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主要作品,人物思想,信念的確立,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主要作品
Collected Papers of C.S.Peirce,Writings of C.S.Peirce:A Chronological Edition等等。
皮爾斯發表在《通俗月刊》上的兩篇文章《信仰的確定》和《如何使我們的觀念清楚》是實用主義的奠基之作。
嚴格來講,標誌美國經典實用主義哲學開端的就是查爾斯·皮爾士在1870年代發表的兩篇哲學論文,一篇是《信念的確立》(The Fixation ofBelief),另一篇是《如何使我們的觀念清晰》(How to Make Our Ideas Clear)。
人物思想
信念的確立
皮爾斯將人的思維與其行為相聯繫,提出思維的全部功能在於確立信念,而信念就是決定如何行動的習慣。人的一切願望和行動都受信念支配,人之所以要有信念,就是為了平息懷疑,克服焦慮,然後決定行動。人的思維活動由懷疑、焦慮所激發,以確定信念為目的,懷疑-探究-確立信念就是思維的三部曲。
知識過程、思想過程作為探索不是像笛卡爾的“我思”(cogito)那樣,僅僅是人類大腦或心靈中的純思維活動,而是人類在與世界打交道中的實際生活歷程。
在笛卡爾那裡,思想由絕對懷疑開始,但皮爾士對此不以為然。
懷疑的絕對化導致絕對的懷疑,而絕對的懷疑則導致任何具體思想和行動的不可能,這不是思想實際發生的樣子。
人類的科學思想過程作為活生生的實際生活歷程,就是具體的“(已有)信念的引導”−“懷疑的激發”−“(新的)信念的獲得”過程。這個過程的起始點與其說是“懷疑”,不如說是“相信”。
沒有相信,哪來的懷疑?
所以,懷疑不可能是絕對的懷疑,而只能是具體的懷疑。懷疑是對某個具體的、曾經相信的信念的懷疑。而恰恰又是依據某個或某些其他的信念,這個懷疑才成為可能。所以,思想作為行動的探索過程,總是從以“心靈的習慣作為引導”(habit of mind as a guiding principle)的相信開始的。
還是援用我們舉過的小例子。一學生晚間去課室,發現燈不亮。燈不亮,去開燈,這是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
“去開燈”這個行動就蘊含著許多的“相信”,如相信電力系統,相信電路線路系統的安裝,相信燈管和開關裝置的製造以及裝配,以及相信所有這些系統的運行正常,等等。這裡並不涉及太多的思想,或者“思想”未被激活,我們只是按照已有的習慣去行動,在此情境下,就是“去開燈”。
去開燈,如果燈不亮,這就出現了第二個情景。這個情景的出現,就會刺激我們的思想開始運作。為什麼燈不亮?如何解決?
用皮爾士的話來說,這叫“懷疑的激發”或者“騷擾”(irritation of doubt)。由於懷疑的激發和騷擾,思想啟動。於是有了第三個情景:再試一次開關。
這個小小的行動說明我們的思想給出了一個“假設”,燈不亮是因為燈的開關裝置的接觸部位出了點問題,再試一次,也許問題就能解決?燈亮了,問題解決了。在問題解決的同時,我就獲得了一個信念,即我相信這間課室的這個電燈開關裝置有問題,需要多試幾次,這是第四個情景。皮爾士將這個稱為“獲得信念”(toattain a belief)。
所以,一個思想過程在皮爾士看來就是一個從“(老)信念”到“懷疑”,再到“(新)信念”的探索過程。這個過程就叫“信念的確立”。(指一個長期反覆過程)
信念的獲得還不等於是信念的“確立”,信念的獲得可能只是暫時或偶然的成功,一旦出現新的情況,又會出現新的懷疑,再解決問題,再獲得信念。但即使信念確立,也不是一勞永逸的。懷疑的激發不斷地出現,思想也就在不斷的探索、探究中演進。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是從那個懷疑一切的最純粹的東西出發,而是從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出發。我們已經有一系列的“心靈習慣”在腦海里,生活情境的變化又讓我們時刻處在懷疑的刺激中。出現問題,解決問題,建立信念,接著又有新的懷疑,又建立新的信念。這是一種不斷循環往復的過程。
皮爾斯將確定信念的方法歸為四種:固執的方法、權威的方法、先驗的方法以及科學的方法。他指出了前三種方法的缺陷,指出了第四種科學的方法,即運用科學實驗和邏輯推理來確定信念。由此,皮爾斯將科學引入人文范籌,使信念的確定不是取決於人的因素,而是建立在客觀外在並可驗證的基礎之上。
皮爾斯認為,觀念的意義完全在於它在人生行為中產生的效果,這就是有名的皮爾斯原理,也是實用主義的基本原理。信念無所謂真假,只存在有用無用,觀念的意義在於使人的行為更好地適應環境,以達到人生的目的,而不是僅僅去認識世界。哲學的重點應該放在如何獲取知識、發現真理、確定信念和達到人生目的上。真理乃使人深信不疑的觀念,真理不同於謬誤之處就在於它能將人帶到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