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蠶飾腹寄蠅

柞蠶飾腹寄蠅

柞蠶飾腹寄蠅, 體長7-l2毫米。雄蟲:頭部覆金黃或灰黃色絲光的粉被;額寬相當於複眼寬的3/5,側額較第3節觸角寬1/2,間額與額大致等寬;觸角1-2節棕黃,第3節黑色,第3節較 第2節長1倍;下顎須黃色。基部黑褐,左右略扁,呈新月形向背面彎曲;額鬃15根左右, 其中前方5-7根下降至側顏,最下面一根達觸角芒著生處之水平;單眼鬃短而細,毛狀;眼後鬃中等長度,相當粗壯。長短相間排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柞蠶飾腹寄蠅
  • 拉丁學名:Blepharipa 
  • :雙翅目
  • :寄蠅科
  • :Blepharipa 
  • 分布區域黑龍江吉林遼寧 
習性和特徵,寄主,地理分布,防治技術要點,

習性和特徵

部黑色,被濃密而細小的黑毛,覆灰色或黃灰色粉被,背面具5條狹窄黑色縱條;第2背板無中緣鬃,第3背板具一對中緣鬃,但在個別個體上有時消失,第4背板具一行緣鬃,第5背板有一行緣鬃和2一3行心鬃;腹部被黑毛,在第2-4背板上者較短祖,倒伏排列,在第5背板上細長,直立排列。雌蟲體型較粗,體色黑灰,腹部兩側的棕黃色斑不顯著,全身覆濃厚的灰色粉被,唯腹部第3一5背板沿後緣1/3部分粉被消失,各形成一黑色橫帶;額寬相當於複眼寬的9/10,下顎須棍棒形;後足脛節的前背鬃長短不一;第6腹板約為第5腹板的3/5,,相當於第7腹板的3/4,第7腹板鏟狀,後緣呈弧形向後突出。

寄主

柞蠶天幕毛蟲舞毒蛾、紅尾毒蛾

地理分布

防治技術要點

採用“滅蠶蠅一號”或“蠅克”等藥物防治,可達到95%以上的殺蛆防治效果。具體技術要點是:
1、採用“滅蠶蠅一號”添食殺蛆。
(1)查看蠶寄蠅寄生情況。在大眠起6~8天時,取蠶200~300頭,查看蠶兒氣門線兩側藍色斑點是否變黃脫落,剛毛是否捲曲或者脫落,並用剪刀剖開蠶體查看蠅蛆,若有蠅蛆寄生,必須採用“滅蠶蠅一號”添食殺蛆。若沒有發現蠅蛆時,則不用進行藥物防治。
(2)嚴格掌握藥物防治添食時期。施藥過早,易造成蠶兒中毒,施藥過晚,殺蛆效果不佳。因此,要嚴格掌握在後二八場見熟蠶時(3~5頭)隨即施藥。保證蠶兒食用藥葉時間2天以上。種繭育要掌握在入繭場後隨即施藥。
(3)施藥數量、配方及施藥方法。每斤蠶種用“滅蠶蠅一號”40片,兌水300斤充分溶解後,用噴霧器均勻噴灑柞葉,葉面葉背都要噴濕。
(4)注意事項。①施藥必須在晴天進行。②藥液要當天配當天用完。③配製藥液要用清潔乾淨的井水或河水。
2、隨時做好滅蛆工作。成熟蠅蛆多在營繭後5~8天脫出。因此,要做到早采繭,即吐絲完畢後就采繭。並且在剝繭、保繭和售繭中,都要做好收蛆殺蛆工作,減少成蛆羽化,防止蠶蠅擴散蔓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