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柳烏木蠹蛾
- 拉丁學名:Holcocerus vicarius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綱: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目:鱗翅目
- 科:木蠹蛾科
- 屬:線角木蠹蛾屬
- 種:柳烏木蠹蛾
基本組成,名稱,分布及危害,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及發生規律,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基本組成
又名:柳乾木蠹蛾
英文名:Holcocerus vicarius
目:鱗翅目
科:木蠹蛾科
分布 國內分布北起黑龍江、內蒙古、新疆。其北緣靠近北部邊境線,南至台灣及浙江、江西、湖南、雲南,東接前蘇聯東境、朝鮮北境,西達新疆,再由青海、甘肅折入四川、雲南,止於兩省西側。國外分布於朝鮮、日本、俄羅斯、越南。
危害狀:幼蟲在根頸、根及枝幹的皮層和木質部內蛀食,形成不規則的隧道,削弱樹勢,重者枯死。
名稱
又名大褐木蠹蛾、柳乾木蠹蛾、柳乾蠹蛾等。
分布及危害
以幼蟲蛀食枝幹的皮層和木質部,以樹幹基部為多,造成許多不規則隧道,輕者使樹勢衰弱,重則致樹死亡。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20~35毫米。翅展:雄為40~60毫米,雌為70~85毫米。體粗壯,灰褐至暗褐色。觸角絲狀。前翅基半部色稍暗,翅面分布許多黑褐色波狀橫紋;後翅灰褐色,有不明顯的暗褐色波狀短橫線。
卵 長約1.3毫米,橢圓形,乳白至灰黃色。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70—90毫米,頭部黑褐色,體背面紅褐色,腹面黃白色,各節有小瘤狀突起,瘤上生一根短毛。
蛹 長約50毫米,暗褐色,略向腹面彎曲。
生活習性及發生規律
柳乾木蠹蛾每2年完成1代,以幼蟲越冬,越冬地點第一年在隧道內,第二年在隧道內或根勁部的土壤中。第三年的4—5月份,老熟幼蟲在隧道口附近的皮層處做蛹室,或在附近土中做繭化蛹。6~7月份成蟲羽化。成蟲晝伏夜出,有弱趨光性,飛翔能力較強,喜在衰弱樹、孤立樹或林邊緣的樹上產卵在一起,卵期13~15天。幼蟲孵化即從縫隙或傷口處蛀入皮層,長大後蛀入木質部。多群棲為害,發生嚴重時,每樹有蟲可達200多頭。
發生規律
(1)發生世代: 2年1代。
(2)越冬及初次蟲源: 以幼蟲越冬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根據幼蟲大多從舊孔蛀人為害衰弱花墩的習性,加強撫育管理,適時施肥澆水,促使植株生長健壯,以提高抗蟲力,冬季修剪連根除去枯死枝,集中燒毀。
(2)物理防治: 利用成蟲的趨光性,在成蟲的羽化盛期,夜間用黑光燈誘殺成蟲,時間為4~6月"
(3) 藥劑防治: 在成蟲發生期,結合防治食心蟲、捲葉蛾,噴藥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