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柯氏潛鎧蝦
- 拉丁學名:Shinkaia crosnieri
- 科:擬刺鎧蝦科
- 屬:潛鎧蝦屬
- 種:柯氏潛鎧蝦
分布範圍,代謝互作,科研價值,
分布範圍
在南海 F 冷泉生態系統中,大部分的大型底棲動物都生活在硬質底(自生碳酸鹽岩)上或它的周圍,並且在大型底棲動物豐度相對較高的區域常常能發現明顯的滲流或從海底溢出的氣泡,尤其是平端深海偏頂蛤-柯氏潛鎧蝦群落最為明顯,它們廣泛地分布在冷泉的中心區域,常常呈現出聚集性的斑塊分布,發現較大體型的平端深海偏頂蛤占據了大部分,並且幾乎分布在整個F冷泉的中心區域,而較大體型的柯氏潛鎧蝦相對較少,僅在東南部大量分布。對比2020年,發現北部噴口附近的抓鬥中柯氏潛鎧蝦的數量明顯很少,而平端深海偏頂蛤的數量與西南部附近的抓鬥相近,但兩種生物的體長均高於其他兩個區域,甚至出現了小體長生物(< 20 mm)缺失的情況。東南部區域發現了多個噴口(或滲流),該位置的柯氏潛鎧蝦的數量較多(>200ind./m2),並且兩種生物的體長與其他兩個區域相比較小。對三個區域優勢種體長統計發現,北部區域的平端深海偏頂蛤和柯氏潛鎧蝦體長均值都有明顯的往高體長遷移,它們的體長範圍明顯變窄。
代謝互作
南海F冷泉區柯氏潛鎧蝦外共生菌組成以甲烷氧化菌為主;科學家發現了共生菌之間代謝通路的互補性,硫發菌解毒甲烷菌氧化氨產生的羥胺,亞硝化球菌利用甲烷菌滲漏的甲醇,硫發菌利用群落中其他微生物氧化硫化氫產生的硫單質,這些中間代謝物還起到儲存能量的作用,這一發現解釋了中間代謝物如甲醇、羥胺和硫顆粒在共生菌群落互作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其營養互作機制及其對冷泉極端環境的適應性。
科研價值
地球上絕大部分生態系統是利用光合作用來維持生命循環,但深海中存在著以化能合成為基礎的生態系統。熱液和冷泉為典型的深海化能合成生態系統,但二者成因和分布不同,環境特徵也有較大差別。柯氏潛鎧蝦是少數在熱液、冷泉區域均有分布的大型生物優勢種,為研究深海化能生態系統中大型甲殼動物的適應性進化機制提供了理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