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加夫規則

一些科學家一直把蛋白質作為生物性狀表現的工具,認為核酸是通過蛋白質起作用的。直到20世紀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才發現核酸不但能水解而分裂成鹼基片段,而且可以用一系列測定技術,根據鹼基移動速度進行定量分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查爾加夫規則
  • 時代:20世紀40年代末
  • 人物:查爾加夫
  • 屬性:生物性狀表現的工具
簡介,發現歷程,發現結果,

簡介

英國生物化學家托德根據實驗結果得出四種核苷核的連線方式:兩個相鄰核苷酸的糖分子由一個磷酸連線著,因此,核酸分子中貫穿著一個“糖—磷酸”骨架,由這個骨架伸出嘌呤和嘧啶,每一個核苷酸都伸出一個。在很長一個時期內,核酸在遺傳中的重要作用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在研究中被忽視了。

發現歷程

一些科學家一直把蛋白質作為生物性狀表現的工具,認為核酸是通過蛋白質起作用的。直到20世紀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才發現核酸不但能水解而分裂成鹼基片段,而且可以用一系列測定技術,根據鹼基移動速度進行定量分析。1950年,美國的生物化學家查爾加夫用紙層析法分析了脫氧核糖核酸的組成成分,發現:不同來源的脫氧核糖核酸(DNA)分子中,嘌呤類核苷酸的總數總是與嘧啶類核苷酸的總數相等,腺嘌呤核苷酸(A)的數目總是等於胸腺嘧啶核苷酸(T)的數目,鳥嘌呤核苷酸(G)的數目等於胞嘧啶核苷酸(C)數。即A=T、G=C、A+G=T+C。這個發現被稱為查爾加夫規則(Chargaff's rule)。

發現結果

後來,查爾加夫又通過研究各種不同來源的DNA鹼基成分,發現以下結果:第一,DNA的鹼基成分隨著來源的不同,有很大的差異,四個鹼基可以按不同序列排列,表現出極大的多樣性和特異性,能得到4種不同排列方式,可以攜帶大量的遺傳信息,是一座十分龐大的遺傳密碼庫。第二,四種鹼基不是隨意組合的,而有一種共同遵守的規律,不論DNA的來源如何,在四種鹼基中,腺嘌呤(A)總跟胸腺嘧啶(T)配對,胞嘧啶(C)總跟鳥嘌呤(G)配對。這種嚴格的鹼基配對叫做鹼基互補原則。DNA分子是目前發現的有機物分子中最大的,它的分子量可達六百萬道爾頓(分子量單位)。分子量大,說明分子鏈長,包含的核苷酸多。這一發現推翻了以往萊文曾提出的四種核苷酸是完全一樣的重複多聚體的觀點,對以後確定DNA的雙螺旋結構和鹼基配對原則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論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