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東琴

柯東琴,女,1966年4月出生,餘姚丈亭人,國家一級演員。1981年考入寧波地區戲曲(姚劇)訓練班,1984年進團。現為浙江省戲劇家協會會員、寧波市青聯委員、餘姚市政協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柯東琴
  • 出生地:餘姚丈亭
  • 出生日期:1966年4月
  • 職業國家一級演員
  • 代表作品:《母親》《失子驚瘋》《半把剪刀》《天要落雨娘要嫁》《龍鳳怨》
  • 主要成就:1985年獲浙江省第二屆戲劇節青年演員二等獎
    1995年獲浙江省第六屆戲劇節演員一等獎
    2007年獲浙江省第十屆戲劇節優秀表演獎
戲曲榮譽,飾演的主要角色,生活中的“母親”,

戲曲榮譽

1985年獲浙江省第二屆戲劇節青年演員二等獎,1987年獲浙江省第三屆戲劇節演員三等獎,1989年獲浙江省第四屆戲劇節青年演員二等獎,1991年獲浙江省現代戲調演青年演員一等獎,寧波市首屆小百花會演一等獎、浙江省第二屆小百花會演優秀小百花獎,1995年獲浙江省第六屆戲劇節演員一等獎,2007年獲浙江省第十屆戲劇節優秀表演獎。

飾演的主要角色

《母親》中趙國英等
《失子驚瘋》中紅梅
《半把剪刀》中陳金娥
《天要落雨娘要嫁》中林氏
《龍鳳怨》中黃善婆
《半夜夫妻》中王張氏
《楊乃武與小白菜》中楊淑英
《強盜與尼姑》中巧少奶奶
《沙場淚》中張夫人
《野楊梅》中栗花
《傳孫樓》中楊翠翠
《雞公山風情》中桑桑
《蘭花女》中姚蘭花

生活中的“母親”

柯東琴的丈夫和兒子都在上海,而她則是餘姚市藝術劇院的國家一級演員,她從藝已經有29個年頭。其間,有許多次機會,柯東琴可以調到上海去,或者乾脆辭職做個全職太太來相夫教子。但因為她實在太愛姚劇這門藝術了,所以遲遲下不了離開餘姚的決心。忖前思後,她總覺得太愧對家庭了。
兒子14歲了,在上海讀國中一年級,個頭都與她差不多高了。每天傍晚的辰光,柯東琴總會與兒子通一個電話。有一回,柯東琴問兒子想不想媽媽。電話那頭的兒子毫不含糊地說:“習慣了,不想了。”聽到這兒,柯東琴一時語塞,止不住的淚水就流了下來。柯東琴對著話筒說:“媽媽對不住你———”然而兒子那邊已經收了線。
柯東琴愛她的兒子,也愛她的姚劇藝術,這兩種愛像是一種心魔,時時在她的心間執著地衝撞、糾纏。說來也很奇怪,自從柯東琴從藝以來,她扮演最多的角色便是母親。很多觀眾看了她飾演的母親角色後都說:“她把母親演活了。”其實,柯東琴是把自己對兒子的愛,融入到了戲中,因而才把角色演得絲絲入扣。
柯東琴是一位性格細膩獨特、對姚劇藝術孜孜以求的演員,她擅長演青衣,扮相沉穩、幹練、秀美,飾演的角色非常生活化,人物形象鮮明,每每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5歲那年,柯東琴還是餘姚丈亭中學的學生,當時的寧波地區戲曲訓練班前去招生,一眼看中了她。招考老師問她願不願意學戲,她脫口而出:“交關交關歡喜!”她是瞞著父母報考的,而一考即中。教書的母親聽說女兒要去學戲,老大不滿意,她希望女兒通過勤奮讀書考上大學做一名工程師。倒是拉得一手好二胡的父親,做通了妻子的工作,說是讓女兒去試試,不行的話再回來讀書。但這一試就是4年,學業有成的柯東琴分配到了餘姚姚劇團。想不到,她扮演的第一個角色就是母親形象。
24年的風風雨雨,使她從一名嚮往戲曲的愛好者到一名戲曲藝術的實踐者和對姚劇事業孜孜不倦的追隨者,從一名初出茅廬的戲曲學生到一名兩次獲省演員一等獎並獲得過省優秀小百花獎的副教授職稱的演員,如今成為餘姚市藝術劇院的台柱之一,一路上她灑下了無數辛勤的汗水。
柯東琴並沒有被一束束榮譽的花環沖昏頭腦,在多次演出中,她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做一名好演員,僅憑滿腔熱情是不夠的。要想獲得更大的成就,成為觀眾心目中最喜愛的演員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柯東琴是個有心人,她每接到一個劇本就開始琢磨人物的性格內涵,在同行老師們的指點下,她懂得了在舞台上,劇中人物的生活環境、行為活動、情感表露,都是通過演員的語言和形體來引發觀眾的想像力,使觀眾對劇情產生共鳴,從而達到感染觀眾,吸引觀眾的藝術效果。在現代戲《傳孫樓》中,她扮演一名婦女主任,這種人物最概念化,如果把握不準,就會出現類似高大全式的形象,柯東琴細細琢磨,把她演得既是主任,又是母親、女兒、媳婦,使觀眾看到了一名有血有肉的婦女主任形象。這齣戲參加省第五屆戲劇節目調演,獲演員一等獎。與此同時,在省小百花調演中演出優秀姚劇傳統戲《半把剪刀》片斷,獲優秀小百花獎。
1995年,劇團新老交替,柯東琴作為一名“藝委”委員,積極配合劇院領導做好“傳幫帶”工作,與新演員一起探討角色的唱腔和人物性格的把握,與他們配好戲,從而在省第六屆戲劇調演節目《雞公山風情》中成功地塑造了一名農村姑娘桑桑,獲演員一等獎。劇團為滿足農村對文化藝術的需求,常常“送戲下鄉”,柯東琴總是與劇團的演職人員一起放棄節假日,奔赴各鄉鎮演出。有次劇團在一個鎮的露天舞台上演出,在台上的柯東琴也被淋濕了衣服,但當她看到男女老幼站在雨中看演出,戲演到動情處,觀眾與台上的演員同喜同悲時,她內心充滿了感動。
柯東琴認為,一個演員與其說他離不開舞台,倒不如說他離不開可愛的觀眾。的確如此,生小孩後的那段時間,她做夢都在上台表演。她在上海做生意的丈夫多次要她住到上海去幫他,但她出於對姚劇藝術的熱愛之情堅持留在劇團,她說她不願離開培養她成長的這片土壤,一旦離開自己生長的土壤,再亮麗的花朵也會枯萎的。
柯東琴的情感很豐富,她往往把自己與角色渾為一體,分不清“這一個”和“那一個”。每場演出結束,她都很難從戲中回到現實生活中來。今年的“9戲節”上,作為地方小劇種的姚劇,以其百般琢磨的一台原創現代劇《母親》衝刺全國大賽,而柯東琴則是該劇中的主演———母親趙國英。11月16日夜,《母親》在餘姚龍山劇院接受了中國劇協專家和評審的集體打分。演出結束後,我們好不容易在後台找到了柯東琴,她正坐在化妝檯前發獃,眼眶發紅,眼睫毛上沾有淚花。我們知道,她的情緒還未從戲中拔出來。她是把作為母親對兒子的真愛,傾注在《母親》那跌宕起伏的故事劇情中了。
該劇說的是:一位年輕富有的母親有一天突然獲知自己身患絕症,將不久於人世,她在這個世界上惟一放不下的是,長期嬌生慣養、放浪形骸的兒子雖已長大卻還不能自立。為了讓孩子學會自己養活自己,母親作出了一個令常人難以理解的殘酷決定———讓兒子帶上1000元錢獨自去上海打工,並約法三章:一年內不準向家裡要錢,一年內不準給家裡打電話,一年內不準回家。如一年後兒子能自立,將繼承母親幾百萬的家產。同時,一年後,母親則將被醫學判為“死刑”離開人世。被“狠心”母親“趕”出家門的兒子董梁隻身到上海,不幸的是,近1000元錢被人偷走,自己只得在飯店洗盤子,在建築工地扛水泥包,甚至成為乞丐,而乞討所得的錢又被人搶走。種種磨難慢慢讓他明白了人生的道理,最後終於靠打工所得的錢,和打工妹同鄉季小梅一起創辦了“牆體美容公司”。這當中,母親派人暗中保護兒子,自己也多次去上海觀察兒子的生存狀態,看到兒子吃苦受難的情景,不禁淚流滿面。為了兒子能絕處逢生、自強不息,她最後還是硬著心腸不與兒子見面。
柯東琴說:作為一齣戲劇的主演參賽“9戲節”,在自己的學藝生涯中,是一次意義非常的“考試”。至於考試是否合格,我不能構想,也不敢去想,我只是用全身心去演。當然,待這次“大考”過後,我一定要請假去上海陪陪兒子,要彌補一個母親的關愛,讓兒子時時想著我、親著我。——選自《寧波日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