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查爾斯·斯塔克·德拉普爾獎
- 外文名:Charles Stark Draper Prize
- 頒獎者:美國國家工程院
命名,三大最高獎賞,獲獎人及成就,
命名
查爾斯·斯塔克·德拉普爾獎以工程學家查爾斯·斯塔克·德拉普爾(Charles Stark Draper)命名,以紀念其在工程學諸多領域的巨大開創性成就。德拉普爾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是“查爾斯·斯塔克·德拉普爾實驗室”(Charles Stark Draper Laboratory)的創始人。德拉普爾本人被廣泛認為是“慣性導航系統之父”("Father of Inertial Navigation")。
查爾斯·斯塔克·德拉普爾獎首次頒發於1989年,此後每二年頒發一次。“光纖通信之父”高錕曾於1999年榮獲該獎,是為首位及至今唯一一位華人得主。
三大最高獎賞
拉斯獎(Russ Prize)
戈登獎(Gordon Prize)
查爾斯·斯塔克·德拉普爾獎(Charles Stark Draper Prize)
獲獎人及成就
八十年代(1980s)
- 獲獎理由: 發明積體電路(for their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of the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九十年代(1990s)
1991年: 佛蘭克·懷特(Sir Frank Whittle)和漢斯·馮·歐海恩(Hans von Ohain)
二十一世紀初(2000s)
- 2001年: 文頓·瑟夫(Vinton G. Cerf), 羅伯特·卡恩(Robert E. Kahn, 倫納德·克萊恩羅克(Leonard Kleinrock 和 勞倫斯·G·羅伯茨(Lawrence G. Roberts)
- 獲獎理由:發展革命性的藥物投遞系統(for the bioengineering of revolutionary medic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2003年: 伊萬·A·蓋亭(Ivan A. Getting 和 布拉德福特·帕金森(Bradford W. Parkinson
- 獲獎理由:發展全球定位系統(for their work developing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2004年: 艾倫·凱(Alan C. Kay), 布特勒·W·蘭姆森(Butler W. Lampson), 羅伯特·W·泰勒(Robert W. Taylor)和查爾斯·P·泰克爾(Charles P. Thacker)
2005年: 米諾若·S·“山姆”·阿拉克(Minoru S. "Sam" Araki), 佛朗西斯·J·麥登(Francis J. Madden),愛德華·A·米勒(Edward A. Miller), 詹姆斯·W·普朗摩爾(James W. Plummer) 和 董·H·邵斯勒(Don H. Schoessler)
獲獎理由:設計、發展、操作科羅娜衛星,首個地球觀象衛星(for the design,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of Corona, the first space-based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s)。
獲獎理由:發明電荷耦合元件,數位相機和其他廣泛套用的成像技術的核心器件(for the invention of the 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a light-sensitive component at the heart of digital cameras and other widely used imaging technologies)。
獲獎理由:發展全球資訊網(for developing the World Wide Web)。
2008年: 魯道夫·卡爾曼(Rudolf E. Kalman)
獲獎理由:發展卡爾曼濾波(for developing the Kalman fil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