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氏鱵鱸主要棲息於珊瑚繁生的陡坡區,水深4-50公尺處之水域,通常可見其在中水層的礁石洞穴內。夜行性。皮膚可分泌毒液,且當魚受驚嚇時會大量分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查氏鱵鱸
- 環境:水深4-50公尺處之水域
- 棲息:棲息於珊瑚繁生的陡坡區
- 體長:為體高之3.5-3.9倍
瀕危狀態,形態特徵,地理分布,漁業利用,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細長,標準體長為體高之3.5-3.9倍。頭背部幾乎斜直;眶間區略凹陷。吻略鈍尖。上頜骨末端延伸至轎催放嘗眼之下方;上下頜、齶骨及鋤骨均具齒。前鰓蓋後緣鋸齒狀;下鰓蓋及間鰓蓋後緣鋸齒狀,且不埋入皮譽備員酷下。淚骨的表面具許多波狀骨脊。鰓耙數6-8 13-15。體被細小櫛鱗;嫌全循側線鱗孔數69-76。背鰭分離,第一背鰭有硬棘VIII-IX枚,第二背鰭有硬棘I枚,軟條10;臀鰭迎燥鞏硬棘II枚,軟條8;腹鰭腹位,末端不及肛門開口;胸鰭短於後頭部,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尾鰭截形。體呈藍綠色至藍褐色,散布許多細小之黑褐色斑;背鰭硬棘部具一藍緣之試茅院大斑。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部,東至薩摩亞,北至日本,南至新加勒多尼亞。台灣分布於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偶見魚種。體表能分道舉泌具潤廈獄黑鱸素(grammistin)之粘性毒液,不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