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查壽興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
- 出生日期:1938年12月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上海教育學 院
- 主要成就:水彩畫的領域內自成一家
- 代表作品:《家》,《晨曦》,《周莊雙橋》
- 繪畫特點:水彩畫
- 專業:油畫
人物歷程,繪畫特點,作品賞析,人物作品,作品圖片,
人物歷程
勇氣減輕了命運對他的打擊。一位老師對他說:“你去讀師範,將來當美術老師,照樣可以畫畫。”他接受了這位啟蒙老師的指點。讀了一年的速成師範,1957年被分配到上海市普陀區光彩路第一國小,當上了一名專職美術教師。暫時不能高攀,也無妨低就。當國小教師,一面教孩子們學畫,一面繼續朝自己的理想努力,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查壽興後來又擔任延河中學、雲嶺中學的專職美術教師、上海市中西美術進修學院的教授。從教小學生作畫到教大學生作畫,又是一個飛躍。他一面教學,一面堅持創作,兩者互補。查壽興是幸運的。他又遇到了高人的指點。她就是上海市美術家協會理論研究室主任何振志。何振志在1981年對查壽興說過一句話,使他至今刻骨銘心。何振志說:“你可以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畫,不必聽別人說應該怎么畫。每個人都可以這樣,只要你認為這樣好,就行了。” 這幾句話,使查壽興茅塞頓開、豁然開朗。原來“在寫生過程中可以加進自己的想法,也可以不必和對象一模一樣,更可以畫所見、所知、所想”。從此他作水彩畫,擺脫了被描繪對象束縛的困境,在創作上進入到一個能夠自由發揮的藝術境地。他像海綿吸水那樣吸取各種畫派的技法,於是佳作日滋月益,作品屢屢入選全國水彩畫展和全國寫生畫展。《家》、《晨曦》入選1986年、1992年全國水彩畫展。《周莊雙橋》1998年入選“時代風采——全國寫生畫展”。2001年9—11月應邀訪問澳大利亞墨爾本莫那西大學美術設計學院,從事寫生創作並舉辦個人畫展。三年不飛,一飛沖天,查壽興實現了自己的夙願。
繪畫特點
查壽興的水彩畫,融合了中西的各種畫法,使他的創作有自己的特色。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他將法國印象派的技法融入到水彩畫中,令人耳目一新。1974年,查壽興參觀了一個法國的印象派大師的畫展,法國畫家莫奈推翻了色彩王國內被確定的秩序,幫助他找到了一條水彩畫的創新之路。印象派畫家認為,一切物體都是由於光的照射,才現出了它的物體。離開了光和色彩,便沒有這個世界。印象派畫家強調一剎那印象之重要。在一切形式要素中,他們更多地借重於光的變幻、顫動和色調的微妙關係。澳大利亞當代著名美術理論家奧班恩指出,法國的印象主義畫派“打開了創造領域的大門”。我想借用奧班恩的話,查壽興的水彩畫自覺地融化印象派的技法,化入有化出,同樣幫助他“打開了創造領域的大門”。
作品賞析
作於1978年《楊灣秋熟》,既是一幅水彩畫,又是一幅具有強烈的印象派色彩的作品。這幅作品作於畫室之外,刻畫了在陽光下,稻穗、樹木、農舍、天空中的雲彩,都披上了一層燦爛的金黃色。稻穗在明媚的陽光的照射下,色彩鮮明強烈,因而大大加強了秋熟的表現力。誠如作家左拉在小說《創作》中借柯羅特(以莫奈為模特兒寫成)之口說過:“太陽、空氣和光是我們繪畫所追求的,我們描寫的物體要和白晝陽光下見到的一樣。”《乍浦海邊》則運用了新的技法,畫家把小船、天空和大海,都放到了明媚的陽光下,作品以海天作背景,天空在藍色的主調中間以黃色和淡紅色,大海則以藍色為主,六條灰黑色小船有序地排列海邊,使全畫的色彩極為諧和。畫家充分利用了透視的原理安排近景的船隻和中景的海岸線,使得畫面具有強烈的縱深感。雖然作品是咫尺小幅,卻有海闊天空的藝術效果。《乍浦海邊》在1982年參加北京天津上海水彩畫聯展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就不是偶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