綠化面積18282平方米。

柴河林業局第三中學現有教職工68人(其中校長1人,副校長2人,主任3人,幹事4人),學生總數591人(其中國小281人,中學315人),有21個教學班(其中國小12個,中學9個),住宿學生337人(其中國小160人,中學177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柴河林業局第三中學
  • 簡稱:柴林三中
  • 類別:國小
  • 學校類型:綜合
發展歷史,學校師資,學校榮譽,

發展歷史

學校的前身是一所中心國小,始建於1953年。1958年被林業局列為直屬中學,正式命名為柴河林業局第三中學。吳振東、王洪祥、方連富、蘇世銘等同志先後主持三中工作,為柴河林業局第三中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985年,于海峰同志繼任柴河林業局第三中學校長,他和班子成員帶領全體教職員工精心籌劃,艱苦拼搏,在1986年--1987年五層教學樓和三層宿舍樓相繼拔地而起,邁出了改善辦學條件堅實的一步。1988年,楊銘俠同志擔任柴河林業局第三中學校長,他帶領全體教職員工綠化校園,經過一年的努力,建成了10220平方米的園林式綠化區和內有300米環形跑道的標準運動場。1990年9月能容納1500人的1100平方米的大禮堂投入使用,這樣第三中學已初具規範化的規模。此後,丁孝義、何長福、鄂子德同志相繼任柴河林業局第三中學校長,他們帶領領導班子揮動彩筆裝點學校。1992年9月,2700平方米的實驗樓落成。為了改善辦學條件,他們多渠道籌措資金,至1993年9月,內設有48個座位的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語音室、微機室、多媒體室、食堂(後搬遷到樓內)、桌球室、棋類室、書畫室、音樂室、電教室(能容納500人)、會議室、醫診室和樓內廁所相繼建成使用,並建立了校園網路等。2003年,柴河林業局第三中學為使學生有一個舒適、安靜的學習環境,進行了全封閉式的集中辦學管理,住宿生入校後除特殊情況外不準走出校門,使學生有一種安全感,也是與其他兄弟學校的不同處之一。為了家長的經濟著想,學校採取上十天課休息四天。住宿生一律在學校食堂就餐,一伙食費100元/人月,一日三餐;120元/人月,一日四餐(其中一餐是下晚自習後就餐)。學生在退校時,班任和學校負責人親自把學生安全送上車。

學校師資

柴河林業局第三中學教師62人,學歷達標100%。本科9人,專科53人(其中15人在讀本科)。中學高級教師12人,中學一級教師13人,國小高級教師17人,中學二級教師2人,國小一級教師11人,國小二級教師6人,初級會計師1人。教師黨員19人,團員11人(學生團員124人),平均年齡37歲。這支年輕的隊伍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在多年的教育教學中結下累累的碩果,可謂桃李滿園。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柴河林業局第三中學為適應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承擔了柴河局的課改實驗任務,對新教材的使用,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注重了學生能力的培養,為他們今後走向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幼兒班開設了“珠腦算”實驗,經過一個學期的實驗,已取得較為顯著的成果。為了使學生早日和世界接軌,從國小幼兒班就開設了英語課程,讓他們早日了解世界,學習先進文化,為未來奠定基礎。

學校榮譽

多年來,在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柴河林業局第三中學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為各級各類學校輸送了大批優秀、合格人才。1978年——1986年高中未撤銷時,柴河林業局第三中學升入本、專科院校的學生126人,其中李吉森留學美國,許淑靜留學加拿大。1987年的中考柴河林業局第三中學取得了全省森工系統第一名的好成績,1988年——1994年柴河林業局第三中學中考總成績均獲全柴河局第一名。近幾年來,為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柴河林業局第三中學分別開設了音、體、美等特長班、課外閱讀課,同時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了分層次教學,有力地推進了柴河林業局第三中學素質教育的進一步開展。柴河林業局第三中學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1991年獲省森工總局“四文明”興林杯大賽金杯單位,1992年獲省森工總局“規範化學校”稱號,1994年獲省“示範國中”稱號,並在2003年10月再次復檢合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