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毛益母草

柔毛益母草

益母草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夏季開花。生於山野荒地、田埂草地等。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在夏季生長茂盛花未全開時採摘。 食用功效: 味辛苦、涼。活血、祛淤、調經、消水。治療婦女月經不調,胎漏難產,胞衣不下,產後血暈,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瀉血,癰腫瘡瘍。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整體
多年生草本,具於其上密生鬚根的圓柱狀主根,鬚根纖細,近水平伸展。
莖直立,高約60厘米,單一,鈍四棱形,下部近圓柱形,上部具四溝槽,有條紋,極密被淡黃色長柔毛,上部多分枝,分枝伸長,叉開,具花序。
最下部莖葉在花時不存在;莖中部葉具柄,柄長1-3.5厘米,腹平背凸,有條紋,極密被淡黃色長柔毛,葉片輪廓為三角狀卵圓形,長5-6.5厘米,寬5-5.5厘米,先端銳尖,基部寬楔形,邊緣具粗鋸齒狀牙齒,堅紙質,3裂,分裂達2/3,中裂片較大,菱狀長圓形,長約4厘米,寬約2.5厘米,側裂片長圓形,較狹,寬約1.5厘米,乾時上面黃綠色,下面較淡,兩面均密被淡黃色柔毛,脈網在上面凹陷下面明顯突出;在分枝上及莖上部花序上的葉變小,具短柄,柄長不及5毫米,葉片圓狀卵圓形、卵圓形至近圓形,邊緣具粗鋸齒狀牙齒,不裂或3淺裂,分裂僅達葉片1/3,毛被同莖中部葉。
輪傘花序腋生,排列於莖及分枝上部,多花,遠離而向頂密集組成長穗狀花序,其下承以少數苞片;苞片刺狀,直伸,長5-6毫米,基部變寬大,彼此互相連線,被淡黃色長柔毛,黃綠色;花梗無。
花萼管狀,長8-12毫米,外面密被淡黃色柔毛,其間夾有金色腺點,內面無毛,萼筒長5-7毫米,口部略收縮,脈5,由於毛被極密集而不明顯,齒5,長3-5毫米,直伸,寬三角狀鑽形,先端驟然長漸尖成刺芒狀,前二齒稍靠合,略大。
花冠長1.5-2.1厘米,外面除冠筒基部外密被灰白色絹狀柔毛,內面在冠筒下部1/3有近平向不連續的鱗狀毛毛環,毛環上方上唇片下方疏被鱗狀微柔毛,冠筒長6-7毫米,基部寬1.5毫米,在上部1/3處漸寬大,至喉部寬達3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長圓形,平伸,先端微凹,長約9毫米,寬約4毫米,下唇輪廓為卵圓形,長約7毫米,寬約5毫米,3裂,中裂片較大,倒心形,側裂片卵圓形。雄蕊4,均延伸至上唇片之下,前對較長,花絲絲狀,扁平,中部以下有微柔毛,花葯卵圓形,二室,室平行。花柱絲狀,稍超出雄蕊,先端相等2淺裂,裂片鑽形。花盤杯狀,平頂。子房褐色,無毛。
成熟小堅果未見。花期8月。

分布範圍

產河北北部;生於山坡陽處,海拔460米。模式標本采自河北易縣狼牙山。

主要價值

益母草嫩莖葉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多種營養成分。
益母草辛、微苦,性微寒;歸心、肝、腎經;可升可九,入血分;具有活血調經,祛瘀止痛,利尿消腫,清熱解毒
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胎漏難產,胞衣不下,產後血暈,瘀血腹痛,跌打損傷,腎病水腫,小便不利,尿血,癰腫瘡瘍。
1. 月經不調、經閉因於血瘀者,可與當歸、牛膝、香附、丹參等配伍,以增強活血祛瘀作用。
2. 腎病水腫,面目虛浮,小便不利或尿血者,可與白茅根、茯苓、車前子、金銀花等配伍,以提高清熱利尿消腫之效。
3. 臨床可與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等配伍,以增強清熱解毒之力。
4. 益母草忌鐵器。
陰虛血少、月經過多、寒滑瀉利者禁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