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溜皮蟲

柑橘溜皮蟲

昆蟲名,為鞘翅目,吉丁蟲科。分布於浙江、福建、四川、廣東和廣西等。寄主植物也僅限於柑橘類,以山地果園發生較為嚴重。主要以幼蟲蛀食枝條,造成螺旋形蟲道,使枝條上部乾枯,樹勢衰弱,影響產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柑橘溜皮蟲
  • 拉丁學名:Agrilus spp
  • 別稱:纏皮蟲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昆蟲綱 Insecta
  • :鞘翅目
  • :吉丁蟲科
  • 分布區域:浙江、福建、四川、廣東和廣西等。
形態特徵,生物學特性,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成蟲:體略具金屬光澤,體比爆皮蟲大,頭部具縱行皺紋,全體黑色;前胸背板中部前後各可見2處淺寬凹窩,整個背板有橫行及斜行交錯的細脊紋。腹面呈綠色,翅鞘黑色,上密布細小刻點,並有不規則的白色細毛形成花斑。以鞘翅末端1/3處的花斑最為顯著。
柑橘溜皮蟲
卵:饅頭形,初產時乳白色,漸變黃色,孵化前變為黑色。
幼蟲:老熟幼蟲體長26毫米左右,體扁平,白色。胴部13節;前胸特別膨大,黃色,中央有一條縱帶,中央隆起,各節前狹後寬,腹部末端有黑褐色鉗形突起l對。
蛹:紡錘形,先為乳白色,羽化前呈黃褐色。

生物學特性

一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樹枝木質部越冬。在浙江黃岩於4月中旬開始化蛹,5月上旬開始羽化,5月下旬開始出洞,6月上旬為出洞盛期。由於成蟲出洞期有早有晚,故其產卵、孵化及幼蟲活動期不齊。

防治方法

①結合冬季和早春修剪剪除蟲枝,挖除死樹於5月上中旬成蟲出洞前集中燒毀。
②滅殺幼蟲。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蟲孵化盛期,發現有初孵幼蟲為害(出現泡沫狀膠液)時,用刀刮殺。若幼蟲已鑽人木質部,則可在已人木質部幼蟲的最後一個螺旋彎道內尋找半月形的進口孔處,順螺旋紋方向轉45°角,距進孔口約1厘米處,用尖鑽刺殺幼蟲。或在被害部位塗抹藥劑,方法同爆皮蟲。
③毒殺成蟲:a、在4月中旬以前徹底挖除並處理好被害嚴重和枯死的橘樹。b、在成蟲產卵前的5月份進行樹幹塗白,減少產卵。c、初孵幼蟲盛發期刮殺、毒殺幼蟲。6~8月注意勤檢查,發現樹幹上有泡沫狀物或汁液浸出時,用小刀刮殺皮下幼蟲或在被害處間隔1~1.5厘米縱劃2~3刀,深達木質部,再塗80%敵敵畏乳油5~10倍液滅殺初孵幼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