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行吟

柳岸行吟

《柳岸行吟》是紀明德創作的詩集,首次出版於2020年7月。

該書匯集了作者多篇詩作,包括《小城憶舊遊》《訪友歸來》《夢回柳岸》《畢業感言》等等。鄉邦文獻和故老耆舊是一個地區活文化的孑遺,作者對故鄉的熱愛就體現在對前者的蒐集和對後者的尊崇上,如《儒醫》記地方名醫紀子云幼承儒學,長研醫藥,於人以仁,於物以用。當1932年紀子云先生去世後,地方文士如錢翰臣、江伯樵、吳格鴻均以聯相挽,作者有意把這些輓聯收錄於詩集中,無形中起到蒐集鄉邦文獻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柳岸行吟
  • 作者:紀明德
  • 文學體裁:詩集
  • 字數:15萬字
  • 首版時間 :2020年7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該書系一部古體詩集,收錄了一百多首古體詩,分為《山川風韻》《往日情懷》《物語鄉愁》《即事感賦》《生活隨想》《本心難忘》等6個部分。書中收錄的詩歌內容既有對家鄉風土人情、自然風光的讚美,又有對自己以往求學、教學生活的回顧,以及對現實生活的感悟和隨想等。

作品目錄

山川風韻
池州,千載詩人地/小城憶舊遊/西江月·池陽秋晚/試對李白筆架峰聯/西廟文風(二首)/堯河舜山游/瞻仰陶公祠/堯舜之鄉憶淑師/登岳陽樓/溪山古寺/普陀山二日/海天之夜/靈山隱秀/三鎮三題/長城內外(三首)/初夏秋浦游(三首)/百荷公園之夜/石門行二首/行霄坑大峽谷道上(三首)/半島風情(七首)/百荷公園即景/樂在農家/清溪春曉/水調歌頭·清溪風韻/西江月·重陽/杏花村游(四首)/喜見手機屏“立春圖”/九華三日
往日情懷
訪友歸來/夢回柳岸/畢業感言/甘爵摘茶記/早春二月/艱苦歲月/思問/雪下之春/秀才人情/夜讀三首/讀魯迅(二首)/“學習”之後(三首)/除夕之思(二首)/夢醒/春日偶感/西江月·恢復高考以後/秋日聯句(外一首)/時至菊花開/又是菊花綻放時/不惑之年/西江月·鄉村教師/秋夜感懷/水調歌頭·五十抒懷/夜渡沈家莊/西江月·十年寂旅/儒醫
物語鄉愁
小河如月家鄉好/西江月·五穀之花/鄉村五月/回鄉隨筆(四首)/家鄉菱藕/清平樂·十里村路山花香/夏夜/長夏日午/昔日農家(三首)/夏日小景/水調歌頭·鄉愁/賀新郎·故鄉情/雁南飛/鄉村早市/煙雨上翠微(三首)/一水牽愁故鄉情/千里寄鄉愁/雪擁工棚鄉愁濃(二首)/老家/美麗村莊青樹紀/江南風光
即事感賦
江城子·春節抒懷/賀新郎·思前想後喜今朝/《聊齋》孤憤/沁園春·師願/沁園春·參觀陶行知紀念館/歡樂時節憶舊遊/槐下好夢/西江月·答友/語文教師(二首)/函授學習有感/冬夜/夏日/鄉村之夜/沁園春·面壁/閒讀三題/舊書題記/讀“夢”/因“荷”而友/七夕隨想三題/重陽別吟(五首)/讀《無題》(二首)/驚夢/水調歌頭·讀史感懷/讀《閒暇集》/冬日暖陽
生活隨想
隨想二題/小院春色(外一首)/紅葉題詩賦新篇/偶感/生活小景/戲答“笑問”(二首)/難得清閒/同齡之感/書生/苦樂人生/學校門前即景/別樣鄉愁/日常小景二則/良醫/清溪垂釣(二首)/愚人節偶感(三首)/除夕/新春祝語/新荷/閒暇時光(二首)/參觀石台縣書畫展留言/天涯鄰家
本心難忘
乙未議事/良夜感懷/西江月·讀譜/青燈黃卷譜牒情(二首)/夜作偶感二首/清明遙祭先祖/問祖鳳山煉劍峰/瞻仰明總兵紀元憲墓/江北行(二首)/秋浦瀾回

創作背景

作者自述創作《柳岸行吟》的過程:“也許是教師職業要求,也許是稟性習慣使然,勞作之餘,常讀讀寫寫。世居鄉村,家有桑田。即便節假日幫務農事,偷閒也還隨心翻翻書,隨手寫寫所見所感。‘眼前景致口頭語’,事事物物皆詩題。一葉飄零,感知秋意;一朵先發,又是春天。人生亦如四時,生活自有冷暖。緣情體物,乘時游心,言隨意遣,即興而作。只句片語,短章長調,留下了適時的情境,存貯了歲月的記憶。朝花夕拾,敷綴成文。年深日久,紙上漸漸墨字多。歷年日記、散文及應景篇什中偶有詩作。或即景生情,抒寫山水田園;或觸目感懷,悲欣物態風情。我喜歡鄉村待曉的燈火,那是勤勉夜讀或黎明早作的符號,平和溫馨,朝氣勃勃;也喜歡裊裊夕煙,牧牛晚歸,村巷犬吠,雞鴨鵝喚,笑聽天籟,生意盎然。忘不了同事間談文論道,切磋教學技藝,共擔育才樹人憂和樂;也難忘農忙時早起晚歇,‘夜半飯牛呼婦起’,箇中自有苦與甜。退休後,有興重檢舊稿,自知字句未工,難合音律。但平日隨遇而寫,敘多實情。此次選輯時未作過多改動,不願求之過深而因詞害義。”

作品鑑賞

作為鄉村教師,作者長期生活在鄉下,與土地的聯繫緊密,對故鄉的風土人物也頗有深情,“無雙畢竟是家山”。對故鄉的熱愛,對學問的追求,構成作者生命的縱橫主線。而對學問的追求,在全民讀書無用的時代背景下,尤其體現出強烈的自主意識。作者憶及少年時從秋浦河邊乘舟離家到縣城讀書,一葉孤帆“承載父兄一片心”;當年讀書時下鄉採茶,“日穿雲霧花氣馥,夜課村舍書聲琅”。寫於1962年的《家鄉菱藕》說“滿湖菱藕半年糧”;寫於1966年5月的《思問》,作者“無端困惑獨憑軒”。然而“勤讀何惜衣頻寬”;無論生活如何困窘,作者從未放下書本,也從未放棄思考。即使從田間地頭勞作歸來,也仍要見縫插針勤學苦讀。作者五十抒懷說,“書香亦醉我,筆頭笑平生”;《閒讀三題》其二說,“辭氣輕輕命意在,笑中含淚筆藏鋒”。
正因為作者對社會對人生有著自己的獨特思考,才能自豪地吟唱出“桃李滿園書滿架,也是人生富貴時”這樣高出時俗的價值觀。“自古硯田無課稅,憂樂相宜晨昏耕。”晨昏耕種硯田,這是古人常用的意象,但因此聯想到耕種硯田無須納稅,這就是翻進一層的寫法,即在看似無話可寫之處,再開掘出一片新天地,在常人覺得無詩意無境界之處,發現詩意創造詩境。作者的這兩句詩,可以說正因為耕種硯田無納稅之虞,所以才不必在乎收成,耕種本身即是收成,才更顯得憂樂總相宜。這其實是但求耕耘不計收穫,是超越現實功利的為己之學,同樣體現了迥出時流的為學境界。作者的子孫大多讀書求學,傳承書香家風,可謂克紹箕裘
鄉邦文獻和故老耆舊是一個地區活文化的孑遺,作者對故鄉的熱愛,首先體現在對前者的蒐集和對後者的尊崇上。《儒醫》記地方名醫紀子云幼承儒學,長研醫藥,於人以仁,於物以用。當1932年紀子云先生去世後,地方文士如錢翰臣、江伯樵、吳格鴻均以聯相挽,作者有意把這些輓聯收錄於詩集中,無形中起到蒐集鄉邦文獻的作用。又如作者記錄了對聯名家紀伯呂先生為昭明太子廟所題聯:“百家冠冕何須帝,六代江山只此樓。”此聯高度評價昭明太子編纂《文選》的巨大功績,意謂文學的價值遠高於政治的權力。六代江山,總被雨打風吹去,唯有文採風流所锺的“文選樓”還被後人記取。這其間透露的是一種自覺的文化傳承意識,這才是對故鄉深沉的愛。住進城區後,作者對故鄉的思念有增無減。河頭朗月,柳岸炊煙,無時不夢縈魂牽。令人忍俊不禁的是,作者把“雞犬相聞鵝鴨喚”,比作天然的“曲苑雜壇”,如果動物世界也有“曲苑雜壇”,雞犬鵝鴨的表演應該同樣精彩絕倫。“杜鵑花開杜鵑啼,聲聲秋浦又清溪”,這兩句詩其實是互文,秋浦河邊和清溪河畔,都有杜鵑花開杜鵑鳥啼,由此抒發了身在清溪河畔城區新家、心念秋浦河邊鄉下老家的鄉愁。作者以飽蘸感情之筆抒寫池州美景,字裡行間躍動著對山川的欣賞,對生活的感悟,更有對詩意的發現。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柳岸行吟》
2020年7月
安徽文藝出版社
978-7-5396-6870-3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