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個人履歷,歷史教學與研究,學術成就,主要著作,社會評價,
人物簡介
柴德賡(1908—1970),字青峰,浙江諸暨人,1933年畢業於北平師範大學歷史系。1944年曾任四川白沙女子師範學院副教授,曾任輔仁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1955年,調往江蘇師範學院(蘇州大學前身之一),創建江蘇省屬高校第一個歷史系,任教授兼系主任,同時籌建蘇州市民進。民進第四屆中央委員。江蘇省委第一屆副主任委員。
個人履歷
柴德賡(1908~1970),字青峰,諸暨思安鄉柴家村人(今屬次塢鎮)。5歲入私塾,後入臨浦國小,畢業後,進該校國中班,師事蔡東藩。未幾,入杭州安定中學,以國文根柢厚實被人稱為“柴秀才”。民國15年(1926)夏,考入浙江省立第一中學高中文科,為杭州學生聯合會代表,積極參與愛國學生運動。1929年,高中畢業,北上投考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師從陳垣、鄧之誠、錢玄同等名師,得陳垣其賞識與指導,並給以經濟資助,介紹去輔仁大學附中教語文,幫助解決生活問題。德賡常以燒餅充飢,整日埋頭於圖書館苦讀。大學畢業後,先後在安慶中學、杭州一中任教。1936年回到北平,即在輔仁大學及附中任教。1937年,抗戰爆發,因妻臨產,滯留北平。每日與陳垣閉門讀書,研討學問。曾作《鮚埼亭集謝三賓考》,借考證斥責漢奸賣國求榮;並獲得國民政府教育部1945年最高學術獎勵。1943年底,反對漢奸曹汝霖任輔仁大學董事長,舉家南遷,離開輔仁大學。後應李霽野、臺靜農、魏建功之邀,任國立四川白沙女子師範學院歷史系副教授兼圖書館長。1946年回北平,任輔仁大學歷史系教授。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長期任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參加第二次赴朝鮮慰問團,上前線慰問志願軍。1950年12月,經馬敘倫等介紹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1955年,為支援外地院校,調蘇州江蘇師範學院,任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1956年,被選為民進中央委員,江蘇省民進籌委會副主任委員,蘇州市民進主任委員,並任江蘇省政協常委。1962年,應翦伯贊之邀,到北京編寫教材。1964年,由教育部借調至京,協助陳垣點校新、舊《五代史》。1966年夏,被迫回江蘇師範學院參加“文化大革命”,身心備受摧殘。1970年1月23日,在蘇州郊區尹山湖農場勞動時,心臟病突發,救治不及而卒。1979年5月,平反昭雪。
歷史教學與研究
柴德賡先生畢生從事歷史教學與研究,主要講授中國歷史綱要、中國古代史、中國歷史教學法、史料與史學、中國歷史要籍介紹及選讀等課程,其主要著作有《史學叢考》、《史籍舉要》、《資治通鑑介紹》、《陳垣先生的學識》等;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參加點校《二十四史》。
柴德賡學識淵博,功力深厚,尤精於目錄學和文獻史料學。他繼承了陳垣“學術從目錄學入手”的治學方法,把目錄學視作治史的重要途徑。曾告誡後學要多讀多查張之洞的《書目答問》,重視目錄學的基礎。他特別注重對史籍的考證梳理,他的遺稿《史籍舉要》內容豐富,評論精闢,所評之書均廣涉其作者及著作時代、史料來源與編纂方法、優缺點及在史學上的地位、註解與版本等,但又不拘泥於此,而是根據各史著的具體情況,選擇介紹的內容與重點也隨之而異。
學術成就
柴德賡的治史成就表現在許多方面,在五代史、宋史、明清史、辛亥革命史諸領域均有較為深入的研究。其早年成名作《鮚埼亭集謝三賓考》一文,對晚明史上的重要人物謝三賓的生平事跡作了詳盡的考證與論述,對其晚節不保、兩次降清作了批判,表達了柴先生的愛國精神與民族意識。這篇文章充分反映出柴先生用“精嚴縝密的考證方法”做學問的特色,發表後即得到學界好評;獲國民政府教育部1945年最高學術獎勵。
柴德賡在清代學術史方面的系列論文《王鳴盛和他的十七史商榷》、《章實齋與汪容甫》、《試論章學誠的學術思想》等,明其師承,辨其源流,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新中國誕生後不久,柴德賡即受中國史學會的委託,負責編輯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歷時6年,成書凡8冊,共320餘萬言,收錄了120多種資料,其中十多種資料屬於首次刊出,具有珍貴的價值。儘管由於主客觀的原因,這部資料集仍存在著不少問題或缺點,但卻為辛亥革命史的教學和研究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1955年柴德賡南調江蘇師範學院後,極為關注蘇州地方史的研究,不僅相繼撰寫了《從白居易詩文中論證唐代蘇州的繁榮》、《明末蘇州靈岩山愛國和尚弘儲》等論文,還在指導學生調研時,在蘇州玄妙觀機房殿牆腳下發現了《永禁機匠叫歇碑》,並作了專門研究。這篇碑文成為學術界研究明清資本主義萌芽問題最為重要的實物資料之一。
主要著作
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柴德賡點校新五代史》。
社會評價
他畢生從事歷史教學,治學嚴謹,考據翔實,立論精闢,且口才流利,態度儒雅,誨人不倦,深得學生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