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嘎爾達索寺,始建於1160年,是噶舉派祖師米拉日巴的修行聖地之一,在日喀則地區吉隆縣境內。寺廟依山勢而建,起伏錯落,占地面積約8400平方米,全部建築為木石結構,是一處享有盛名的古蹟。
查嘎爾達索寺是藏傳佛教噶舉派寺院。寺廟初為寧瑪派,後改宗噶舉派。曾有12代堪布傳承衣缽,盛時僧侶百餘人。每年來此朝拜的佛教信徒來自吉隆縣各鄉、村以及康區和尼泊爾等地。主要建築由西至東依次有曲吉拉尊巴·仁真朗吉拉康袞、拉不讓、哲布絨布切、杜康切姆與甘珠爾拉康、烏瑪卓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查嘎爾達索寺
- 地理位置:青藏高原西南部
- 占地面積:8400平方米
- 海拔:4000米以上
- 始建年代:1160年
歷史沿革,地理位置,建築結構,主要建築,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查嘎爾達索寺,始建於1160年,為阿里王系後裔中的拉尊巴·仁增朗傑所建。查嘎爾達索寺在“文革”初期即遭破壞,此前先後有十二代堪布(即:拉尊巴·仁增朗傑、喀祖·噶瑪羅桑、熱欽·噶瑪羅桑、追布·赤烈曲丹、朱布曲·益西曲扎、桑達·赤烈堆窮、袞色·曲給旺久、吐色·嘎瑪格烈、歸桑·赤烈嘉措、東色·仁增康巴、噶舉·丹增羅布、嘎瑪·丹逼堅贊)傳承衣缽。“文革”前有僧侶58人。該寺雖大部已成廢墟,但仍然在每年的朝拜季節吸引著大批僧俗信徒以及來自康區和尼泊爾的信眾來自康區和尼泊爾的信眾來此朝拜,是一處享有盛名的古蹟。
地理位置
查嘎爾達索寺,在日喀則地區之吉隆縣境內,位於縣駐地以南、宗嘎至吉隆鎮途中的隆達湖(已乾涸)山崖的頂巔,距地面相對高度約200米,距縣城約40公里,海拔4200米。
建築結構
查嘎爾達索寺依山勢而建,起伏錯落,占地面積約8400平方米,全部建築為木石結構,是一處享有盛名的古蹟。
主要建築
曲吉拉尊巴·仁真郎吉拉康袞
曲吉拉尊巴·仁真郎吉拉康袞是寺中最早的建築。位於寺廟最西側,始建於12世紀末期,由阿里王系後裔中的拉尊巴·仁真朗吉創建。全部建築為木石結構。坐北朝南。門道位於西面,沿十餘級石砌階梯向上為一露天小庭院,面積約16平方米。庭院北面為門廊,其東、西、北三面牆壁皆繪有壁畫,尤以西壁保存完好,繪製有龍、虎、獅、象、大鵬神鳥、雪山、祥雲、日月及花卉等圖案。門廊西面為僧舍,面積約16平方米,四壁繪有法輪、法幢、雙魚、寶瓶、法螺、蓮花、寶傘與吉祥結等佛教“八寶”圖案。
拉不讓
寺主拉尊巴·仁真朗吉的居所及其附屬建築。位於整個寺廟建築群的中部,為上、下兩層木石結構的藏式平頂建築。下層西端建有護法神殿,圖案除護法神恰那多傑等像外,其間還繪有狗、豹、倒懸之人頭、裸體人像等。上層建築主要有申久亞溫、尼維、曲甘夏、貢嘎、門珍康等。①申久亞溫。寺主拉尊巴·仁真朗吉的居處,坐北朝南,面積約10平方米。室內北壁供奉拉尊巴·仁真朗吉塑像,左側分別塑有瑪爾巴譯師、米拉日巴泥塑和一尊文殊菩薩鍍金像,右側放置有盛放供品的神櫥一架,置有一尊度母的鍍金像。室內西壁分別繪有釋迦牟尼、恰那多傑、多吉強、堅熱斯、強巴央、郎巴郎珍等神佛肖像;南壁繪有次巴麥、釋迦牟尼像;東壁分別繪有阿嘎扎底等多臂護法神像。室外牆上繪製有四大金剛及輪寶圖案。②尼維。寺主住房。位於申久亞溫南側,面積約10平方米,四壁繪有佛教“八寶”圖案。其西側建有一露天小明庭,呈狹長方形,面積約5平方米,為寺主納涼之所。③曲甘夏。寺主住房。位於尼維東側,略呈三角形布局。④貢嘎。護法神殿。位於申久亞溫東側北端,為不規則的梯形。室內四壁皆繪護法神像,圖案中多有骷髏、人頭骨法器等。⑤門珍康。寺內製作藏藥之所。位於申久亞溫北面,平面為正方形。
哲布絨布切
米拉日巴修行禪洞。殿堂北壁系利用自然崖壁而建,南壁用石塊壘砌而成。殿堂門道設於東南,寬1米。修行禪洞長、寬各約2米,高2.5~3米,外狹內宏。禪洞北端祭壇上供有米拉尼夏、米拉曲協及堅日色·他日江稱等三尊佛像。殿堂北壁繪製有米拉日巴傳記壁畫,大部已剝落,壁畫具有西藏早期壁畫的特徵。殿堂南壁亦繪製有壁畫,有米拉日巴、瑪爾巴等大師法像,現已模糊不清。南壁東段繪製有噶舉派祖師、弟子像8尊,其下方為護法神多吉帕姆。殿的東側有印經房一間,面積約16平方米。
杜康切姆
查嘎爾達索寺的主殿(措欽大殿)。位於整個建築群最南端。原為兩層16柱,現已坍塌。牆體用片石砌成,殘高10餘米。底層平面呈不規則正方形,面積63平方米。大殿底層為佛殿,其北壁設有佛壇,主供強巴佛鍍金銅像。左側立有金箔靈塔8尊,有蓮花生鍍金像1尊。西壁北端供奉瑪爾巴、米拉日巴、塔布絨布切的檀香木像,現均已不存。殿內東、南、西三壁上尚保留有壁畫痕跡:東壁與南壁分別繪有護法神甲堅朗退色、多吉速魯撲巴、丹姆覺尤雍尼、卡久瑪及瑪爾巴、次巴麥與度母像;西壁繪有佛教八寶圖案與護法神古魯扎布扎、申度瑪等。
甘珠爾拉康
位於杜康切姆東北側,由門廳及正殿兩部分組成,門廳面積約6平方米,正殿殿堂面積約29平方米。殿內西壁放置木製經櫥,內置《甘珠爾》經書一套。南壁供置有釋迦牟尼鍍金像,其左、右分供兩弟子鍍金像。東壁壁面上殘存有十六羅漢壁畫。殿內放置經文字母刻版《米拉日巴傳》、《瑪爾巴傳》及《日瓊巴傳》總計1 913塊,均系後期移入。
烏瑪卓
為查嘎爾達索寺最東端建築,修在東、南、北三面皆為絕壁的一塊山巔平地上,僅在西面留有一條小徑可通行。有房屋2間,最西端為伙房,面積僅4平方米;東端為烏瑪卓,面積8平方米(長4米,寬2米)。烏瑪卓北、南、西三壁上皆遍繪壁畫,北壁:上排中央為3尊米拉日巴坐像,其中間一尊為米拉日巴18歲的法像,左右兩尊為尊者開始修行時的尊像;中排繪有米拉日巴的姐姐等人來洞中探望,為其送來食物,被褥等的情景;其右上方繪有尊者在洞中向拉瑪熱炯、貢戈塔布等弟子講經說法,周圍為眾弟子環繞而坐;下排繪有尊者獲得“風息”(氣息)自在功能,修成“拙火定”(指能使臍間生出暖氣的一種修煉方法)而畏酷賽沐浴的場面。南壁:皆繪有米拉日巴傳記故事的片斷。如:如端上方描繪獵人帶犬行獵,正在追趕一隻小羊,路遇尊者在洞中修行,在尊者的勸導下,獵人終於覺悟,與獵犬、羊等皈依佛法;左端下方描繪尊者在洞中遇見4個妖怪,經尊者用佛法教誨,終於使其承認惡業而皈依佛法。西壁:主要繪有護法神像。西壁:主要繪有護法神像。上排左端為米拉日巴的保護神次仁堅安,右手執金剛杵,左手執法螺,騎獅,傳說他是珠穆朗瑪峰的山神一,後為米拉日巴用道法解救而皈依尊者;下排左端為查嘎爾達索寺的保護神達果巴堅貞,頭戴寬沿帽,身穿黃袍,右手持金剛杵,身後為火焰背光,其周圍有護法小神像數尊。該壁畫色彩較為豐富,以淡紅、大紅、白色、白色、靛青、石綠、深灰等色為主調,技法上以單線平塗與暈染法相結合,構圖簡潔明快,畫面均衡和諧,富於變化,屬西藏晚期壁畫。
旅遊信息
可以乘火車先到拉薩,再乘汽車到達查嘎爾達索寺。
吃,住可以在寺旁農家旅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