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蛤散,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入門》卷八。具有清熱燥濕之功效。主治下疳濕瘡。
基本介紹
- 名稱:柏蛤散
- 出處:《醫學入門》卷八
- 組成:黃柏、蛤粉
- 功用:清熱燥濕
- 主治:下疳濕瘡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使用注意,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黃柏(以瓷鋒割末),蛤粉末各等分。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摻瘡上。
現代用法:濕瘡乾摻,乾瘡麻油調敷;1次3g,1日1次,摻於陰部患處。
功用
清熱燥濕。
主治
下疳濕瘡。
方義
濕熱浸漬,經久不化,而下注陰中,傷肌爍肉,故陰內生瘡焉。黃柏清熱燥濕以存陰,蛤粉利水益陰以解毒,務使腎水受益,則濕熱白化,而經府清和,陰瘡無不痊癒矣。瘡濕乾摻,瘡乾油調,蓋以經氣之乾濕為轉旋也。然熱勝則瘡乾,當以黃柏為君;濕勝則瘡爛,當以蛤粉為君。
使用注意
1、忌抓搔,以防感染,留下瘢痕。
2、保持外陰清潔。
重要文獻摘要
1、《醫學入門》:“莖癢津出多脾軟。? 莖中癢,出白津,多因脾土軟弱,不能滋生金水,以致肝經血虛火燥,宜補中益氣湯,與清心蓮子飲間服,蓋脾胃為肝腎之源,心實主之。外治:濕陰瘡,柏蛤散、銅綠散;妒精瘡,津調散、蘆腦散;陰蝕瘡,鳳衣散;下疳瘡,旱螺散;玉莖破裂腫痛者,鵝管散;爛臭成瘺者,截疳散,或用洗藥;腎莖上生瘡,久不合口者,用經布燒灰,蜜調塗上即愈。有陰毛間生蟲作癢者,搗桃仁泥塗之。”
2、《郭振球婦科證治新詮》:“陰瘡濕爛,可用濟陰摻藥方,方即黃丹、枯礬、銳蓄、藁本、蛇床子、荊芥、白蛇皮、硫黃為末乾摻;或藥溶蔥礬湯洗拭,再摻之。亦可用柏蛤散,即黃柏、蛤粉研為細末。濕瘡乾摻;乾瘡麻油調敷。務使濕化風消,則經府清和,陰瘡無不痊癒。”
3、《近代中醫未刊本精選?第11冊?婦科》:“柏蛤散治下疳濕瘡??黃柏以瓷器鋒刮末??蛤粉各等分??上為末,摻上即愈。蓋黃柏去熱,蛤粉燥濕故也。若陰癢不可忍,則杏仁燒灰。乘熱搗末,絲帛裹納,日二易之,甚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