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橋春曉

柳橋春曉

“柳橋春曉 ”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柳橋,古稱柳塘,位於莆田市城廂區的頂墩村,距市區約1公里,三面臨河,沿岸植柳,間栽荔枝。冬去春來,一棵棵柳樹呈嫩綠的顏色,好像用碧玉裝飾成的一樣,從樹上垂下數不清的像綠絲帶一樣的柳條來,放眼望去,全是碧綠的海洋。荔樹也一棵連著一棵,每棵的葉子都是新綠的,充滿著無限的生機。小草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陽光明媚,鳥兒在樹上唱著婉轉的曲子。澄清的木蘭溪水緩緩地流著,魚兒在柳樹的倒影里自由地遨遊,成群的鴨鵝也在水中盡情地嬉戲。船行舟走,貨來物往,如水上的鬧市。偶爾下起毛毛的細雨,柳塘更清新了,故有“柳橋春曉”之稱,為莆田廿四景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柳橋春曉
  • 地理位置:莆田市城廂區的頂墩村 
  • 開放時間:8:00-18:00
  • 著名景點:柳橋
  • 來源:《岸圃大觀圖說》
景點介紹,歷史文獻,如今現狀,

景點介紹

“柳橋春曉 ”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柳橋,古稱柳塘,位於莆田市城廂區頂墩村,三面臨河,沿岸植柳,間栽荔枝。冬去春來,柳枝呈碧,蔚然成海。荔樹也一棵連著一棵,每棵的葉子都是新綠的,充滿著無限的生機。澄清的木蘭溪水緩緩地流著,鳥飛魚嬉,船行舟走,貨來物往,若偶爾下起毛毛的細雨,柳塘更清新了,故有“柳橋春曉”之稱。

歷史文獻

這裡有一座橋,名曰“柳橋”,為宋代李富所建。據說,那時,城南以外之人來往縣城,須在頂墩渡口乘搭渡船而過,可多次發生沉船亡難的事件。李富耿耿於懷,決心在此造橋,方便民眾。於是,他在涵江等地的橋樑竣工後,即四處奔走,多方勸募,又出巨資,親自主持施工。在他的帶領和民眾的努力下,橋建成了,因橋的兩岸有垂柳成蔭,便取名“柳橋”。自此,柳橋代替了柳塘,“柳塘春曉”也成為“柳橋春曉”了。
明熹宗天啟五年(1625年),邑人、萬曆四十年進士兵部侍郎彭汝楠辭官歸里,在此隱居,建有十六世紀江南著名園林“岸圃大觀”,有“煙鬟閣”、“情依樓”、“蕉聲館”、“剩水居”、“漏香廊”、“浮水舫”、“雲來樹”、“見山寺”、“隱花閣”、“寸草庵”及“桂園”、“荔徑”、“壺天”、“樾庵”諸景,當時書畫家董其昌書有“岸圃大觀”字,畫有“岸圃大觀”圖,柯無瑕為之作花卉寫生,稱“岸圃花志”。彭汝楠還撰有《岸圃大觀圖說》。明末清初,彭汝楠的兒子士瑛,參加了朱繼祚領導的抗清義軍,收復了興化城。清兵攻破興化城後,這一園林被夷為平地,而今蕩然無存了。這裡有座新近重建重修的坐東朝西,以“法顯神靈”為匾,“宮對文峰秀,殿瀕蘭水長”、“位鎮柳塘勝地千秋顯,神昭西境新宮萬載靈”等為聯、祀三位真君的靈昭宮,在柳塘的佳址上又香火鼎盛了。
柳橋春曉

如今現狀

古橋猶存,新橋再立。新建的柳橋,橫跨在木蘭水上,成為開通荔城、城南及新度鎮的人來車往的公路橋,明時彭汝楠題刻的“古柳橋”碑石改立在新橋旁。柳橋已成為交通的要口了。
如今所看到的柳塘在改革開放的“春曉”中,高樓大廈在公路的兩旁鱗次櫛比,商業、手工業、加工業等雨後春筍般地發展起來了……處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嶄新氣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