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物種區別,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1~2.5米;樹皮灰白色,小枝栗褐色,細弱,當年生枝具縱棱溝,極疏被微柔毛。二、三年生枝變無毛,具多數明顯的皮孔,葉痕凸起,半圓形;頂芽圓錐形,芽鱗疏鬆,被微柔毛。葉生於1~2年生枝上,密集,葉片革質,線狀披針形,長4.5~12厘米,寬8~22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稍反卷,葉面深綠色,具光澤,兩面無毛,背面淡綠色,具斑點,主脈在葉面凹陷,背面隆起,側脈9~12對,在葉緣附近網結,在葉面不明顯,背面明顯,網狀脈僅在背面明顯;葉柄長6~10毫米,上面具縱溝,背面圓形,具皺紋,無毛;托葉三角形,小,短而寬,胼胝質。花序假簇生於二年生枝的葉腋內,常具敗育或稀具活動的腋芽,中軸長約6毫米,被微柔毛;苞片卵形,急尖,被微柔毛;花4~6基數,白色,芳香。雄花序:簇的個體分枝為具1~4花的聚傘花序,總花梗長8~10毫米,被微柔毛,花梗長2~3毫米,具基生小苞片2枚,或無苞片;花萼杯狀,直徑約3毫米,被微柔毛,6淺裂,裂片圓形,具緣毛;花冠輻狀,直徑約7毫米,花瓣長圓形,長約3毫米,基部稍合生;雄蕊與花瓣等長,花葯卵球形;退化子房近卵形,長約0.8毫米,頂端鈍,具不明顯的4~6裂。雌花序:簇的個體分枝具單花,稀為具2或3花的聚傘花序,花梗長1~2厘米,被微柔毛。花萼同雄花;花冠離瓣,花瓣長圓形,長約3毫米;退化雄蕊長為花瓣的1/3,敗育花葯箭頭狀;子房圓卵形,直徑約2毫米,花柱長約1毫米,柱頭頭狀,被微柔毛。果球形,直徑約6毫米,成熟時紅色,果梗長1~2厘米;宿存花萼平展,直徑約5毫米,裂片圓形,具緣毛;宿存花柱長約1毫米,宿存柱頭柱狀乳頭形;分核4~6,橢圓體形,長4~5毫米,寬約2毫米,兩端具尖頭,背部具3或4條縱棱,無溝,側面平滑或具單棱脊,內果皮革質。 花期4月,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70~300米的地區,多生在山坡疏林中和灌木叢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廣西等地。
物種區別
本種的習性、簇生花序、子房具花柱,柱頭被柔毛及分核具條紋、內果皮革質等方面均與河灘冬青相似,唯後者全體被長柔毛,葉片較小,背面無斑點,先端常具1~2細齒,果卵狀橢圓形,長5~6毫米,直徑4~5毫米,果梗較短,長約7毫米,而易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