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莊浪下轄村
該行政村是由三個社經2008年合併而成,分別為柳家咀, 山莊王家,亂
莊王家。258戶1129人,有勞動力540人,其中 男勞275人,女勞265人,全村耕地面積2321畝,人均2.0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850畝,人均2畝,草地面積230畝,戶均1.0畝。
全村經濟社會發展基本處於全鎮中下水平,區位、交通、經濟條件與其它村相比自然資源較為落後。制約柳咀村發展的不利因素有:耕地面積較少,農田村耕地總面積2321畝,人均耕地2畝,主要種植 小麥 玉米 洋芋 等農作物;擁有草地面積230畝,畜牧也主要以養豬為主,還有少量驢 牛 羊 等。礦產資源據不知名的地質學家預測可能有石灰岩等礦產,但不能開發利用。水利設施落後,各類資源相對匱乏,交通不便,離鄉鎮集市較遠,農民民眾思想觀念保守落後,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低,殘疾人比例高、人數多,農業產業開發不足,沒有鄉鎮企業、集體企業和服務業,支柱產業開發步伐緩慢,主要以傳統種植農業和勞務收入為主,村內道路和田間道路狹窄、泥濘不堪,車輛無法通行運輸。
農村經濟
截止2010年,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戶戶通上自來水和電,90%的家庭能用上衛星電視,該村到鎮政府道路為縣二級公路,有機車300多輛,大多數家庭有了脫粒機,剎草機,有少量拖拉機。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有少部分居住磚木結構住房和土木結構住房。有小賣部3家,磨坊一家,私人藥房兩家。
文化教育
該村村民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有“再窮不窮教育,在苦不苦孩子”的說法,國小教育入學率達100%,國中教育入學率80%高中入學率達30%,大學入學率達5%。先後走出3位縣長級別人物。
該村原來有國小兩所,應師資力量欠缺,只有一所,一所被迫關閉。
風土人情
民風淳樸,善於待人。地處黃土高原,人人靠天吃飯,故而每年都有祭祀活動,過年時家家都要接神靈,家家戶戶燒點,祈求平安。
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都會舉行“迎神”活動,所敬之神有“九天聖母”“東嶽大帝”“山神”“土地”。附近的村子都要妝社火,有跑神火和夜社火兩類。到元宵節晚上,家家戶戶要點燈盞,(燈盞:由於古代沒材料而用面捏的燈。)看誰的燈花最大,預示著來年誰最有收穫。對青年人來說,掙的錢最多;對孩子來說,能有好的學習成績。同時是對過去生活的回憶和感受,讓人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
沒到二月二龍抬頭的這天,家家戶戶要抄豆子。具體原因還無法考究。
在端午節這一天,全村有個活動叫"點高山”家家戶戶的老人小孩,青年男女都來看點高山,在廟門口堆放很多多的枯樹支,到天快亮時,點燃這些枯樹枝,人們圍著火堆歡呼高叫,這樣可以驅走身上的各種病害和魔鬼,保佑一年平平安安,天亮才結束。接著人們折柳枝,插在自家門上,小孩大人帶花線,帶荷包。
每年七月十九搭轎,人們抬老爺,打著鑼鼓,放著鞭炮,家家戶戶蒸大饃饃,來迎接神,表示在一年裡大好收成,並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每到中秋節,人們買水果,月餅,蜂蜜,來祭月。
到農曆十月一時,人們給死去的情人送寒衣,是人們對死去情人的孝敬。
臘月二十三,人們送灶神,準備過年。
農作物種植
由於地處黃土高原,降水極為缺少,故而導致種植的農作物比較單一,沒有什麼經濟作物。
常見的主要農作物有:冬小麥、玉米、洋芋、胡麻、菜籽、蕎、穀子、糜子。其中小麥和洋芋是主食,在經濟條件不太好的時候玉米也作為主要食物,經濟的飛速發展,玉米也不曾被人們當做主食了。
新農村建設
在新農村建設中,全村同上自來水,改造同村公路,是原來的土路家加寬並鋪沙,增建了柳家咀到柳家堡子的道路,極大的改善了村民們的出行問題。並增建了柳家咀到亂莊王家的道路,這不但增進了兩社的交流,並使村民們種地更加省力。讓農民實現機械化耕作加快進度。
發展目標
經過5至8年的努力,使柳咀村基本達到“經濟社會發展,民眾生活安康,環境整潔優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務配套,人與自然和諧”的目標,縮小農民收入差距,建設和諧農村,實現生產條件有大改變,生活條件有大改善,社會事業有大發展,社會保障水平有大提高,生態環境有大改觀“五個重大突破”,到201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5000元,減少貧困人口500人,森林覆蓋率28%,符合政策生育率達到93%。奮力脫貧致富、改善生態、控制人口,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發展之路,形成山上植樹造林戴帽子、山腰坡改梯配經果林拴帶子、坡地種綠肥蓋地膜鋪毯子、基本農田集中經營收麥子的立體生態農業致富農家。確保202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8000元,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短期目標:到2013年底,力爭實現三個一的目標,即:人均栽植1畝果園,人均種植1畝地膜洋芋,戶均輸出1個勞動力,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750元。村民養老、新農合實現全覆蓋。
中期目標:到2016年底,林果業發展初具規模,管理規範,初見效益,通過三年時間,使該村種植業、畜牧業、林果業和其它非農產業所占經濟比例為45.7:13.6:39.5:0.2,轉移勞動力261人以上,勞務收入42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950元,居住條件顯著改善,無危舊房。有線電視入戶率、自來水入戶率、電話擁有率均達到100%。
遠期目標:到2020年底,農村“水、電、路、氣、房”等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助農增收的特色優勢產業擴量提質增效,基層基礎更加牢固,民眾生活條件和生活質量顯著提高,社會和諧穩定,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7750元以上,與全國基本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規劃任務
(一)大力培育發展農村主導產業
1.計畫於2012-2015年在該村杏樹灣、朱家川、下川地等地新植優質紅富士果園1700畝,需要化肥5.44萬元;農藥1.36萬元;地膜8.5萬元。
2.果園管理:需配備拖拉機4台、旋耕機2台、電動噴霧器10台共需要資金9萬元。
3.旱作農業:計畫種植全膜小麥、玉米、洋芋9560畝,地膜47.8萬元。
(二)大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1.硬化村內主支巷道:拓寬硬化村內主支巷道6公里,需資金72萬元;需配套修建新農村排污、排水渠系1000米,需資金65萬元;舊村改造排污、排水渠系6000米,需資金60萬元;修建防洪渠1000米,需資金65萬元。
2.田間道路:開通田間道路6條約15公里,寬4米,需4.5萬元。
3.整治村容村貌:設立垃圾箱6個,所需資金0.36萬元。
(三)大力改善生態人居環境
1.荒山綠化:2012年完成荒山荒溝綠化500畝,2013年荒山荒溝綠化比例達到40%,2018年綠化比例達到100%, 2020年全村森林覆蓋率達到28%。
2.四旁植樹:引導農戶在房前屋後、路旁田埂栽植綠化林、防護林等,到2020年“四旁”植樹達到2萬株。
3.梯田改造:2012-2015年實施坡改梯、劣質梯田改造400畝。
4.水利工程:為了解決1700畝優質紅富士蘋果基地的灌溉用水問題,需在蘋果基地配套大型水窖45眼,需資金5.4萬元。 解決人畜飲水問題,需資金65.79萬元。
(四)大力保障民計民生項目建設
1.為豐富民眾文化生活,2011年結合新農村建設,建成了村級文化廣場一處,為了適時舉辦大型民眾文化娛樂活動,需修建村級文化舞台1座,共需資金7萬元。
2.全村現有60歲以上老年人150多人,村內老年人沒有集中的活動場地,活動形式基本局限於散步、打撲克、下象棋等。為解決村內老年人無處活動、活動質量不高的問題,計畫新建老年人活動中心1處,並配套各類文體娛樂設施,需資金6萬元。
3.開展和諧五星創評活動等各類民眾性文化娛樂活動需資金5萬元。
(五)大力提高村民整體素質
1.強化專業技術培訓。健全完善村民眾文化活動室、民眾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設立農村專業技術培訓中心(室),邀請專業人員,宣講實用致富技術,做好外出務工人員就業指導服務,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每年至少開展6期各類專業技術培訓,力爭使每個勞動力掌握一門專業致富技術或致富信息。
2.加強文化素質教育。依託村部、學校,組織民眾學習科學文化和法律法規知識,宣傳普及國家強農富民政策,傳播科學、文明、進步的思想道德觀念,大力倡導現代、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積極開展“六進六促到農家”活動,創建“和諧五星”和幸福家庭,支持發展民間文化事業,增強農民創業致富和自我發展能力,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著力培育高素質的新型農業生產者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者。
3.推進生殖健康服務。充分發揮人口計生部門行業優勢,依託市縣鄉三級計畫生育服務站所,廣泛宣傳計畫生育、生殖保健政策知識,全面開展“生殖健康服務進家庭”行動,確保當年已婚育齡婦女、流動人口、老年人口健康教育、諮詢、檢查、診治比例達到90%以上,紮實做好育齡婦女“兩癌”篩查工作,不斷提高民眾生殖健康水平和身體素質,防止因病致貧。
4.實施優生促進工程。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加強宣傳引導,積極實施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全面開展免費婚前體檢、優生監測工作,使計畫懷孕夫婦孕前檢查比例達到100%,全力落實以“宣傳倡導、健康促進、優生諮詢、高危人群指導、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和補充營養素”為重點的出生缺陷一級預防措施,葉酸免費投服率達到100%,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
名山大川
長尾溝,水草溝,上河溝,莊背後,大路壕,前門上,新院巷子,大前路,學校溝,廟咀子,瓦窯咀,圓上地,老墳哈,大塊子,小川子,官地坡,對面子,白土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