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染織圖案
- 含義:通過印染與織造在織物上形成的花紋
染織圖案一般指通過印染與織造在織物上形成的花紋,染織圖案通常分印花、織花兩類。一般指通過印染與織造在織物上形成的花紋。織物上的花紋也有用手工描繪的。現代通過軋花形成紋樣,有時也稱“染織圖案” 。...
中國古代文化-中國紡織印刷-染織品種 中國古代絲綢紛繁的品種足以讓我們後人眼花繚亂。商至西周的織物多為平紋或簡單顯花織物。春秋戰國起,絲 織品種逐漸增多,不僅有素織的絹、紗、縞、紈等,也有帶花紋的綺和錦。唐代以後,不僅綾和羅的組織更加豐富,還出現了緙絲、緞、絨和妝花等新品種。分類方法 綾羅綢緞是...
絣織(ikat)為染織結合的一種織物,它原為馬來人對扎線段染對花織物的稱呼,後來這稱呼被國際所接受,ikat不但代表了這類織物,同時也代表了這種先綁染花紋再整經對花的織作技法。簡介 絣織在不同地區原也有不同的稱呼,在中國和日本稱絣織,「絣織」日本語的發音為「kasuri」,在阿拉伯稱asab,在北印度稱...
美術高考3小時范畫·染織圖案 《美術高考3小時范畫·染織圖案》是1999年2月1日由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田青。
染織圖案基礎 《染織圖案基礎》是現代程尚仁、溫練昌編著的工具書。內容簡介 該書選收平面、染織、花卉三個方面的圖案,著重介紹其紋樣、組織、色彩等一些染織技法問題。
象紋錦 象紋錦,典型的漢代三色經錦。圖案主體為圓形框架內的象紋。造型粗壯稚拙。這在漢代染織品中較為少見,而在唐代頗盛行。可以視作後世團花型獸紋的雛形。
前者圖案猶如露珠點點、文靜典雅,後者圖案色彩對比強烈、活潑清新。一般可用來做較為寬鬆服裝、圍巾等。多選用絲綢面料。明清 明清時期,染織技藝已到達很高的水平,出了染布行會,明朝洱海衛紅布、清代喜洲布和大理布均是名噪一時的暢銷產品。至民國時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戶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稱的周城...
紡織品美術設計,又稱染織美術設計是一門藝術工藝,它運用色彩和紋樣,結合紡織和印染工藝,以裝飾藝術情趣滿足人們對紡織品的審美需要。它的設計原則是實用、經濟、美觀。發展歷程 紡織美術歷史悠久,中國遠在殷商時代絲綢已有裝飾性紋樣出現,如河南安陽出土的銅戈和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玉刀,外面都裹以斜紋菱形幾何圖案的...
絣染,作為黎錦中一個獨特的染織方法,先扎經後染線再織布,把扎、染、織的工藝巧妙地結合一起,在我國是獨一無二的。絣染工具、棉線和染料都來自自然,取材容易且沒有污染。現代化的機械紡織染色技術無法取代。雖然我國其他民族也有絣染,通常是先織布後絣染,而黎族的絣染技藝是先絣染後織布,不僅豐富了圖案...
古代染織,特別是絲織方面,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世界上獨有的。古代的染色技術也極為卓越和先進,不僅顏色種類多,色澤艷美,而且染色牢固,不易褪色,被西方人譽為神秘的"中國術"。其方法大體可分為織花、印染、刺繡、書花四大類。服飾圖案 漢族服飾的裝飾紋樣上,多採用動物、植物和幾何紋樣。圖案的表現方式,...
在明清時期,南通的染織藍印花布的作坊已發展成有規模的街市,據明代《通州志》記載,在"染織局"登記在冊的手工染坊就有十九家之多。人們對日常生活用品要求不斷提高,原來簡單、粗糙的圖形已不能滿足民眾的審美和生活的需求,民間藝人大膽吸收剪紙、刺繡、木雕等傳統藝術圖案,不斷地豐富染織藍印花布的紋樣。與此同時...
明代中期重視以荷花為主體的唐草紋,後由荷花圖案演變為串枝花圖案,並廣泛運用在織錦上。明清兩代的唐草紋風格趨向繁縟、纖弱,失去了唐代的生氣,但仍然是重要的傳統圖案。唐草紋多見於建築裝飾及染織、家具、陶瓷等裝飾。瓷器的一種輔助紋樣。以柔和的波曲狀線組成連續的草葉紋樣裝飾帶,故名。唐代已十分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