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德米拉·瓦朗提諾芙娜·柏林斯卡婭(俄語:Людмила Валентиновна Берлинская)是一位俄羅斯鋼琴演奏家及演員,1960年出生於莫斯科。她的父親是大提琴演奏家瓦倫汀·柏林斯基(Valentin Berlinsky),包羅定弦樂四重奏的創團成員。
基本介紹
生平,專輯,
生平
盧德米拉·柏林斯卡婭的母親是律師,父親是音樂家,即包羅定弦樂四重奏的創建人,大提琴演奏家瓦倫汀·柏林斯基。
童年時代的她被父母身邊眾多的俄國藝術家及知識界的名人所圍繞,如作曲家米奇斯瓦夫·魏因貝格、德米特里·蕭士塔高維奇、阿爾弗雷德·施尼特凱、索菲婭·古拜杜麗娜;演奏家姆斯蒂斯拉夫·羅斯特羅波維奇、大衛·奧伊斯特拉赫、丹尼爾·夏弗朗、雅科夫·扎克(Yakov Zak)、亞歷山大·哥登懷瑟、雅科夫·弗利耶(Yakov Flier);指揮家尤利·泰米卡諾夫、耶夫格尼·斯維特拉諾夫(Yevgeny Svetlanov)、熱納迪·羅傑斯特文斯基(Gennady Rojdestvenski)、德米特里·基泰易安柯(Dmitri Kitayenko);畫家阿納托里·茲維熱夫(Anatoly Zverev)、尼古拉·希里斯(Nikolaï Silis)、瓦蒂姆·斯杜爾(Vadim Sidur)、弗拉蒂米爾·蘭伯特(Vladimir Lemporte)、魯斯坦姆·漢達莫夫(Rustam Hamdamov)、德米特里·克拉斯諾沛弗基耶夫(Dmitri Krasnopevtsev)、作家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以及院士安德烈·薩哈羅夫。
盧德米拉·柏林斯卡婭5歲開始學琴,一年後進入格涅新音樂學院(École Gnessine)從師安娜·康多(Anna Kantor)。後者因曾教授艾夫根尼·紀新和尼古拉·德米登高(Nikolaï Demidenko)而聲名遠播。17歲時,她進入莫斯科音樂學院(Conservatoire de Moscou)師從米克哈伊·沃斯科里森斯基(Mikhail Voskresensky)。
14歲時,她開始與包羅定四重奏(Borodin Quartet)樂團一起登台演奏;15歲參加交響樂演奏,並開始與阿力山大·路丁(Alexandre Roudine)及阿力山大·涅阿基夫(Alexandre Kniazev)等其他優秀青年音樂家一起參加巡迴演出,表演獨奏或室內樂合奏,腳步遍及整個蘇聯,從波羅的海到堪察加半島。17歲時,她開始與尤利·巴什米特(Youri Bashmet)及維克托·特列嘉科夫(Viktor Tretiakov)等音樂大師一起合奏,19歲就已經在莫斯科、聖彼得堡、下諾夫哥羅德(Nijni-Novgorod)等地及其他文化名城中全蘇最大的幾家音樂廳登台。
盧德米拉·柏林斯卡婭在音樂生涯外也一鳴驚人。13歲時她與其他兩位主演一起,擔綱出演了瓦倫汀·塞亞諾夫(Valentin Selyanov)拍攝的《宇宙大探險》(Le Grand Voyage cosmique,俄)。影片引起極大轟動,成為一代人的標誌。片中由阿萊克斯·瑞布尼科夫(Alexeï Rybnikov)譜寫的兩首主題曲(Ты мне веришь или нет;млечный путь)由她親自演繹,流行一時;此後這些流行歌曲常在俄羅斯廣播節目中播放,直到今日。出演該片後,盧德米拉·柏林斯卡婭接到無數拍片邀約,為了音樂她對此一一推辭。
15歲時,盧德米拉·柏林斯卡婭有幸被斯維亞托斯拉夫·里赫特慧眼識中,成為其身邊的重要人物,一直受其護佑。她將這位偉大的藝術家視為精神之父,並深受其身邊創作氛圍的影響。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她甚至被這位大師指定,為其翻譜,樹立起獨特的威望。
除在未來選擇上受到斯維亞托斯拉夫·里赫特的深遠影響外,盧德米拉·柏林斯卡婭還因此結識了其身邊眾多的藝術家,如尤利·波里索夫(Youri Borissov)、葉夫根尼·姆拉溫斯基(Evgeny Mravinsky)、加林娜·烏蘭諾娃、鮑里斯·波克羅夫斯基(Boris Pokrovsky)、伊萬·可斯洛夫斯基(Ivan Kozlovski)、迪特里希·菲舍爾-迪斯考、彼得·許萊爾、克里斯托弗·埃申巴赫、弗拉基米爾·法斯列夫(Vladimir Vassiliev)、斯坦尼斯拉夫·諾豪斯(Stanislav Neuhaus)、娜塔莉·古德曼(Natalia Gutman)、奧萊格·卡岡(Oleg Kagan,Oleg Kagan)、因諾肯季·斯莫克圖諾夫斯基等等。
她多次參加里赫特在普希金造型藝術博物館創辦的音樂節,即“十二月之夜”(Decembre Nights),每年的曲目安排均與該博物館的主題與展覽密切相關。
她曾多次參加該音樂節。1985年她與斯維亞托斯拉夫·里赫特在同一架鋼琴上表演二人奏,在布里頓(Britten)歌劇《Le Tour d’Ecrou》最後的鋼琴演奏部分,代替斯維亞托斯拉夫·里赫特進行表演。
里赫特因反對競賽而出名,他鼓勵盧德米拉·柏林斯卡婭避免參加競賽。儘管她在為數不多的比賽經歷中均奪得桂冠(如巴黎及佛羅倫斯室內樂比賽(Premiers Prix du concours de musique de chambre de Paris et de Florence)冠軍;李奧納多大獎(Prix Leonardo)),但她仍然遵循老師的建議,不參加國際重要賽事。
正是在里赫特的家中,她與年輕的指揮家弗拉迪米爾·芝華(Vladimir Ziva)一見傾心。他們婚後育有一子德米特里·柏林斯基(Dmitri Berlinski),與小提琴家德米特里·柏林斯基同名。其子為職業大提琴家,與帕維爾·高姆吉亞科夫(Pavel Gomziakov)、娜塔莉·柴可夫斯卡婭(Natalia Chakhovskaïa)及羅蘭德·彼杜(Roland Pidoux)曾一同習琴。
20世紀90年代初,盧德米拉·柏林斯卡婭與第二任丈夫安東·馬特拉耶夫(Anton Matalaev)在巴黎定居,他是安東四重奏(Quatuor Anton)的首席小提琴師,當時剛獲得依雲水競賽(Concours d'Évian)冠軍頭銜。在巴黎,盧德米拉·柏林斯卡婭開始經常與姆斯蒂斯拉夫·羅斯特羅波維奇合作在歐洲演出。在巴黎市政廳(Hôtel de Ville)舉辦首場音樂會後,當時的市長席哈克的夫人為盧德米拉·柏林斯卡婭舉辦俄羅斯音樂沙龍(Salon Musical Russe)創造機會。
安東·馬特拉耶夫與盧德米拉·柏林斯卡婭的女兒瑪莎·馬特拉耶娃(Macha Matalaev)出生於1991年。安東·馬特拉耶夫逝世於2002年。
90年代盧德米拉·柏林斯卡婭交流不斷,音樂生涯十分活躍。她在倫敦的維格莫爾音樂廳(Wigmore Hall)及巴爾畢磡音樂廳(Barbican Hall)、阿姆斯特丹音樂廳(Concertgebouw)、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音樂廳(Théâtre des Champs Élysées)與加諾音樂廳(Salle Gaveau)、莫斯科音樂學院、威尼斯鳳凰歌劇院、布魯塞爾及馬德里的皇家學院(Académies Royales)等大型音樂廳或眾多音樂節上舉辦獨奏或室內音樂會。
作為室內樂領域的資深專家,她受到葛替耶爾·卡普頌、亨利·德瑪爾凱特(Henri Demarquette)、大衛·熱蘭嘉(David Geringas)、阿蘭·莫尼耶爾(Alain Meunier)、帕維爾·高姆吉亞科夫(Pavel Gomziakov)、菲利普·繆勒(Philippe Muller)、多米尼克·德-威廉庫特(Dominique de Williencourt)、傑哈德·普萊(Gérard Poulet)、薩拉·南姆塔努(Sarah Nemtanu)、傑哈德·高賽(Gérard Caussé)、讓-馬克·路易薩達(Jean-Marc Luisada)、弗朗索瓦-雷內·杜莎波勒(François-René Duchâble)、保羅·梅耶等人及莫迪利亞尼四重奏(Quatuor Modigliani)、奧蘭多四重奏(Quatuor Orlando)、丹奈爾四重奏(Quatuor Danel)、美藝四重奏(Fine Arts Quartet)、聖彼得堡四重奏(Quatuor de Saint-Pétersbourg)、阿爾德奧四重奏(Quatuor Ardeo)、莫拉格斯五重奏(Quintette Moraguès)以及其他著名樂團的合作邀請。
盧德米拉·柏林斯卡婭被視為資深音樂家之一,曾與其他著名音樂家合作,用鋼琴演奏過蕭士塔高維奇所譜寫的全部室內樂,甚至包括鮮少或從未有人演奏過的樂曲。
2001年她創建了自己的第二個音樂節“巴黎音樂之春”(Printemps Musical à Paris),在巴黎各大音樂廳演出。音樂會上演奏了亞歷山大·史克里亞賓(Alexandre Scriabine)的《普羅米修斯火之詩》巴黎版音樂,並成為繼喬治·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之後,第二位以載歌載舞的形式在巴黎演奏普朗克(Poulenc)《晨曲》(Aubade)的音樂家。
除演奏生涯外,盧德米拉·柏林斯卡婭還從2006年開始在巴黎高等音樂師範學院(Écol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講授“阿爾弗雷德·科爾托”(Alfred Cortot)的音樂。
2008年12月15日瓦倫汀·柏林斯基逝世,為此2009年6月,她成立了柏林斯基協會(Association Berlinsky)。
2011年,她與丈夫亞瑟·安塞爾(Arthur Ancelle),法國鋼琴家出版了一張鋼琴二人奏。他們的第一張專輯於2012年春由藍寶石影業(Saphir Productions)出版,收錄了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並多次獲獎。第二張專輯收錄了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Serge Prokofiev)的芭蕾舞曲,2014年由梅羅地亞公司(Melodiya)出版——這是蘇聯解體以來首張完全由梅羅地亞公司自行錄製的專輯。
盧德米拉·柏林斯卡婭為法國羅亞爾-謝爾省的“門鑰匙”(La Clé des Portes)新音樂節擔任聯合藝術指導。該藝術節由香波堡周邊企業俱樂部(Club d'Entreprises des Portes de Chambord)發起創立。
專輯
- 舒曼:1985年十二月之夜音樂會(December Nights)- 斯維亞托斯拉夫·里赫特、包羅定四重奏、盧德米拉·柏林斯卡婭- 梅羅地亞公司(Мелодия)出品
- 謝爾蓋·拉赫瑪尼諾夫(Rachmaninoff):大提琴奏鳴曲、練聲曲、三重奏-瓦倫汀·柏林斯基、安東·馬特拉耶夫、盧德米拉·柏林斯卡婭
- 格林卡(Glinka):鋼琴曲、六重奏- 盧德米拉·柏林斯卡婭、包羅定四重奏、格列高利·科瓦萊夫斯基(Grigori Kovalevski) - 歐洲藝術(Europe Arts)出品
- 阿爾弗雷德·施尼特凱(Schnittke):第三弦樂四重奏、五重奏、鋼琴四重奏- 包羅定四重奏、盧德米拉·柏林斯卡婭- 維珍古典((Virgin Classics))出品
- 孟德爾頌、施特勞斯:小提琴鋼琴奏鳴曲 -傑哈德·普萊(Gérard Poulet)、盧德米拉·柏林斯卡婭- 藍寶石影業(Saphir Productions)出品
- 柴可夫斯基:弗蘭切斯卡·達·里米尼(Francesca da Rimini)、胡桃夾子-盧德米拉·柏林斯卡婭、亞瑟·安塞爾-藍寶石影業出品
- 普羅科菲耶夫(Prokofiev):羅密歐與朱麗葉、灰姑娘-盧德米拉·柏林斯卡婭、亞瑟·安塞爾–梅羅地亞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