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斯·大衛·基林

查理斯·大衛·基林

查里斯·大衛·基林(Charles David Keeling):現代氣候變化的先驅。率領小組在位於美國夏威夷島的名為莫納羅亞山的活火山站開展的大氣二氧化碳含量觀測,繪製了著名的基林曲線,提供了最為關鍵和另人信服的證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查理斯·大衛·基林
  • 外文名:Charles David Keeling
  • 出生地:美國的賓夕法尼亞
  • 出生日期:1928年4月20
人物生平,相關事件,

人物生平

1928年4月20日出生於美國的賓夕法尼亞;
1948年在伊利諾斯大學獲得化學和同位素地球化學專業學士學位;
1954年在美國西北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來到加州技術研究所作博士後,開展地球化學方面的研究時,開始對觀測大氣中CO2的含量問題感興趣;
2002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
2005年6月20日,這位受到全球學者,尤其是氣象學家愛戴的嚴謹的美國科學家科學家,在和孩子徒步旅行時因心臟病發作離開了我們。

相關事件

19世紀末,有科學家提出溫室氣體可能會影響溫度,但是大氣中CO2增加的可能性卻因為相信海洋會吸收大部分增加的含量而沒有受到關注。那時科學界普遍認為,理論上大氣中CO2的含量會因為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燒出現全球尺度的變化,但因為人類工業造成的增加的CO2到底是累積在地球大氣中還是被海洋和陸地植被所吸收則沒有任何認識。
然而在1950年代,加州大學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2位科學家羅格·雷維爾(Roger Revelle,1950-1964年人海洋所所長)和漢斯·聚斯(Hans Suess)最早認識到,海洋作為CO2匯的能力是有限的,因為海洋的表面水與深層水的混合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於是觀測大氣中CO2含量成為緊迫的科學課題。雷維爾於是在1956年將基林招入海洋所,執著的基林在從此就沒有離開,將自己的事業定格在現在氣候變化之觀測和全球碳循環的研究上。
基林開始找尋新的方法,來替代已有的確定CO2變化的可疑方法,他最終決定利用紅外分析儀。但由於這是一個相對量的觀測,因此需要設計更為精確的校準系統,使觀測更為精確和不同站長時間的觀測具有可比性。在1957–58年國際地球物理年期間,美國在莫納羅亞山和南極分別建立了大氣成分觀測系統,同時在實驗室對南極冰芯中的空氣樣品進行常規採樣樣品進行測量。南極的空氣觀測顯然避開了各種局地CO2源的干擾,更能夠代表全球大氣背景成分變化的情況。
僅僅二年以後,基林就發表了關於全球大氣CO2變化的經典論文,指出南極的CO2含量的變化與化石燃料釋放和海洋吸收在同步增加。他還指出,在莫納羅亞站大氣CO2含量呈現季節變化的特徵,利用同時對CO2進行的C/C 同位素比率觀測, 基林還能夠指出,這種季節變化可能與北半球溫帶植被的年循環所驅動。
基林和他率領的小組以詳實的事實描述了發生在莫納羅亞山和南極的大氣中CO2的變化情況,他們的工作很快得到了來自世界各地類似觀測的呼應,從而得到了全球CO2分布和變化的圖象。基林認識到這些數據可以套用於大氣傳輸模式,決定溫室氣體區域源和匯的分布。
2002年,基林成為當年美國國家科學獎的獲得者。在他的獲獎辭里提到,基林在莫納羅亞山站得到的二氧化碳變化曲線被稱作“基林曲線”,成為了20世紀的氣候變化的標誌圖。現在,76歲的基林離開了我們,他給出的不斷上升的曲線,真實地反映著人類對自然不斷膨脹的需求,這樣的曲線如何畫下去,是值得越來越多的地球人不斷思考的問題。海洋研究所所長Charles F. Kennel甚至認為,科學上有三次科學觀測產生的重大改變:Tycho Brahe的行星觀測導致牛頓重力理論;Albert Michelson關於光速的觀測讓愛因斯坦創造了相對論,而基林對大氣中二氧化碳的觀測搭建了今天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深刻反省。而基林是一名科學家能夠通過其執著的研究改變世界的活的例證。失去了基林是全所、全世界,特別是他的家人的損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