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五郎(しば ごろう、萬延元年5月3日(1860年6月21日) - 昭和20年(1945年)12月13日),日本的陸軍軍人。最早的中國通。炮兵科畢業,歷任軍事參議官·台灣軍司令官·東京衛戍總督、第12師長,陸軍大將勛一等功二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柴五郎
- 外文名:しば ごろう
- 國籍:日本
- 民族:大和
- 出生地:日本福島
- 出生日期:1860年6月21日
- 逝世日期:1945年12月13日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陸士舊3期
人物生平,軍歷,
人物生平
福島縣人 ,會津藩士(280石)柴佐多藏第五子。會津戰爭之時他才8歲,城破之日祖母·母親·嫂嫂·姊妹全家自殺, 他逃命到陸奧國, 1873年3月入陸軍幼年學校。1877年5月入陸士舊3期,同學上原勇作、內山小二郎、秋山好古、本鄉房太郎等。1879年12月22日授予陸軍少尉軍銜。歷任大阪鎮台山炮兵第4大隊小隊長,近衛炮兵大隊小隊長,參謀本部出仕,清國差遣,福州、北京駐紮。1888年(明治21年)5月近衛炮兵聯隊小隊長, 近衛炮兵聯隊中隊長,晉級大尉。1890年2月陸軍省炮兵課員,5月陸士教官,1892年1月參謀本部第二局員,1894年3月英國公使館附武官代理,8月回國,同年11月甲午中日戰爭任大本營參謀。晉升少佐,1895年4月隨山縣有朋的第一軍出征朝鮮,遼東,9月復為駐英國武官,1898年12月參謀本部出仕,1899年8月回國任參謀本部部員,中佐,1900年3月清國公使館附武官,恰逢義和團起事,德國公使克林德被殺,當時在北京的11個使館,其中8個有衛兵,他依靠熟悉地形和民情,聯絡組織堅守,並聯絡援軍,成為侵略者的耳目和嚮導,名震一時。
1901年3月參謀本部附,參謀本部第四部長事務處理,6月野炮兵第15聯隊長,1902年12月晉升大佐。1904年4月日俄戰爭率部出征,1906年2月回國,受封攻二級金鵄勳章。3月英國大使館附武官。1907年11月13日晉升陸軍少將。佐世保要塞司令官,重炮兵第2旅團長,參謀本部附(清國出差),重炮兵第1旅團長,下關要塞司令官。1913年升陸軍中將,任第十二師團長,1917年5月25日授予勛一等瑞寶章,6月隨東伏見宮依仁親王巡遊英國,1919年1月回國後任東京衛戍總督,8月26日晉升陸軍大將。11月台灣軍司令官,1921年5月軍事參議官。1923年3月23日編入預備役。1945年9月15日自殺(大概是因為戰敗沮喪),但未遂,12月13日去世。墓地是會津若松市·惠倫寺。其兄是農商務次官外務參政官柴四朗,養子陸軍少將柴平四郎(陸士17,陸大26),女婿陸軍中將西原一策(陸士25,陸大34優等)。‘
軍歷
柴五郎是日本陸軍最早的“中國通”。1900年義和團鬧洋人的時候他正任清國公使館武官,憑著對北京周邊地理的了解對保護使館的兵力指揮得當,保護了各國公使的安全。經過英國記者喬治·沃尼斯特·莫理循的報導,他以柴中佐聞名了列國,事後他得到了各國政府頒發的勳章,包括英國最高軍功章--維多利亞十字勳章。連清政府也以其所謂維護治安之功給他發了一枚勳章。1901年他在英國休假的時候因此得到英國首相索爾茲伯里侯爵的多次接見,7月15日日本駐英國大使林董委託他牽線和英國首相談論英日同盟的問題,可以說他是這件事的關鍵人物之一。可這樣一個人物在仕途上卻不順利,最後當上大將可以說是很難得的。主要是他出身不好,來自明治維新時薩長二藩的死對頭會津藩。因為世仇的緣故,陸軍的領導人物處處排擠他。再加上又不是陸軍大學校畢業的。他兩次出任要塞司令官這一閒職,眼看前途黯淡,幸虧大正天皇繼位,後來他又當上了第12師團長,重新踏上了榮升之路。他是其同期最長壽的日本大將,親眼看到了日本戰敗,那時他已經退出軍界二十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