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鱷嘴花為高大
草本、直立或有時攀援狀。莖圓柱狀、乾時黃色、有細密的縱條紋、近無毛。葉紙質、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11厘米,寬1-4厘米,頂端彎尾狀漸尖,基部稍偏斜,近全緣,兩面無毛;側脈每邊5或6條,乾時兩面稍凸起;葉柄長5-7毫米或過之。
花序長1.5厘米,被腺毛;
苞片線形,長約8毫米,頂端急尖;萼
裂片長約8毫米,漸尖;
花冠深紅色,長約4厘米,被柔毛。雄蕊和雌蕊光滑無毛。蒴果未見。花期:春夏。
生長環境
鱷嘴花喜濕潤氣候,喜光耐乾旱,對土壤要求不高。
分布範圍
鱷嘴花原產於中國,分布於雲南、廣西、廣東、海南等地,在馬來半島、爪哇、加里曼丹也有分布。常生於低海拔疏林中或灌叢內。
主要變種
大花鱷嘴花(
Clinacanthus nutans (Burm. f.) Lindau var.
robinsoni R. Ben.)與正種的區別在於:花較大,長達6厘米,體型也比較粗壯。據R. Ben.在《協請H. Lecomte Fl. Gen. Indo-Chine 4: 764. 1935.》記載:分布於馬六甲、爪哇、加里曼丹以及中國海南。但《中國植物智》編者未見到這種類型的標本。
繁殖方法
鱷嘴花以扦插繁殖為主,在中國海南全年都可以進行扦插,但春季更容易生根,以察故協春季育苗移栽為主。扦插時,應選擇直徑大於0.5厘米的生長健壯和新鮮的枝條(一般選用主枝或者靠近根部的枝條,不宜選太嫩的枝條),剪成長10-15厘米的枝條,每個枝條3-4芽,剪好放置陰涼處。用
萘乙酸800倍液浸泡2分鐘,傾斜插入準備好的沙土苗床,枝條插入2/3,苗床選擇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苗床注意保濕,扦插當天澆透水,以後看天氣掌握澆水量,晴天每天淋澆2-3次,陰天淋澆1-2次,直至髮根,髮根後,每天淋澆1次,用80%遮陽網覆蓋,增強保濕促根效果。當苗高15-20厘米,6-7葉片,根系達10厘米長時,即可移栽。
栽培技術
鱷嘴花對土壤要求不太嚴格,但是喜歡疏鬆肥沃的沙質土壤或紅壤土。整地時,667平方米施腐熟農家肥2000-2500千克,均勻撒施,充分翻土,深翻細耙,攪拌後起攏,平整畦面,使得土表層顆粒細小均勻,利於生根;畦面龜背形,以防積水。
鱷嘴花一般雙行植,株距20-30厘米,每667平方米植1700-2700株。定植後及時淋緩苗水。
定植至植株封行前,是雜草易發期,應及時除草鬆土。緩苗後,及時澆透1次水,同時施壯苗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千克或有機肥料200千克,促進分枝譽乃套及枝條生長。植株封行前,施第2次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堆肥1500千克,在畦中溝施,用土覆蓋。以後每採收1次,應追施肥料1次,每667平方米施複合肥10千克。鱷嘴花採收嫩枝葉供食,為提高產量譽乃充頁,應及時打頂,促發側枝,一般植株高30-40厘米時,去除頂芽。
寒害:當冬季氣溫降到5℃以下,再加上盆土潮濕,易導致植株羽狀嫩葉因寒害而倒伏,嚴重時會引起塊莖腐爛,很難再恢復其生機。防治方法:無論是生產性栽培,還是家庭種養,越冬期間的棚室溫度都應維持不低於10℃,並保持盆土稍呈乾燥的狀態。少量盆栽,在特別寒冷的日子裡,可於夜晚套罩雙層塑膠袋,次日溫度回升後再解去套袋。
灼傷:在炎熱的夏季,或久雨初晴槳才閥驗後的晴好天氣,或長時間擱放於室內剛搬到室外進行恢復性養護的盆栽植株,直接暴露在陽光下直曬,很容易造成其肥嫩葉片被灼傷,致使其葉片部分失綠泛白,或整個葉片被灼傷,壞死部分後期變褐發黑。防治方法:入夏後,及時將植株移放到半陰的環境中,春末夏初久雨初晴,應及時收聽天氣預報,及早給盆栽植株遮蔭。
爛根:通常鱷嘴花爛根是由於低溫寒冷和澆水過多造成,一旦出現爛根,可先將植株從滲籃斷花盆倒出,把腐爛的塊莖和枝葉剪除,然後在傷口敷上木炭粉,露根放於溫暖之處,待傷口乾燥後埋入盆土中,停止澆水,直到春暖溫度上升到20℃以上才恢復正常的澆水,但水量一定要少,僅維持盆土稍濕就可以了。
當株高40-50厘米,即可以採收。採收時,用剪刀剪長約10厘米粗壯、柔嫩的嫩虹道腿枝,或者用手採摘嫩葉。採收期第1年在5-11月,第2年以後4-11月,但採收高峰期在6-10月。一般第1年667平方米產量約為350千克,第2年以後約為500千克。在晴天的上午,在乾淨的場院晾曬,至葉子捲縮乾為最佳,切勿淋雨,防止發霉;如果食用鮮葉,則不用晾曬,直接食用即可。
病蟲防治
危害症狀:此病多發生於葉片上,病斑呈近圓形,灰褐色至黃褐色,邊緣顏色略深。該病在高溫高濕、通風不良的條件下易發生。
防治方法:發現少量病葉,要及時摘除銷毀,發病初期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40%的百菌清懸浮劑500倍液,每隔10天噴灑葉片1次,連續3-4次,防治效果較好。
危害症狀:在通風不良、光線欠佳的環境中,鱷嘴花的葉片易遭介殼蟲的刺吸危害。
防治方法:家庭少量種養,可用透明膠帶粘去蟲體,也可用濕布抹去活蟲體。生產性栽培,可在其若蟲孵化盛期,噴灑20%的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殺蟲效果好。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據《廣西植物名錄》記載:鱷嘴花可“調經,祛瘀,消腫,止痛,治跌打骨折,貧血,黃疸,風濕”。其含有黃酮碳苷、羽扇豆醇、糖蛋白等物質,對抗癌有較高的功效。
食用價值
鱷嘴花的嫩莖葉和嫩梢可作為蔬菜食用,可炒,可涼拌,也可作湯菜,還可與豬骨等煲湯。
觀賞價值
鱷嘴花其花紅艷可愛,具有一定的觀賞性,可叢植或片植於路邊、牆垣。
保護現狀
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無危(LC)。
鱷嘴花一般雙行植,株距20-30厘米,每667平方米植1700-2700株。定植後及時淋緩苗水。
定植至植株封行前,是雜草易發期,應及時除草鬆土。緩苗後,及時澆透1次水,同時施壯苗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千克或有機肥料200千克,促進分枝及枝條生長。植株封行前,施第2次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堆肥1500千克,在畦中溝施,用土覆蓋。以後每採收1次,應追施肥料1次,每667平方米施複合肥10千克。鱷嘴花採收嫩枝葉供食,為提高產量,應及時打頂,促發側枝,一般植株高30-40厘米時,去除頂芽。
寒害:當冬季氣溫降到5℃以下,再加上盆土潮濕,易導致植株羽狀嫩葉因寒害而倒伏,嚴重時會引起塊莖腐爛,很難再恢復其生機。防治方法:無論是生產性栽培,還是家庭種養,越冬期間的棚室溫度都應維持不低於10℃,並保持盆土稍呈乾燥的狀態。少量盆栽,在特別寒冷的日子裡,可於夜晚套罩雙層塑膠袋,次日溫度回升後再解去套袋。
灼傷:在炎熱的夏季,或久雨初晴後的晴好天氣,或長時間擱放於室內剛搬到室外進行恢復性養護的盆栽植株,直接暴露在陽光下直曬,很容易造成其肥嫩葉片被灼傷,致使其葉片部分失綠泛白,或整個葉片被灼傷,壞死部分後期變褐發黑。防治方法:入夏後,及時將植株移放到半陰的環境中,春末夏初久雨初晴,應及時收聽天氣預報,及早給盆栽植株遮蔭。
爛根:通常鱷嘴花爛根是由於低溫寒冷和澆水過多造成,一旦出現爛根,可先將植株從花盆倒出,把腐爛的塊莖和枝葉剪除,然後在傷口敷上木炭粉,露根放於溫暖之處,待傷口乾燥後埋入盆土中,停止澆水,直到春暖溫度上升到20℃以上才恢復正常的澆水,但水量一定要少,僅維持盆土稍濕就可以了。
當株高40-50厘米,即可以採收。採收時,用剪刀剪長約10厘米粗壯、柔嫩的嫩枝,或者用手採摘嫩葉。採收期第1年在5-11月,第2年以後4-11月,但採收高峰期在6-10月。一般第1年667平方米產量約為350千克,第2年以後約為500千克。在晴天的上午,在乾淨的場院晾曬,至葉子捲縮乾為最佳,切勿淋雨,防止發霉;如果食用鮮葉,則不用晾曬,直接食用即可。
病蟲防治
危害症狀:此病多發生於葉片上,病斑呈近圓形,灰褐色至黃褐色,邊緣顏色略深。該病在高溫高濕、通風不良的條件下易發生。
防治方法:發現少量病葉,要及時摘除銷毀,發病初期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40%的百菌清懸浮劑500倍液,每隔10天噴灑葉片1次,連續3-4次,防治效果較好。
危害症狀:在通風不良、光線欠佳的環境中,鱷嘴花的葉片易遭介殼蟲的刺吸危害。
防治方法:家庭少量種養,可用透明膠帶粘去蟲體,也可用濕布抹去活蟲體。生產性栽培,可在其若蟲孵化盛期,噴灑20%的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殺蟲效果好。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據《廣西植物名錄》記載:鱷嘴花可“調經,祛瘀,消腫,止痛,治跌打骨折,貧血,黃疸,風濕”。其含有黃酮碳苷、羽扇豆醇、糖蛋白等物質,對抗癌有較高的功效。
食用價值
鱷嘴花的嫩莖葉和嫩梢可作為蔬菜食用,可炒,可涼拌,也可作湯菜,還可與豬骨等煲湯。
觀賞價值
鱷嘴花其花紅艷可愛,具有一定的觀賞性,可叢植或片植於路邊、牆垣。
保護現狀
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