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世榮(柴兆升)

柴世榮

柴兆升一般指本詞條

柴世榮(1893—1944),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的主要領導者之一。從1931年他奮起抗日,到1944年不幸逝世,他的戰鬥足跡遍及黑龍江、吉林兩省東部地區,為抗日救國身經百戰,歷盡艱險,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他本人,也從一個只有樸素愛國熱情的舊軍人,逐步成長為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優秀的中國共產黨黨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柴世榮
  • 別名:柴兆升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省萊州府膠州
  • 出生日期:1893年
  • 逝世日期:1944年
  • 職業:軍人
基本資料,人物介紹,人物生平,家人,全家抗日,獻身革命,反日同盟軍,加入中國共產黨,堅持戰鬥,處境艱難,帶傷作戰,人物特點,智勇雙全,英勇堅決,作戰巧妙,擅長心理戰,善用計策,人物評價,與金日成,

基本資料

姓名:柴世榮
柴世榮柴世榮
又名:柴兆升
出生:1893年
出生地:山東省萊州府膠州縣
逝世:1944年
妻子:胡真一

人物介紹

柴世榮1893年出生於山東省萊州府膠州縣。他出身貧苦,五歲時隨父母逃荒到吉林省延邊地區和龍縣,十二歲開始學打獵,逐漸掌握了一手好槍法。但是,在那地主、資產階級掌權,勞動人民遭難的歲月里,儘管他終年翻山越嶺,辛勤勞動,仍不能養家餬口,全家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
1924年,為了謀生,柴世榮到朝鮮當修建鐵路的苦力。他親眼看到日本帝國主義者對朝鮮人民和中國人民的壓榨和迫害,自己也挨過日本侵略者的皮鞭,對日本侵略者懷有刻骨的仇恨。1928年他跑回國後,走投無路,後來由於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和龍縣龍井村當上了一名普通警察,但他從不欺壓百姓。有一次,一隻為害多時的惡豹竄到龍井村,柴世榮挺身而出,隻身打死了惡豹,為民除了害。在當地民眾心目中,他成了一位帶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激起全國人民風起雲湧地展開抗日鬥爭,推動東北各地許多有愛國心、不滿蔣介石不抵抗政策的舊東北軍和不少地方武裝,紛紛起兵抗日。本來就十分痛恨日本帝國主義的柴世榮,出於不願做亡國奴的質樸的愛國主義熱情,利用手中掌握的警察所的槍枝,也拉起了隊伍抗日。附近的民眾聞訊紛紛前來參加。幾個月的時間,這支隊伍就擴大到3,000多人。不久,他聽說駐守在吉林延吉縣明月溝的原東北軍第十三旅第七團“老三營”,在營長王德林帶領下舉旗抗日,正在組建名為“抗日救國軍”的隊伍,便主動率領部隊和他們聯合,共同抗日。柴世榮任“抗日救國軍”第四旅旅長,後來升任第四路軍司令。

人物生平

柴世榮,原名柴兆升。1894年生於山東省膠縣一個農民家庭,1899年隨父母遷往吉林省和龍縣六道溝。
1912年,柴世榮父親病故,家境逆轉,柴世榮從此輟學。不久即赴朝鮮打工,1928年歸國,時值和龍縣招用警察,柴世榮前往投考,旋被錄用。他雖當了舊警察,但從不欺壓良善,而是本著替天行道的精神,抑富濟貧,深得周圍民眾好評。
柴世榮柴世榮
“九·一八”事變後,37歲的柴世榮毅然扔掉房屋、家產,帶領全家人走上了抗日的道路。當時,活動在中東鐵路東段道南一線的中國國民救國軍影響較大。其總司令是王德林、副總司令是孔憲榮。柴世榮參加了王德林部隊,被任命為救國軍第四旅旅長。柴世榮能征慣戰,不斷攻城陷地,令日偽心驚膽寒;“柴旅”於是成為救國軍中的一支勁旅。
救國軍內部成份複雜,上屬領導人之間經常互相拆台,令柴世榮十分苦惱。正在此際,柴世榮驚奇地發現了共產黨員周保中的人格魅力和文韜武略。於是,他下定決心:跟著共產黨走。從此,柴世榮成了周保中並肩戰鬥的親密戰友。
1933年冬,周保中奉黨的指示,退出救國軍,到綏寧著手組建反日同盟軍。柴世榮也隨之同退同進,加入同盟軍。次軍12月,中共吉東特委、寧安縣委和綏寧反日同盟軍黨委共同決定,將綏寧反日同盟軍改編為東北反日聯軍第五軍。周保中任軍長、柴世榮任副軍長。
中共中央於1936年2月發表了《統一軍隊建制宣言》。據此宣言精神,東北反日聯軍第五軍改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柴世榮仍任副軍長。同年,五軍遵照吉東特委的提議,將主力部隊向中東鐵路道北轉移。第一、二師以寧安為中心,先後破壞了寧安縣臥龍屯集團部落,襲擊了臥龍屯警察署和自衛團。6月,在三道河子繳了偽軍一個連的械,得步槍百餘支、輕機槍兩挺,子彈4萬餘發。其後,又在慶城鐵力依蘭勃利樺川等地對日偽發攻擊,連戰皆捷。
1936年末,周保中與柴世榮會面。周保中對柴世榮一年的戰績給予充肯定。高興地說:“我常說‘打打鬧鬧數著柴世榮’,看來不夠全面,應該說‘兢兢業業數著柴世榮’。”
1937年初,在後刁翎駐防的日軍運送軍用物資。此情況由地方民眾向柴世榮作了報告。柴世榮決定布置埋伏,予以伏擊。經過精心謀劃、周密布置,打了一個漂亮地伏擊戰,生俘20餘名,繳獲大批軍用物資、包括糧食、彈藥、軍毯、皮大衣等等。此後,柴世榮決定乘勝追擊,又將龜縮營房不出的日偽軍以沉重打擊。
1937年至1938年,兩年之際,柴世榮調升第五軍軍長,並參加了中共吉東省委常委工作會議。其間,五軍一師師長關書范,夥同軍需處長趙子超、和教導團三連指導員郭郁洲謀圖叛變。情況被柴世榮發現,他果斷臨機處置,將趙子超等人正以軍法。關書范聞訊潛逃,後被處死。
處決叛徒,粉碎敵人的誘降陰謀之後,日寇對抗聯五軍發動了猖狂反撲,在牡丹江一線出動飛機大肆掃射,使五軍成為孤軍。柴世榮臨危不亂,展開游擊戰略,使敵人大兵無法發揮作用。
1941年,柴世榮奉調入蘇聯。次年冬,被周保中任命為八十八旅第四步兵營營長。此後,柴世榮工作之餘,手不釋卷,努力學習政治和軍事理論。
後來在肅反期間被蘇軍契卡帶走審查,再也沒有回來,什麼時候死亡無人知道。

家人

胡真一,1920年2月出生於遼寧丹東鳳城,1937年參加東北抗日聯軍第5軍,先後在教導團、婦女團、機械團工作,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多次參加與日本關東軍的正面戰鬥。1938年5月,與東北抗日聯軍第5軍軍長柴世榮結為伉儷。

全家抗日

1931年冬,柴世榮由於進行抗日活動,常常一二十天不回家。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柴世榮忽然跑回家,沒頭沒腦地對妻子說:“你跟不跟我走?”妻子感到愕然,焦急地問:“到哪裡去?家怎么辦?”柴世榮說:“沒有國,還有什麼家?日本鬼子來了腦袋都得搬家。只要有人就行了!”柴世榮的妻子儘管對丈夫的話不完全理解,更不願丟棄這苦心經營的小家庭,但與柴世榮多年共患難的生活,使她深信丈夫是不會錯的。於是,她就毅然帶著三個孩子,拿了些簡單的隨身用品,上了柴世榮預先準備好的牛車。就這樣,柴世榮為抗日救國,“要國不要家”,帶領全家參加了抗日活動。後來又都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他和三個孩子先後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2008年,柴的夫人給俄羅斯國家杜馬主席鮑里斯·格雷茲洛夫寫信,懇求說:希望在我有生之年找到柴世榮的下落和遺體。她還說:“如果你找到了,告訴我,我坐輪椅也去接他。如果他已故去,就把他的遺體接回來。如果找到了,接不回來。就在他的墳墓前收一把土帶回來,在我去世後,把這把土放進我的骨灰盒裡”。
俄方的回答是:“當年前蘇聯在肅反期間錯殺了上百萬人,上至元帥,下至士兵、百姓。他們在被槍殺時沒有固定的地點和埋葬的墳墓。所以根本找不到柴世榮的遺骨”。

獻身革命

救國軍 
“九一八”事變後,在東北形成的抗日隊伍中,由留在東北的舊軍隊(主要是原東北軍的隊伍)組成的抗日武裝,是一個重要的方面。除吉林東部的王德林、吳義成以及柴世榮等組織的“抗日救國軍”外,在這前後,主要的還有西、北滿的馬占山蘇炳文李杜;南滿的唐聚五鄧鐵梅苗可秀等等。他們紛紛組織“自衛軍”、“救國軍”等抗日武裝,在各處抗擊日寇的進攻。但時隔不久,由於日寇強大的軍事進攻,缺乏正確領導的由舊軍隊組成的抗日武裝,大多數很快就失敗了。王德林領導的“救國軍”,大部分也相繼撤往國外或關內。1933年秋,擔任救國軍代理司令的吳義成,再次提出放棄抗日、撤往國外的主張,柴世榮同志堅決反對,力主在東北土地上堅持鬥爭。他說:“為了抗戰到底,就是把白骨埋在長白山鏡泊湖畔,也心甘情願!”由於柴世榮等同志的堅決鬥爭和共產黨員胡澤民周保中等同志的支持,“救國軍”的殘部繼續堅持了下來。
與戰友們在一起與戰友們在一起

反日同盟軍

1934年初,“救國軍”部分上層領導人又對抗日前途發生動搖,導致“救國軍”的分化。在這關鍵時刻,柴世榮毅然率領其所屬的一個旅,參加了由共產黨員周保中等同志創立的“反日同盟軍”。當時,在吉東地區的抗日武裝中,柴世榮旅是武器較齊全、戰鬥力較強的一支部隊。柴世榮旅參加“反日同盟軍”,為抗日聯軍第五軍的建立和壯大,增添了新的力量。從此,柴世榮同志開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抗日活動,逐步從一個領導民眾抗日武裝的舊軍人,成長為共產黨領導的革命軍隊的指揮員,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5年2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成立時,周保中同志任軍長,柴世榮同志任副軍長。經過黨的長期教育和培養,1936年,柴世榮同志由周保中同志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6年秋,周保中同志任第二路軍總指揮,柴世榮同志接任第五軍軍長。從五軍創建開始,柴世榮同志就擔任主要領導工作,為第五軍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柴世榮同志很重視游擊根據地的建設,1936年,他親自選定,在吉林東部的三道通建立了臨時游擊根據地,在當地農民民眾中組織了“反日會”,並建立了籌辦部隊給養的機構。在深山密林里,他和其他同志一道籌劃建立了一些密營,以及醫院、裁縫所等後勤機構。這樣,戰鬥部隊有了後方基地,為以後在極端困難條件下堅持鬥爭,在組織、軍事和物資等方面做了必要的準備。

堅持戰鬥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了對東北抗聯部隊的“討伐”。他們在軍事上實行“篦梳”式的縱橫“掃蕩”;在經濟上,實行斷絕給養來源的嚴密封鎖。他們殘酷地推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和“歸大屯”的辦法(即把山溝里的零散居民強迫歸併到大的村鎮中去),斷絕民眾對抗日武裝的支援。在敵人的大舉進攻下,東北抗聯的游擊根據地遭受到很大的破壞,部隊大量減員,許多重要的領導人犧牲。在這危難之中,柴世榮毫不動搖,堅決率領五軍英勇戰鬥,保存了五軍的一部分隊伍,成為二路軍後來堅持同日軍周旋戰鬥的重要力量。

處境艱難

1939年,雖然抗日戰爭在全國進入了相持階段,日寇在東北對抗日聯軍的“討伐”卻更為殘酷和瘋狂,抗日聯軍的處境更加艱難了。這時,有些同志對抗戰的前途和要不要把東北抗聯的旗幟繼續打下去,發生了懷疑和動搖。特別是到1940至1941年間,這種思潮更加明顯。於是在抗聯內部逐漸形成了兩種針鋒相對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抗日游擊戰爭在東北很難堅持了,東北抗聯的旗幟不要再打了;另一種意見則認為,東北抗聯是鼓舞和團結東北人民進行抗日武裝鬥爭的旗幟,有著巨大的號召力,不管形勢多么險惡,也不能拋棄這光榮的旗幟。1941年初,抗聯各路軍的領導同志在後方基地召開聯席會議。會上,兩種意見進行了激烈的爭論。柴世榮同志力主後者,他說,不論鬥爭環境如何艱難,抗聯部隊總可以存在和活動。會議經過長時間的討論和爭論,終於取得了一致意見,堅持東北抗聯的旗幟,直到最後勝利;並決定,抗聯主力隱蔽整訓,另組織15個小分隊(每隊15至20人)執行軍事偵察、宣傳和聯繫民眾、騷擾敵人和破壞敵方交通線等任務。這次會議,對統一思想、克服動搖懷疑情緒,堅定信心以及確定今後的鬥爭策略,具有重要意義。此後,東北抗聯的鬥爭,主要以小分隊活動的方式堅持了下來,不斷給日偽以打擊,直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這十多個小分隊還活動在北滿和吉東敵後地區,為東北抗聯的英勇鬥爭譜寫了光榮的一頁。柴世榮同志身為軍長,年紀已近五旬。但他堅決執行黨組織的決定,親自帶領小分隊,披星戴月,風餐露宿,不畏艱險,深入敵後,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當時日偽報紙曾大肆宣揚什麼“滿洲國共產黨根絕”、“匪患肅清”、“大東亞聖戰基地鞏固”……等等,東北抗聯十多個武裝小分隊一直堅持戰鬥這個事實本身,就足已駁斥、戳穿日本帝國主義的無恥讕言。

帶傷作戰

柴世榮同志在戰鬥中曾七次負傷,而他從不在意。每次負傷後,他總是風趣地說:“又讓野豬耙了一下,沒啥!”一次,他腿部受傷,行動不便,疼痛難忍,但他仍然堅持和部隊一起行軍打仗,從未離開過部隊。柴世榮同志這種獻身革命的英雄氣概,極大地鼓舞和堅定了廣大指戰員堅持抗日武裝鬥爭的決心。

人物特點

智勇雙全

柴世榮同志是一位智勇雙全的軍事指揮員。他手操雙槍,英勇善戰,作戰時總是衝鋒在前,退卻在後。1932年,“救國軍”初起,第一仗攻打吉林敦化縣城,他擔任督戰司令,親率部屬攻占了敦化東門。接著,他又與其他“救國軍”將領一起帶領部隊攻打額穆和蛟河縣,連克三城。柴世榮旅這時已成為威震吉東八縣的“救國軍”的一支勁旅。他的指揮才能和戰鬥佳話,在抗日部隊和當地人民中廣為流傳。

英勇堅決

柴世榮同志投身抗聯,特別是入黨以後,鬥爭更加英勇堅決。他指揮過無數次精采的戰鬥。1936年2月,柴世榮同志帶領五軍教導隊和部分二軍的同志共300餘人,在寧安縣臥龍屯一帶活動。一天,他們途經許家大屯,發現偽森林警察隊40餘人正往山下去,他根據情況判斷,這是敵人的運糧隊,下決心打伏擊。第二天,敵人的馬隊載著糧食回來時,柴世榮親自指揮,只打了一排槍就發起了衝鋒。敵人被迫向河邊附近的小樹林退卻,企圖奪路而逃。柴世榮早料到敵人這一著,預先在樹林裡埋伏了部隊。結果敵人腹背受擊,很快被繳了械。這一仗,繳獲了敵人運糧隊的全部糧食和馬匹,並生擒了警察隊的隊長。

作戰巧妙

1937年2月下旬,據民眾情報組織報告,駐紮在後刁翎地區的日本守備隊和偽軍擬向林口轉移,柴世榮經過分析,斷定敵人是運輸軍事物資。於是,他把部隊埋伏在敵軍必經之路,形成一個口袋,誘使日偽軍的爬犁隊全部鑽入他的伏擊圈。經過激戰,全殲了敵人,打死350餘名,生擒28人,繳獲了敵軍全部武器和輜重。之後,柴世榮又決定乘勝出擊,消滅盤踞在前刁瓴的敵偽軍。前刁翎是個交通要衝,一個營的偽軍分駐三處。柴世榮等同志經研究,制訂了一個周密的殲敵計畫:先攻占營部首腦機關和另一個較弱的據點,然後合圍較有戰鬥力的第三個據點。對各個點的進攻,又採取了不同的方法。這一仗,共消滅日軍20餘人,俘虜偽軍440餘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而共軍只傷亡10數人。
與金日成與金日成

擅長心理戰

柴世榮同志很重視對偽軍實行分化瓦解的政策,打擊他們的反共氣焰,爭取他們倒戈抗日。1937年,他利用全國民眾的抗日熱潮,在大量工作的基礎上,通過第一師參謀長張振華同志,成功地策動了三道河子偽森林警察大隊的武裝起義。這次起義的成功,不僅沉重地打擊了敵人,而且帶動了依蘭縣偽38團和29團的起義,對迅速擴大紅軍,動搖偽軍軍心,起了很大作用。
1937年夏天,據情報員報告,三道通偽軍張營企圖繞路侵襲五軍的密營。張營,本是五軍的一個統戰對象。但這次卻要背信棄義,偷襲密營。對此,柴世榮同志採取了巧妙的辦法,先發制人,帶領部隊奇襲敵營,很快就攻占了張營。對抓到的俘虜和家屬,經柴世榮同志教育,全部予以釋放,這件事對分化瓦解敵軍,起了積極的作用。

善用計策

針對日寇的“討伐”,柴世榮同志採取了靈活機動的對策。1938年,當部隊主力避敵鋒芒,轉戰他地時,他把隊伍編成小股,打麻雀戰,確定活動區域和補充給養的辦法,讓戰士和敵人捉迷藏,使敵人感到“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無所用其技。一次,敵人對部隊所在地進行冬季大“討伐”,他命令部隊將給養準備充足並妥善地埋藏好,然後將部隊拉到其他地方活動。當敵人撲了空,一無所獲地退去後,柴世榮又把隊伍拉回原地,安全地渡過了一冬。
周保中同志曾多次讚許地說:“論打游擊戰,數著柴世榮。”戰士們也都喜歡和他在一起活動,經常說:“和老柴一起打仗不會吃虧。”柴世榮率領的部隊,因紀律好,仗打得漂亮,所以威望高。

人物評價

柴世榮不僅是東北抗聯的一個立場堅定、英勇善戰的優秀指揮員,還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品格高尚的好黨員。他身為軍長,生活上從不特殊。一次,部隊在一個村子裡過夜,一位比較熟悉的房東老大爺知道柴世榮是軍長,堅持要把一個有熱炕的房間給他住,他婉言謝絕了,仍和戰士們一道睡在麥秸鋪的地鋪上,而把有熱炕的房間讓給了幾位小戰士和一位傷員住。在極端困難的時期,沒有糧食,柴世榮和大家一起吃樹皮、草根。一次,他帶領幾個人外出執行偵察任務,幾天后,只有他還剩下一點炒麵,但他沒有獨自食用,而是和大家一道分享。
柴世榮對戰士十分關心,不管誰有了困難,一旦被他知道了,一定千方百計幫助解決。一次,一位小戰士腿受了傷,當時正值天寒,柴世榮同志得知後,立即把自己僅有的皮褲筒子親自送給他。小戰士知道柴軍長腿部也受過傷,堅持不收,柴世榮便親切地對他說:“抗戰還沒有勝利,需要更多象你這樣的青年人,你保住了腿,就等於我柴世榮年輕了二十歲。”有時部隊在行軍途中經過戰士的家,柴世榮常常去探望,在可能的情況下,還要給戰士家屬留下一些生活必需品。久而久之,戰士們親昵地給他起了一個“柴媽媽”的綽號。
柴世榮對子女要求非常嚴格。平時,他經常教育他們要抗戰到底,並訓練他們學騎馬、學射擊,讓他們隨時準備上戰場。柴世榮把當時年僅十五歲的兒子編入戰鬥部隊去打仗,有意識地在艱苦危險的環境中鍛鍊他,考驗他。後來,黨組織決定派柴世榮的子女去蘇聯學習,他一再叮囑他們說:“東北老百姓還在水深火熱之中,東北黨組織和抗日武裝都處在艱苦時期,你們不要忘記他們,要好好學習。學不好,對不起黨,也不要回來見我。”後來,這三個孩子先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了黨的好乾部。他的大兒子柴國棟同志1938年回國後,就奔赴抗日戰爭的最前線,於1939年,在晉察冀戰場上英勇犧牲。

與金日成

20世紀30年代初,日本軍國主義開始入侵中國。那時,吉林省和龍縣警察局有一個副局長柴世榮。柴世榮曾在朝鮮做過4年小工,朝鮮話說得頗流利,加上為人仗義,結交了不少朝鮮朋友,其中有一個曾在吉林上學,之後投身於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爭取民族解放鬥爭的青年。這位青年膽識過人,高大挺拔,皮膚白淨,英姿勃發,他就是此後成為朝鮮人民領袖的金日成。他比柴世榮小18歲,但兩人卻十分投緣。
有一天,金日成和舊日老師秘密約見柴世榮,吐露了一件天大的秘密──金日成這時已成為朝鮮革命人物,他的7名戰友被捕關進了監獄,金日成要柴世榮設法救他們出來。柴世榮拼著一死將此事辦成了,而那7名共產黨員獲得自由之時,也成了柴世榮流亡之日。他去了日本,半年之後,“九一八”事變發生了,柴世榮潛回吉林,約了幾名志同道合的舊部舉起了義旗。金日成也組織起抗日隊伍,投入了中朝兩國人民共同的抗戰大業。
兩個好朋友又走到了一起,並且都成為東三省聲威赫赫的人物。然而到1932年,他們和先後舉義的十多支部隊均受到挫折,鬼子懸賞數萬大洋取金日成和柴世榮的人頭。黨組織安排他們秘密轉移到黑龍江,柴世榮蓄起了絡腮鬍子,金日成忍痛剃光了那一頭美發,帶領部下,化整為零,轉移到牡丹江一帶。
此時胡真一剛好正式加入東北抗聯。在興安嶺的密林里,胡真一從被服廠轉到戰鬥連隊,多次參加和日本鬼子的正面作戰。1936年,柴世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隨後嫁給了喪妻的柴世榮。
1937年某日,柴世榮在刁翎開完軍事會議後帶著一個人回到自己的住處,來人年輕英俊,高大魁偉,滿面帶笑,柴世榮向妻子介紹,這位正是被戰友們呼為“世界美男子”的金日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