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韋利,美國旅行家,10年來他到過全球871個旅行目的地中的813個。他建立了名為“旅行最多的人”的網站,與8000名志趣相投的“競爭性旅行者”分享旅途經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查爾斯·韋利
- 籍貫:美國
- 出生地:紐約布魯克林
- 性別:男
- 國籍:美國
- 出生年月:1965年
- 畢業院校:哈佛大學
人物簡介,旅行經歷,
人物簡介
查爾斯·韋利,可能是世界上旅行最多的人,10年來他到過全球871個旅行目的地中的813個。他把旅行視為一項“競爭性運動”,不斷設立新目標,在征服中感受快意人生。他建立了名為“旅行最多的人”的網站,與8000名志趣相投的“競爭性旅行者”分享旅途經歷。在他眼中,旅行的意義就是“盡我所能看世界”。
旅行經歷
“競爭性運動”
韋利45歲,在美國紐約布魯克林長大,畢業於哈佛大學,外表清爽,典型的常春藤名校精英模樣,看似與“世界上旅行最多的人”這一頭銜不大沾邊。
早在8年前,韋利就走遍了聯合國承認的190多個主權國家,開始向人跡罕至的島嶼、環礁、保護地進發。2005年他建立名為“旅行最多的人”網站,與8000名志趣相投的“競爭性旅行者”分享旅途經歷。
當旅行成為一項“競爭性運動”,參與者就要制定“遊戲規則”。網站依據政治、地理特徵等標準,由會員投票,把世界“重新劃分”為871個國家和地區,包括自治區、自治領、群島、飛地等。遊覽過全部地方意味著走遍世界,不過眼下還沒人真正完成這一“壯舉”。
那么,如何定義“到過某地”?有人覺得必須在當地過夜,有人認為到過當地洗手間就行,還有人建議必須在當地公園長椅上睡覺……韋利要求旅行者提供必要證據證明到過某地,如護照或簽證上的入境戳、機票、船票、火車票、信用卡消費記錄、經船長簽字的旅行證書等。
網站刊登了一份“世界上旅行最多的人”榜單,韋利排名靠前,到過871個旅行目的地中的813個。
韋利打算利用閒暇時間把沒去過的地方走完,他說:“如果你想建立完整世界觀,必須到處走走。”
韋利承認清單中一些地區對旅行者挑戰不小,甚至懷疑能否有人走完這800多個目的地。在他眼中,“每個目的地都是一個驚喜,去了總有新收穫,就像打開一本新書、和一個新朋友接觸一樣”。
“跟著感覺走”
幾年前,韋利在飛機上偶然看到一篇介紹“旅行者世紀俱樂部”的文章。這個俱樂部要求會員必須到過100個以上國家或地區,並開列一份包含317個國家和地區的旅行目的地清單,鼓勵會員前往探索。韋利看得入了迷。“我有好勝心,目標明確,這完全適合我。”
2002年,韋利在海上航行2個多月,乘坐300多次航班,飛行40萬公里。2003年4月,韋利穿越科索沃,成為“旅行者世紀俱樂部”最年輕且最快走完317個旅行目的地的會員,創造了新紀錄。
他對環球旅行興趣越發濃厚,逐漸琢磨出環球機票中的“門道”,能花比經濟艙還少的錢坐上頭等艙或者商務艙。
完成“旅行者世紀俱樂部”的旅行目的地清單後,韋利並不滿足,以另外兩份清單為參考,繼續上路。
其中一份清單上不少目的地是主權歸屬存爭議地區、海洋生物保護區和敏感軍事處所,不費一番周折很難獲準進入。韋利顯然擅長和人打交道,他說,要是沒有“禮貌和文雅”,根本無法完成這些旅行。
在美軍幫助下,他進入韋克、中途島、約翰斯頓和迪戈加西亞島。為抵達目的地,他搭乘過考察船和軍用飛機,還曾“混入”科學探險隊。
要是火車、輪船和飛機都無法抵達目的地怎么辦?韋利說,有次他乘船航行4天前往太平洋一個法屬島嶼,即將抵達時遭暗礁阻擋,船無法靠岸,“所以我遊了過去。除此以外沒別的辦法”。
2010年2月,英國《衛報》記者隨韋利遊覽德國黑爾戈蘭島,試圖探尋韋利的旅行哲學。兩人先由漢堡乘車抵達于特森,再搭乘8座小型飛機飛往迪訥島,隨後乘坐渡船抵達黑爾戈蘭島。記者打趣說,一路艱難輾轉好比朝聖。
韋利看到一間酒吧窗上貼有“蛋諾酒”字樣,便信步走入。韋利說,他先前對黑爾戈蘭島一無所知,“直覺告訴我‘蛋諾酒’不錯,我們走進酒吧,看到吧檯後的漂亮姑娘,你開始理解這個島。”
這就是韋利的旅行哲學:啟程前仔細準備,考慮周全,一旦抵達目的地就拋開計畫,跟著感覺走。
韋利說,這么多年旅行,不論走到哪裡都能看見酒吧。黑爾戈蘭島上有1000多名居民,有個酒吧;夏威夷西南海域帕爾邁拉環礁住著不到20名居民,有個酒吧;太平洋珊瑚海威利斯島上居民不到10人,也有個酒吧。
韋利記憶力驚人:德瑟萊申島“一塵不染”;索馬里國家航空公司服務“糟透了”;在托爾圖格羅,一隻樹蛙往他頭上撒尿;在贊比西河,他乘坐的獨木舟在一群河馬中翻船。
旅途收穫多
韋利說,他和妻子在沒生孩子時曾連續旅行4年,2003年有了第一個孩子後,家人成為他生活的重點,雖然旅行熱情不減當年,但必須適當縮短行期,留時間陪孩子。他曾在一次16站環球旅行途中“抽空”回家過情人節,順便帶孩子去迪士尼樂園玩。
韋利說,曾以為變成父親會把自己“拴住”,但事實並非如此。女兒降生不久,他接到南非一個熟人電話,說有艘科考船將在3天內出發前往南極洲布韋島,問他去不去,他一時陷入兩難。
為爭取到那次機會,他花費大量精力,先爭取到南非和挪威兩家極地研究機構的隨隊批准,隨後申請以付費乘客身份隨科考船出行。好不容易得到批准,不去實在可惜,可他又不忍心拋下妻子女兒旅行。好在妻子金伯莉通情達理,支持他去旅行。“我們兩人都認為,這就是我的工作和命運,我決定去。”
韋利平均每年前往100個旅行目的地,花在機票和船票上的費用超過100萬美元,3年累計飛行160萬公里。他肚子裡藏著數不清的奇聞軼事、驚險體驗、旅行攻略和難忘回憶,但他不收集旅行紀念品,不記錄日記,也不用手機拍攝風景。
有時一趟旅行能走完多個目的地,效率頗高。韋利2003年一趟南極之旅,一次性“抵達”阿根廷、澳大利亞、英國、智利、法國、紐西蘭和挪威,因為這些國家聲稱對同一塊土地擁有主權。
有時為抵達某地,必須付出額外努力。韋利初次前往羅考爾島時遭遇惡劣天氣無功而返,第二次挺進羅考爾島時岸邊海浪滔天,船隻無法靠岸。“浪高大約7米,岩石稜角鋒利,下邊是漩渦,水流湍急。”韋利說,他好不容易爬上岸邊礁石,不到兩秒就被巨浪打回海里,不過總算抵達了羅考爾島。
旅行究竟為了什麼?韋利沒有直接回答,只說獨自旅行時會儘量多去新地方,隨後帶家人遊覽自己最中意的地方。“我把旅行當成自助餐,把各處逛個遍,然後可以確定想回哪裡故地重遊。”
關於旅行的意義,他淡淡地說:“活著,就想盡我所能看世界。”
一張火車通票開啟發現之旅
韋利的父母在他年幼時離異,而且對旅遊毫無興趣,家中也不寬裕,沒“閒錢”供他出國旅遊。童年時代,韋利常坐在父親車內,膝上放地圖,手握方向盤,想像自己駕車出行,“一天內往返加利福尼亞州”。
韋利本打算在某個偏遠的空軍基地度過未來10年,卻在培訓半年後的一次體檢中查出眼疾,飛行員夢想就此擱淺。
韋利心情沮喪,飛往英國看望朋友,順便在歐洲旅行散心。懷揣一張歐洲火車通票,他開啟了發現之旅。韋利說,那3個月旅行經歷“是一種啟示”,改變了他的人生。18歲以前他從來沒有離開過美國,突然間卻出入各國邊境、在護照上留下各種印戳、有機會使用學過的異國語言……
他迷上了旅行,他對自己說:“我想去更多地方。”
公司股價暴跌旅行腳步不停
韋利1991年回到美國,與朋友合夥成立軟體公司“微技術戰略公司”,向客戶提供商務智慧型服務。他努力打拚,每周工作近百小時,公司搭上網際網路發展高速列車,迅速壯大。
1999年,公司在紐約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上市,在2000年的網際網路泡沫中,股價沖至333美元。韋利持有公司50萬股份,邁入千萬富翁行列。35歲事業有成時,他打算放下工作和妻子享受“長假”。
“我和金伯莉1999年結婚,我們厭倦了從前每周工作80小時的日子,決定停下工作出去看世界。”
夫妻二人2000年懷揣環球旅行機票上路,先到歐洲,隨後是非洲南部。
旅行一個月後,韋利在酒店客房看電視時聽到“微技術戰略公司”股價暴跌的新聞,公司股價從333美元高點跌至44美分。“感覺很不真實。”韋利說,“我在地球另一端看電視台播報我的公司倒下。”
儘管遭受打擊,韋利卻沒有停下旅行的腳步。
漫遊癖指強烈而難以控制的旅行欲望。
有漫遊癖的人會不由自主地脫離日常生活進行長距離旅行,他們頻繁旅行,熱衷體驗不同地域風情,以旅行為生活重點,甚至不惜放棄家庭、工作和其他社會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