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友人至》是宋末元初文學家趙功可(一作王學文)創作的一首詞。此詞上片寫詞人久客他鄉,幸逢友人;下片寫詞人與友人相聚的動人惰景,寫了一種知音相對的心靈交融境界。全詞情景相生,寫景抒情互相交融構成了其意境深沉的特點,有一種含蓄的深沉美。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柳梢青·友人至
- 創作年代:宋末元初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趙功可,一作王學文
-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柳梢青1·友人至
客里淒涼,桐花2滿地,杜宇3深山。幸自君來,誰教君去4?剪剪5輕寒6。
愁懷無語相看,謾7寫入8、徽弦9自彈。小院黃昏,前村風雨,莫倚闌乾。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柳梢青:詞牌名,雙調,正體為四十九字,上片六句,下片五句,均為三平韻。
- 桐花:梧桐又名青桐,花細密,色淡綠或淺紫,花期在暮春至夏初。
- 杜宇:杜鵑鳥。
- 君去:一作“春去”。
- 輕寒:微寒。
- 謾:通“漫”,助詞,隨意。
- 寫入:譜入,傾注入。
- 徽弦:琴弦。徽,原指系琴弦之繩,後指琴面識點。
白話譯文
離鄉在外期間很淒涼,因為桐花飄零,鋪滿在地,深山裡又不時地傳來杜鵑“不如歸去”的啼叫聲。很慶幸你的到來,誰願你離開,在這輕微而略帶寒意的春風中。
因愁緒滿懷而彼此相對無言,一段時間後則隨意地將憂愁的心懷傾注在琴弦上來自己彈奏。不知不覺中,小院已是黃昏光景,前方的村落在風雨中,不忍倚欄望故鄉。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稱頌友情的詞作,通過描寫友人的到來,抒寫了詞人久客他鄉,追切思歸的悲涼心境。
對於此詞作者,《歷代詩餘·卷三十》作王學文,全宋詞編者據《元草堂詩餘·卷中》斷定為趙功可。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詞寫“友人至”時的歡欣,與友人坐對的溫馨,極盡客里知音的珍貴之情。
上片寫詞人久客他鄉,幸逢友人,起句與末句均敷一層冷色調,以包裹、烘現“幸自君來”的溫暖感受。先是起句“客里淒涼”直抒胸臆,點明詞人遠遊他鄉,獨處異地,知音難覓,心境淒涼的處。而產生這種淒涼的感覺的原因則是“桐花滿地,杜宇深山”——桐花飄零,鋪滿在地,深山裡又不時地傳來杜鵑的“不如歸去”的啼叫聲,詞人觸物傷情,戀鄉思歸的迫切心理被勾起。這裡,詞人寫滿地飄落的桐花,實則寓托自己飄泊無依、客居他鄉的身世;寫杜宇的啼叫,亦是寄託自己思歸的心情。這兩句環境描寫,既交代暮春季節的時間,又烘託了詞人“客里淒涼”的心境,比興寄託,化用典故,自然貼切而又不露痕跡,似是為渲染淒寂氛圍而設。正是這“淒涼”難奈的時候,“幸自君來”,詞人喜得友人到來,為自己孤獨的客居生活增加了安慰;“誰教君去?剪剪輕寒。”在這春風微吹、春寒料峭的季節里,詞人不忍心讓友人匆匆離開。其中,“幸自”表現出“友人至”後詞人的欣喜之情,“誰教”則表達了不忍讓友人遽去的留戀之意,感情真摯,生動傳神,結句“剪剪輕寒”則是構想“君去”情狀,增添了“淒涼”的氣氛,反托出“君來”後主人公心頭的暖意。
下片寫詞人與友人相聚的動人惰景,寫了一種境界,一種知音相對的心靈交融境界。詞人與友人久別重逢,千言萬語,本應訴之不盡,說之不完,然而此時竟愁緒滿懷,彼此相對,久久無言。“無言”表示心情的沉重,“相看”說明互相的了解之深。“此時無聲勝有聲”,一切的心裡話都包含在這“無言”與“相看”之中。然而“無言”畢竟是短暫的。“謾寫入、徽弦自彈”,詞人將“愁懷”譜成曲子,用美好的音樂彈奏傾訴了出來。“謾寫入”三字似輕實重,表面隨意,實則傾注了詞人的心血,是頗為用心的。“自彈”將心語傳出,難語之心、難傳之意一一從弦上傾訴,既言動作的熟練輕巧,更寓感情的深厚執著。“小院黃昏,前村風雨,莫倚闌乾”三句寫室外,是對照之筆。因為互相知心,故曲中之音,定能使兩人產生感情的共鳴,“自彈”者不覺日暮將臨,而聽曲者亦不知“風雨”已至。“小院”、“前村”,由近及遠,“黃昏”言時間的推移,“風雨”暗應前文“桐花滿地”和“剪剪輕寒”,說明氣候的變化。環境的描寫烘托出“愁懷”的沉重。最後“莫倚欄乾”,以不忍倚欄望鄉和思歸故里結束全詞,余意裊裊。
全詞情景相生,寫景抒情互相交融構成了其意境深沉的特點,有一種含蓄的深沉美。如“桐花滿地,杜宇深山”、“剪剪輕寒”既描寫了暮春景色,也構成了產生“客里淒涼”的環境;“小院黃昏,前村風雨”既說明時間和氣候的變化,更顯示出“愁懷”的沉重。
名家點評
江蘇當代文學學會理事嚴迪昌:這首小令寫來平易自然,以白描見勝,但語淡情深、別具韻味,友情的深重價值被三言兩語,抉發無遺。特別是寫出了“默契”這一友情中最難得的溝通境界,這在詞的創作現象上極為罕見。(《唐宋友情詞選》)
作者簡介
趙功可(1246年—1326年),號晚山,廬陵(今江西吉安)人,趙文從弟。七歲而孤,終身未仕。為人所尊,稱鄉先生。《元草堂詩餘·卷中》載其詞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