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竿山在蘭谿市黃店鄉,是具地域性標誌山頭,更是人們心理上的風水祖宗山,眾多家譜都載:脈起柱竿峰一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柱竿山位於三泉村後,是金巨盆地北緣次高峰,屬盆地丘陵地區的地形地貌特色,柱竿山平地拔起,狀如天柱,主峰高度為海拔307.6米,似“金雞獨立”一覽眾山小之勢,因平地拔起若天柱竿立,故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柱竿山
- 位置:蘭谿市黃店鄉
- 海拔:307.6米
基本信息,人文古蹟,石崖摩刻,柱竿廟,會議會址,
基本信息
山岩紫石如殊,可以書寫。成為蘭溪西面的名山。特殊的地質構造,柱桿山加里東運動構造面被列為浙江省級以上地質遺蹟名錄。
清代盧巨川一首《恭味三泉圖》,將柱竿的人文景觀描摹的淋漓盡致:“柱竿挺拔特鐘靈,百出留傳祖德馨。上道 無雙延道學,山登第一溯芳型。金堂氣繞冬官第,矊障光騰將士廳。吏有非常名勝在,翁塘玉水涌淳淳。”在當地民眾中盛傳著眾多美麗的故事。
人文古蹟
石崖摩刻
“天下第一山”。
距柱桿山頂峰“第一尖”約500米,有“第一山”摩崖石刻,那是元代著名理學家金履祥所書,豎寫,全高約2.5米,字徑約0.8米。據記載:宋代三泉村人唐良驤創辦齊芳書院(福佑廟原址),延理學大師金履祥講學,時為成宗元貞二年(1295),金仁山先生時為六十五歲,“第一山”為金先生所書。唐良驤,字德子,是南宋抗元將領唐元璋之長子博學能文,舉明經,建齊芳書院於福佑廟。他與金履祥是好友,這從他寫的《贈仁山先生詩二首》可以看出,詩之一:公巳蒼頭我黑頭,兩相常得守清幽,紛紛世事浮雲變,汩汩人生逝水流,行止何期南又北,交情又見夏還秋。可看天意常如此,只合無心任去留。詩之二:命有窮時道不窮,命窮何處更求通。此身未老應須學,晚事由來要適中。物慾盡時心始曠,天真動處氣初融。百般佳趣難形狀,自與常人迥不同。兩人的交情可見之深。
距柱桿山頂峰“第一尖”約500米,有“第一山”摩崖石刻,那是元代著名理學家金履祥所書,豎寫,全高約2.5米,字徑約0.8米。據記載:宋代三泉村人唐良驤創辦齊芳書院(福佑廟原址),延理學大師金履祥講學,時為成宗元貞二年(1295),金仁山先生時為六十五歲,“第一山”為金先生所書。唐良驤,字德子,是南宋抗元將領唐元璋之長子博學能文,舉明經,建齊芳書院於福佑廟。他與金履祥是好友,這從他寫的《贈仁山先生詩二首》可以看出,詩之一:公巳蒼頭我黑頭,兩相常得守清幽,紛紛世事浮雲變,汩汩人生逝水流,行止何期南又北,交情又見夏還秋。可看天意常如此,只合無心任去留。詩之二:命有窮時道不窮,命窮何處更求通。此身未老應須學,晚事由來要適中。物慾盡時心始曠,天真動處氣初融。百般佳趣難形狀,自與常人迥不同。兩人的交情可見之深。
柱竿廟
原建於柱竿山巔(現有殿基,當時稱福佑廟,)元初遷建現在廟址,改名柱竿廟。鹹豐未年(1861)被太平軍燒毀,至同治間(1864年左右)重修。柱竿廟是三泉人民為紀念為國捐軀唐元璋父子之忠烈可嘉而建,為掩蓋元朝耳目,特將元璋塑像改稱為“亞父侯王”范增。
《蘭溪通志》所載唐元章叔侄的傳記是:“唐元章(1214-1278),一名太初,宇子熜,三泉村人。宋德祐二年(1276),元章與侄良嗣舉義,興復王於溫州撥遣炮兵三千為援。元兵壓境,元章逃擊於蘭溪黃湓灘,大破之,斬其將達奚魯,元兵退回桐廬,遂進兵扼嚴州。朝廷加元章朝請大夫,命知嚴州。加良嗣閣門宣贊武翼將軍、江淮閩浙都統兵馬使。相持二年,糧援莫繼。戰不利,擬轉福建以圖再舉。時元兵大至,元章戰死於龍游白雲前。元軍帥唆都以雙虎符金牌招降良嗣,不受。至仙霞嶺,亦戰死,時稱“二義士”。今仙霞嶺有唐將軍墓”。
會議會址
中國共產黨蘭溪縣委柱竿廟會議會址。
1928年2月,地下蘭溪縣委會在三泉柱竿廟召開黨員代表會議,到會代表30多人,改選了中共蘭溪縣委,增選了工農出身的黨員為縣委委員,組成了以邵博慈為書記的縣委。現在柱竿廟巳成為蘭谿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28年2月,地下蘭溪縣委會在三泉柱竿廟召開黨員代表會議,到會代表30多人,改選了中共蘭溪縣委,增選了工農出身的黨員為縣委委員,組成了以邵博慈為書記的縣委。現在柱竿廟巳成為蘭谿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