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桂湯《醫林纂要探源》

柏桂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林纂要探源》卷十。具有清熱化毒之功效。主治楊梅毒結於宗筋,勢爛腐落。

基本介紹

  • 名稱:柏桂湯《醫林纂要探源》
  • 出處:《醫林纂要探源》卷十
  • 功用:清熱化毒
  • 主治:楊梅毒結於宗筋,勢爛腐落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茯苓一兩(30g),甘草梢(生用)三錢(9g),梔子(炒)三錢(9g),黃柏(酒炒)三錢(9g),肉桂一錢(3g)。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功用

清熱化毒。

主治

楊梅毒結於宗筋,勢爛腐落。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論:
《醫林纂要探源》:“柏桂湯。治楊梅毒結於宗筋,勢爛腐落。茯苓一兩。生於松下,凝結精魄而滲淫濕,故為君。甘草梢生用,三錢。下達莖中以解其毒。梔子炒,三錢。並瀉三焦熱毒而下出之。黃柏酒炒,三錢。制命火於腎水之中而安之,行相火之毒於膀胱之腑而出之。肉桂一錢。又以辛熱行之,諸毒得此,乃鼓舞而解散矣。水煎服。外敷:用炒黃柏三兩,生甘草一兩,孩兒茶一兩,冰片三分,大黃三錢,乳香一錢,沒藥一錢,麝香五分,硃砂一錢,各為末和勻之,可以止痛收膿,筋再長內滿。毒結宗筋,實腎毒也,故茯苓、黃柏以治之;毒必逐之使出,故梔子、甘草梢以達之;筋屬肝,故肉桂以疏散之。”
方論選錄:
1.《中醫方劑大辭典 第七冊》:“毒結宗筋,實腎毒也,故茯苓、黃柏以治之;毒必逐之使出,故梔子、甘草梢以達之;筋屬肝,故肉桂以疏散之。”
2.《中國傳統性醫學》:“梅毒經魚口、便毒階段後,逐漸蔓延至整個外陰部,遍及前後陰及會陰、陰囊,稱為下疳。此時丘疹及硬塊開始破潰,破潰處初無膿水,四周堅硬突起,形如缸口,中間凹陷治則:清熱解毒,疏風除熱,活血散結。本證患者如見腐潰破敗,爛肉現出者,則改用柏桂湯(《醫林纂要探源》),外用水黃膏(《瘡瘍全書》)敷搽患處。方如下:柏桂湯方:茯苓30g,生甘草梢10g,炒梔子10g,酒炒黃柏10g,肉桂3g。水煎服。水黃膏方:黃連60g,冰片1g,麝香1g,輕粉1.5g,硫黃末3g。先將黃連煎煮去滓,濃縮至一大酒杯,調和後四味藥末,敷破潰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