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大實蠅(柑桔大實蠅)

柑橘大實蠅

柑桔大實蠅一般指本詞條

柑橘大實蠅又稱橘大實蠅、黃果蠅,是雙翅目實蠅科果實蠅屬的一種害蟲。成蟲淡黃褐色,複眼發達、金綠色;中胸背板中央有一“水滴形”黃色斑紋,此斑兩側各有1條黃色縱斑,小盾片黃色;觸角黃色,翅透明;前緣區淺棕黃色,翅端部有棕色斑;腹部由五節組成,產卵器發達;卵乳白色,長橢圓形;老熟幼蟲蛆形,體乳白或淡黃色;圍蛹,橢圓形,黃褐色。

柑橘大實蠅分布在中國湖北、湖南、陝西、貴州、四川、重慶、雲南、廣西等地,印度、不丹、越南、尼泊爾等亦有分布。喜棲息在植物葉片的背面或在樹幹和樹下的草叢中。每年發生1代,以滯育蛹越冬。白天活動較為活躍,夜間幾乎不活動。成蟲羽化主要受氣溫和土壤濕度的影響,羽化盛期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初羽化的成蟲常飛到柑橘園周圍的雜樹林取食蜜露或植物花粉,對糖、醋、酒及發酵的蛋白有正趨性。大約20天成蟲性成熟,開始交配產卵,具有多次交配習性。雌蟲在綠果表皮下產卵,一般有1~4個產卵孔;產卵盛期為6月中旬至7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為卵孵化盛期,單雌產卵多達90~150粒。成蟲壽命70~80天。

柑橘大實蠅是全球植物檢疫性的有害生物,也是危害柑橘病蟲最嚴重的蟲害之一。幼蟲在果瓢內蛀食,破壞瓢囊,柑橘果實的部分會全部腐爛並成糊狀,完全喪失了果實的食用價值,嚴重的導致果實絕收。柑橘大實蠅可通過農業和化學來防控,在農業防控方面,以預防為主要宗旨;在化學防治方面,大多採用向植株噴藥的方法來達到目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柑橘大實蠅
  • 外文名:Chinese citrus fly
  • 別名:柑蛆 
  • 拉丁學名:Bactrocera minax(Enderlein)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有顎亞門
  • :雙翅目
  • 亞目:芒角亞目
  • :實蠅科
  • 亞科:寡毛實蠅亞科
  • :果實蠅屬
  • 亞屬:大實蠅亞屬
起源地,分類地位,形態特徵,繁殖情況,生物學習性,成蟲,幼蟲,蛹,卵,地理分布,主要危害,寄主範圍,為害程度,防治技術,農業防治,化學防治,引誘劑防治,輻射處理,天敵防治,

起源地

對於柑橘大實蠅的具體起源地,學術上存在有兩種看法:
柑橘大實蠅
柑橘大實蠅
(一)我國最初在四川省江津發現柑橘大實蠅,有研究表明:70年前四川省就發現該地存在柑橘大實蠅的為害,因此能不能推斷出這樣一個結論,那就是柑橘大實蠅可能就是起源於我國的四川盆地。
(二)結合貴州當地某些縣誌的史實資料中記載明朝進京的貢桔有柑橘大實蠅為害,以及從現有的資料中提及的地理分布區域我們大膽推測,柑橘大實蠅在貴州多地均發生為害,而且,發生危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十分嚴重,給當地的柑桔類產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還有些資料似乎可以證明柑橘大實蠅就可能發源於貴州省某地。尚未報導,柑橘大實蠅在福建、台灣、廣東、海南等沿海地區有分布跡象。

分類地位

柑橘大實蠅經多次更名訂正,陳世驤(1940)將采自四川的實蠅定名為Mellesiri cisri(Chen),謝蘊貞、陳世驤(1954, 1955) 先後改名為Tetradacus tsuneonis citri(Chen)和T.citri(Chen),並正式命名為柑橘大實蠅,之後-直沿襲柑橘大實蠅-詞。80、 90年代初,德萊(1989)、White等 (1992)根據成蟲腹部背板相互之間分離或癒合的特徵,提出了一個新的分類系統,將原寡鬃實蠅類分為果實蠅屬和寡鬃實蠅屬。在此基礎上,White和汪興鑒(1992)在 核對模式標本(產地為四川)的基礎上,發現陳世驤在1940年命名的來自四川的實蠅Mellesis ciri Chen實際上與Polistomeies minax Enderlein, 1920(產地為錫金)的同種異名; Enderlein (1920) 根據模式種P.minax命名的PolistomeiesEnderlein是B.(Tetadacus)Miyake的新異名。經多次修訂柑橘大實蠅的分類地位,目前它的學名為Bactrocera(Tetradacus)minax (Enderleiu), 實蠅科Tephdtidae、果實蠅屬Bactrocera Macquart。

形態特徵

成蟲:前翅上沒有鬃,肩板上沒有鬃中對;雄成蟲的腹部第五塊腹板後方向內凹陷;雌成蟲的產卵管針突的長度在3.6 ram左右,末端呈尖銳狀。雌成蟲產卵管基節較長,大約與第2-5節背板的等長。
幼蟲:柑橘大實蠅的幼蟲共3齡。其中,3齡老熟幼蟲的形狀類似蛆形,體型肥大,呈乳白色至乳黃色光澤,體長約15-16 mm;幼蟲的體節為11節;它的前氣門呈扇形,含排成一行的指狀突30-33個。幼蟲的第2、3體節與肛門有小刺帶,腹面的第4-11節的有小刺梭形區;後氣門,腎形,毛端部有分支:幼蟲有肛葉。
卵:柑橘大實蠅的卵為乳白色,呈長橢圓形,長約1.52-1.60毫米。卵表面平整光滑,沒有花紋。其一端稍尖,而另一端較鈍;卵的端部較為透明,中部略為彎曲。幼蟲:柑橘大實蠅的幼蟲共3齡。其中,3齡老熟幼蟲的形狀類似蛆形,體型肥大,呈乳白色至乳黃色光澤,體長約15-16mm;幼蟲的體節為11節;它的前氣門呈扇形,含排成一行的指狀突30-33個。幼蟲的第2、3體節與肛門有小刺帶,腹面的第4-11節的有小刺梭形區;後氣門,腎形,毛端部有分支;幼蟲有肛葉。
蛹:柑橘大實蠅的蛹是圍蛹,呈黃褐色的橢圓形;在羽化前多呈黑褐色,長度大約在8.0-10.0 mm 之間。

繁殖情況

柑橘大實蠅每年發生一代。以成蟲產卵於果實中進行為害,常溫下,2-4天即可孵化,卵孵化為1齡幼蟲之後,幼蟲由果皮鑽進果實內部取食,待發育到2齡幼蟲、3齡老熟幼蟲後,即從危害果實內鑽出進入沙土內化蛹,鑽入沙土約為5-10厘米深,直至翌年四月氣候回暖,蛹從土壤中羽化為成蟲,成蟲再次產卵,孵化為幼蟲,幼蟲化踴,蛹再羽化,生命周而復始,延續了物種的存在。在貴州地區的4月至5月,成蟲羽化,其中,羽化高峰期多集中在5月份;羽化後,成蟲補充營養完成自身生長發育,身體的生殖系統也趨近於成熟,在5月-7月便開始交尾繁殖,以完成延續種族後代的使命;羽化後,6月中旬-8月上旬成蟲開始產卵;卵的孵化盛期發生在9月上旬,10月-11月上旬進入高齡幼蟲化蛹階段。
柑橘大實蠅(柑桔大實蠅)
柑橘大實蠅每個蟲態的發育歷期都不同:成蟲壽命為21-45d,最長86-92d;卵期40-50d,較短的約為35d左右;幼蟲期(1齡、2齡、3齡)66-79d;預蛹期2-2.5d,蛹期16-17d。產卵前期為33-42d,最短也需要23d,最長時間達到69d之久。在20℃溫度下,蛹期縮短為31-36d,其中最短31d,最長61d。

生物學習性

柑橘大實蠅通常是1年發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蛹於第2年4月末開始羽化出土,5月是成蟲羽化盛期,5月末-7月末開始產卵,6月中旬-7月中旬是產卵盛期,8-9月孵化成幼蟲,出現蛀果危害。受害果在9月開始脫落,10月中下旬是落果盛期,幼蟲隨著落果到了地面,成熟的幼蟲出果鑽入土壤化蛹。成蟲的壽命比較短,最長成活40天左右,羽化到成熟,約20d,羽化時最佳土溫是22℃,活動最佳氣溫為20-30℃,而交尾最佳溫度是22-30℃。成蟲羽化以後約20d開始進行交尾,交尾以後15天左右就開始產卵。1隻成蟲產卵2-13粒,最多可產40-65粒。

成蟲

柑橘大實蠅成蟲在白天活動較為活躍,特別是上午11: 00到下午14: 00,因而在這一時間段內成蟲的羽化數量也最多,尤其是雨過天晴,空氣中的濕度上升,溫度較高,此時常常出現成蟲羽化高峰景象;成蟲在夜間幾乎不活動,可能是溫度偏低的原因。因此,在晚上20時至次日清晨7時這一時間段內,成蟲幾乎不羽化。室外成蟲的交尾時間在11: 00-16:00,以12:00-14:00交尾者最多;而室內成蟲交尾時間在12:00-16:00,室外成蟲交尾持續的時間為最短的6min,最長時間的為80min。室內成蟲交尾持續的時間最長超過180min。成蟲產卵的高峰期是下午14:00-16:00。成蟲具有喜陰的習性,因此,習慣在植物葉片的背面,或在樹幹和樹下的草叢中棲息停留。

幼蟲

柑橘大實蠅從卵的孵化一直持續到3齡幼蟲,均在果實內取食為害。隨著齡期的增加,食物的量也遞增。一個鮮果在為害後內部基本被掏空,呈棉絮狀,果肉部分都被幼蟲取食殆盡,被害果外觀上多呈現有黃中帶紅的色斑,還未到果實成熟的季節,便極易脫落。

化蛹的場所多在表土層,化蛹的深度一般為土表下3-7cm;蛹在土中多呈現頭部向上形態。柑橘大實蠅的蛹為非滯育蛹。溫度高於30℃,蛹不羽化;當蛹暴露於30℃-35°C的高溫條件下,5-9天蛹發生死亡現象;踴的發育最適溫度為20℃-25℃;5℃-10℃時,蛹不羽化,存活時間為156-250d;-5°C-0°C時,蛹不羽化,蛹的存活時間為7-19天。當土壤含水量為14%-20%時,蛹的羽化率最高。

柑橘大實蠅的卵存在滯育性,為滯育卵。

地理分布

相桔大實蠅的分布在海拔230米-1850米處,北緯24-33度之間。其中,主要分布在海拔400米- 900米,北緯25-32度。國外有記錄的分布區域主要包括印度、不丹、日本和越南等國家。在中國通常分布在重慶、四川、雲南、貴州、湖南、廣西、湖北、台灣、陝西等省。

主要危害

柑橘大實蠅是全球植物檢疫性的有害生物,也是危害柑橘病蟲最嚴重的蟲害之一。

寄主範圍

柑橘大實蠅為寡食性昆蟲,其寄主主要為柑桔類植物,包括柑桔屬Citrus L.的甜橙(如甜橙和冰糖橙)、酸橙、柚、溫州蜜桔、紅桔、京桔、焦柑、槿柑、檸檬、香櫞佛手等等;同時也包括金橘屬金桔叫,枳屬枸杞等。

為害程度

雌蠅將卵產在柑橘內,單雌懷卵量最多109粒,最少47粒,平均71粒。幼蟲在果瓤內蛀食,破壞瓤囊,柑橘果實的部分或全部腐爛並成糊狀,果實從內向外腐爛、萎焉、脫水,儘管基本上能保持果實的整體外形,但已完全喪失了果實的食用價值;或造成果實未熟先黃而脫落,其為害損失一般在10%-20%,嚴重時達50%以上,甚至絕收。
柑橘大實蠅(柑桔大實蠅)
柑橘大實蠅優先選擇在合適的寄主植物產卵後,產卵處的果實外表皮會留下周圍凸起的菸灰色凹陷和直徑約為2毫米的產卵孔,去掉外表皮可以觀察到產卵孔的四周還可溢出褐色的黏性物質。縱切果皮,還可以發現約4毫米的淺黃褐色區域。
柑橘大實蠅對不同寄主植物的危害程度也同樣存在差異性。在寄主植物中,以橙類的危害程度最重,而蜜桔和蜜柑類次之,之後再是柚類等植物。它通過在果皮內產卵,孵化後的1齡至3齡幼蟲均在果實內以果肉為食,致使為害的果實在未成熟之前,就呈現黃色,或是黃中帶紅的特徵,病果一般隨著幼蟲發育完成了 成蟲期,在未成熟就會提前掉落到地面上,外觀上呈現病態,同時也完全喪失了其食用價值,嚴重影響了果實的品質和產量。

防治技術

農業防治

農業防治是直接減少柑橘大實蠅危害的主要防治措施。農業防治以“預防為主”為宗旨,通過適時摘除植株上的蟲果、病果,收集掉落在地面上的落果,進行嚴格的藥劑噴灑並深度掩埋處理相結合的方式,來杜絕來年的蟲口數量達到控防的效果。
農業防治具體主要包括以下兩種方式:一是集中掩埋、火燒被幼蟲姓害的黃果及掉落在樹下的蟲果,徹底消滅卵和幼蟲。二是冬、春兩季通過翻士滅踴,破壞蛹的越冬場所和影響成蟲出土羽化。

化學防治

柑橘大實蠅成蟲具有較強的近距離遷飛能力,噴灑化學藥劑進行防治效果不理想,化學藥劑防控技術不適合大面積防治害蟲。在桔園防治柑橘大實蠅的實際操作中,大多採用向植株噴藥的方法來達到殺滅柑橘大實蠅的成蟲的目的。化學成本低,防治效果好,能很好地減少害果率。在成蟲羽化盛期和產卵前期,用化學藥劑(40%養樂果、80%敵敵畏或90%的敵百蟲)和霉餌噴灑植株,使用藥劑殺滅成蟲。每隔5-8天噴灑一次樹冠,持續1個月,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化學防治中重要的是抓住二個點:一是化學藥劑的篩選,二是根據相橘大實蠅行為學和生物學特性,選取最適合藥劑防治時期,使防效達到最佳效果。

引誘劑防治

致力於減少柑橘大實蠅成蟲數量,降低害果率,而研究出的具有“節約資源型、環境友好型”的引誘劑是近年來防治柑橘大實蠅的熱點。
(1)食物引誘劑:
①.是糖醋酒液引誘劑。利用柑橘大實蠅成蟲對糖、蛋白的趨向性,對病害植株的樹冠實施誘劑防治,防治的效果顯著。
②.是水解蛋白類。這類引誘劑對柑橘大實蠅的成蟲具有良好的誘集效果。
③.是不同的寄主植物。柑橘大實蠅成蟲對寄主植物具有選擇性。這可能與寄主植物所揮發出來的氣味有關。
(2)性引誘劑性:
相比食物引誘劑,性引誘劑具有專一性。在田間套用較多的如:棉鈴蟲性信息素、家蠅性信息素等。
食物引誘劑的優點是所耗費的成本低,對引誘的昆蟲不具有專一性,誘集範圍廣,不足的是引誘的效果不理想;性引誘劑的優勢是具有良好的誘集效果,但是研究成本高,有專一性,誘集範圍窄。將食物引誘劑和性引誘劑混合使用作為誘殺劑,可以成為一種重要的防治手段。

輻射處理

將昆蟲不育技術(簡稱SIT)引入對柑橘大實蠅蟲害的治理。用射線(源於鈷60)在一定劑量下,對複眼和翅變黑的末期蛹進行輻照處理,然後將這些外觀正常卻已喪失生殖能力的成蟲釋放出去,與野生成蟲交尾而不產生後代,使得下一代害蟲的數目大量減少,從而達到防治的目的。但SIT實際操作性不強,尚未廣泛推廣套用。

天敵防治

套用柑橘大實蠅蛹期的天敵一卵孢白僵菌,以及成蟲期的捕食性天敵蜘蛛類進行防治,儘管生物防治還處於實驗室研究階段,在實際套用範圍較小,收到的成效也不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對抑制柑橘大實蠅自然種群數量起到了輔助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