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同盟(1940)

柏林-羅馬-東京軸心一般指本詞條

三國同盟(1940),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組成的政治和軍事侵略性同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國同盟(1940)
  • 組成國:德、意、日
歷史沿革,主要內容,

歷史沿革

1938年初至1939年夏,德、意、日在柏林、羅馬和東京分別進行多次談判,醞釀在日、德、意《反共產國際協定》基礎上建立三國同盟。
1939年5月22日,德國和義大利於柏林訂立同盟條約,此為法西斯軸心國軍事同盟之始。日本和德國因各自的侵略目標與步驟有異,談判停滯不前。同年8月23日《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訂立後,日本一度中斷與德國締結同盟的談判。9月德國進攻波蘭後,日本曾表示採取不介入歐洲戰爭的立場。迨1940年夏,德國武裝侵略勢力席捲西歐、北歐後,日本為加緊侵華戰爭並準備發動太平洋戰爭,對建立三國同盟又趨積極。同年9月27日德國外長J.von里賓特洛甫、義大利外長G.齊亞諾及日本外相來棲三郎在柏林簽訂《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又稱《柏林條約》)。

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為:德、意和日本彼此承認在歐洲和亞洲的“領導地位”;三國中一國受到未參加中日戰爭和歐洲戰爭國家的攻擊時,相互給予政治、經濟和軍事援助。同盟條約的矛頭首先是指向蘇聯,其次是指向美國和英國。條約詭稱其條款不影響三締約國與蘇聯現存的政治地位。實際上,希特勒德國企圖利用日本在遠東牽制蘇聯,激化日美爭奪太平洋的矛盾,把美國吸引到太平洋上,以便同英國爭奪大西洋。三國同盟條約的簽訂表明,德、意、日三國軸心軍事同盟正式形成,它促成德國武裝進攻蘇聯和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