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名稱:查德內戰
- 地點:查德
- 時間:1975年—1990年
- 參戰方:北方武裝部隊,南方部族
- 結果:大部達成和平協定
- 參戰方兵力:南方部族 3000人
- 主要指揮官:Hssen Habre,Felix Malloum
- 英文名:Chadian Civil War
戰爭背景,別國介入,豐田戰爭,停火,後續,
戰爭背景
1965年爆發的查德反政府武裝暴動遭到法軍鎮壓而失敗後,反政府的武裝鬥爭一直沒有停止。1975年4月,查德發生軍事政變,成立了以原武裝部隊總司令、代表南方部族利益的費利克斯·馬盧姆(生於1932)為首的軍事委員會。馬盧姆執政後,提出民族和解的口號,主張談判解決內戰問題。
1976年下半年,北方武裝部隊領導人海珊·哈布雷(生於1942)同意與馬盧姆政權接觸,但該組織前領導人古庫尼·韋戴(Goukouni Oueddi,生於1944)反對,兩人遂告分裂。1978年1月,馬盧姆政府同哈布雷達成和解協定,8月組成“全國民族團結政府”。古庫尼則率其所部以“民陣”臨時革命委員會的名義,重新聯合北方各派,於1978年3月組成“人民武裝部隊”,向政府軍發起大規模進攻,占領了二分之一的國土,其前沿距首都恩賈梅納僅300公里。在法國軍隊的干預下,查德政府軍阻止了“人民武裝部隊”的前進。
1979年2月,“全國民族團結政府”內部,馬盧姆同哈布雷發生武裝衝突,“人民武裝部隊”乘機進攻首都,以前憲兵司令卡穆格為首的“查德武裝部隊”約3000人被迫退守南方。1979年3月、4月、8月、11月,在非洲統一組織斡旋下,召開了查德全國和解會議第一至第四次會議,11個派別達成和解協定,組成團結過渡政府。
別國介入
1980年3月,哈布雷和古庫尼兩派又在首都發生大規模武裝衝突,查德再度陷入全面內戰。6月,古庫尼同利比亞簽訂“友好同盟條約”。11月,利比亞出兵查德,幫助古庫尼把哈布雷派武裝趕出首都。1981年1月,利比亞同古庫尼臨時團結過渡政府發表聯合公報,宣布雙方進行合作。利比亞通過這種手段,控制了查德五分之四的地區,但遭到非洲統一組織的強烈反對。6月,第18屆非洲統一組織首腦會議再次重申,外國軍隊應撤出查德。11月,泛非和平部隊進駐查德,利比亞軍隊撤出查德。
1982年2月,古庫尼拒絕非洲統一組織的停火方案。6月,哈布雷部隊攻占首都,古庫尼逃往國外,全國團結過渡政府解體。10月,哈布雷就任總統,組成新政府。新政府成立後,基本控制了國內局勢。
1983年6月,古庫尼部隊在利比亞領導人奧馬爾·穆阿邁爾·卡扎菲支持下,從查德北部向政府軍發起猛攻;哈布雷政府在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的援助下,全力反擊。8月9日,法國出兵查德、會同哈布雷部隊沿北緯16度線設防,遏制了古庫尼部隊南下,在查德中北部地區形成軍事對峙局面。1984年9月,法國和利比亞簽訂協定,雙方自9月25日起同時從查德撤出各自的全部軍隊,11月10日,雙方宣布已完成撤軍工作。
10月20日至28日,舉行了查德全國和解會預備會議,因各方歧見太深,未能取得一致意見。此後,哈布雷政府大力推行“民族和解”政策。1986年2月,古庫尼軍隊在利比亞“伊斯蘭軍團”支持下,越過16度線向政府軍發動進攻,但以失敗告終。
10月,古庫尼要求同哈布雷媾和。11月,查德政府同古庫尼派簽署軍事聯合協定,古庫尼部隊歸順政府。利比亞對古庫尼歸順政府表示不滿,從11月中旬開始,利比亞軍隊在飛機、坦克和飛彈的掩護下,向古庫尼部隊發起進攻。哈布雷派兵增援古庫尼,哈布雷、古庫尼兩派攜手抗擊利比亞軍隊。從此,原查德兩大派間的內戰變成查德同利比亞的直接軍事衝突。
豐田戰爭
1987年初,查德在法、美等國支持下,開始向16度線以北反擊。在不到 3個月的時間裡,就相繼收復了北方重鎮法達、法亞·拉若和最大軍事基地瓦迪杜姆,利軍退守奧祖。 8月 8日,乍軍又收復了被利軍占領達14年之久的奧祖。28日,利比亞軍隊再次發動大規模陸、空反擊,重新奪占了奧祖。9月5日,乍軍在乍北部大烏尼昂加與利軍發生激戰,利軍北退,乍軍追擊,當晚越境攻擊了利比亞東南部的麥阿坦·薩拉軍事基地。查德越境作戰激怒了利比亞,一場更大規模的戰鬥在醞釀中。
停火
在這種嚴峻形勢下,當時非洲統一組織主席、尚比亞總統卡翁達受命分別同查德和利比亞領導人會晤,要求雙方停火,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經過努力,乍、利兩國終於同意從1987年 9月 11日上午 11時開始停火。至此,綿延近 7年的乍利戰爭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