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大萊植物園

柏林大萊植物園

柏林大萊植物園(Berlin-Dahlem Botanic Garden)的前身是位於辛伯格(Schoneberg)的一個示範農業園(Model Agricultural Garden)。示範農業園是在柏林宮(Berlin Palace)中的家庭菜園(Kitchen Garden)基礎上於1679年建立起來的,現屬於Kleist公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柏林大萊植物園
  • 外文名稱:Berlin-Dahlem Botanic Garden
  • 地理位置:德國柏林
  • 前身:辛伯格示範農業園
發展歷史,面積,格局,展覽溫室,

發展歷史

幾任園長Johann Gottlieb Gleditsch、Carl Ludwig Willdenow和Heinrich Friedrich Link都是植物分類學研究的著名學者,為園區發展奠定了高水平的科學基點。在19世紀,大量植物引進到德國,尤其是來自德意志帝國地域的植物資源。因此,需要更大的地方來滿足植物園的植物收集和研究。近代植物分類學泰斗和植物地理學的權威——阿道夫·恩格勒(Adolf Engler)(1844~1930)在1889至1921年間擔任了大萊植物園33年的園長。在他的指導下,1897~1910年,新的植物園在大萊(Dahlem)落成,占地42公頃。雖然二次大戰對大萊植物園破壞很大,但大萊植物園的植物收集現仍達23000多種,並且植物園堅持以地中海植物和熱帶植物為研究重點,研究水平始終處於世界前沿。

面積

大萊植物園以植物地理學研究而聞名。占地面積達園區三分之一的植物地理區由恩格勒設計,在1897~1904年逐步建成,栽培了6400種植物。園區按照世界植物地理區系規劃,分別栽培了代表歐洲、亞洲、大洋洲、美洲和非洲的植物,堪稱是世界植物區系的縮影。園區道路蜿蜒曲折,在此可真切感受“世界植物一日行”。
柏林大萊植物園柏林大萊植物園
樹木園和系統區是大萊植物園中面積最大的園區。樹木園的植物配置不以地理起源為依據,而是模仿自然的生境,把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組合。其中喬灌木種類有1800多種。當然,也可看到在花架上的藤本植物和月季亭的各種月季野生和園藝品種。系統區按照恩格勒分類系統布置了1000多種植物。在此可以直觀地比較同科植物的形態上的不同和顏色上的差異。

格局

盲人植物區中的小亭
濕地植物區面積3000平方米,模擬德國自然濕地景觀,展示了濕地植物約200種,其中很多種類瀕臨滅絕,已納入德國植物紅皮書。盲人植物區,建於1984年,該區方便盲人通過聞香觸摸來欣賞植物的多樣性,也可以通過盲文來閱讀信息。藥用植物區面積3000平方米,按人體部位排列,可以發現230種藥用植物,並有詳細的植物名稱、藥用成分和藥效等信息。
除了上面的室外展區,大萊植物園還有16棟溫室,面積6000平方米。分別是:主溫室,建於1906/1907年,高23米,植物展示以植物地理區劃為依據,是室外植物地理區的補充;地中海和加那利群島植物及樹蕨溫室,建於1903~1908年。其他還有秋海棠溫室、經濟作物溫室、熱帶蘭溫室、濕熱帶植物溫室、熱帶蕨類植物溫室、鳳梨科植物溫室、古熱帶多肉類植物溫室、新熱帶多肉類植物溫室、南非植物溫室、食蟲植物溫室、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植物溫室、杜鵑茶花溫室、王蓮和沼澤植物溫室、季節展示溫室等

展覽溫室

德國柏林大萊植物園展覽溫室始建於1900~1909年,現建築總面積8540m2,有兩幢建築,分隔為A~P共15間。一幢由14間連通的溫室組成,另一幢是展覽溫室P。建築外形獨特,裝飾精緻,像個大教堂,有兩個鐘樓。
展覽溫室A是該植物園最大的熱帶植物溫室,面積1800 m2,高23m,模仿熱帶原始生境。先期種植小苗,布置附生植物、藤本植物和豐富的地被植物。室內最高大的要算禾本科的龍竹,它每天可生長10~30cm。在這個溫室內,蘇鐵科植物有蘇鐵屬、多脈蘇鐵屬(Dioon)、大頭蘇鐵屬(Encephalartos),棕櫚科植物有大王椰子、美麗亞塔棕等。
展覽溫室A的邊上是附屬展室,1991年建成開放。這裡有1859年發現的轟動植物學界的百歲蘭和植物界的石頭——肉質番杏科(Mesembryanthemaceae)植物。
展覽溫室B主要展示100多種(含品種)秋海棠科植物。它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有“不對稱葉”之稱。還配置了變葉木和扶桑。
展覽溫室C可欣賞到歐洲少有的各種經濟植物。有農作物如水稻、芋、甘蔗、落花生、大豆、甜薯、木薯,熱帶果樹如麵包樹、椰子、番木瓜、酸角、人心果等,纖維作物如草棉、劍麻等,各種蔬菜瓜果如冬瓜、絲瓜、小葫蘆、辣椒等,以及香料如胡椒、姜、正肉桂等。
展覽溫室D以展覽野生蘭科植物為主,收集了約1200種熱帶蘭花,包括卡特蘭、蝴蝶蘭、兜蘭和蘭科中的經濟作物——香莢蘭。D室還有一種珍奇的植物——木本馬兜鈴,它的花開在地表的樹幹上,花序高度進化利於傳粉。
展覽溫室E主要展示濕潤熱帶地區的植物,如天南星科的安祖花、喜林芋,也有葉片巨大的植物如褶邊海芋、旅人焦科的加勒比蠍尾蕉和蠍尾蕉以及長在刺槐上的各種附生植物。
展覽溫室F以展示熱帶蕨類植物為主,包括鹿角蕨、鳥巢蕨、桫欏等,地被主要是卷柏,還有石松、木賊等。
展覽溫室G是鳳梨科植物專類溫室,營造了原產地中南美洲的氣候條件,有的棲息樹上,有的種在卵石上。這類植物的花序以鸚鵡身體色彩黃、紅、藍和綠為基調色,有的高可達1m。
展覽溫室H主要栽培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多肉植物。在溫室中部的種植床有大戟科和景天科植物以及產於非洲東部和南部稀樹草原和半沙漠地區的葡萄瓮屬(Cyphostemma)植物。旁邊的種植床有產於馬達加斯加的形似仙人掌的刺戟科(Didiereaceae)植物和加那利群島的墨麒麟、蓮花掌屬植物等。
展覽溫室I展示新大陸起源的仙人掌植物,最壯觀的是位於中央的年齡在100年左右的金虎,它早在1885年被柏林商人發現並引進。I室周邊還展示有關仙人掌的用途,如可吃果實的梨果仙人掌,龍舌蘭酒和塔奎拉酒(墨西哥龍舌蘭酒)的釀造。
展覽溫室K展示南非植物。有波狀鹽膚木和南非油橄欖、天竺葵以及山龍眼科、歐石南屬植物和假石楠科(Bruniaceae)植物。石楠屬植物在養到開花時拿到這裡展示。其他產於南非的球根植物也是在此展示。
展覽溫室L是南半球植物的展覽溫室。南半球的特有植物,如只分布在澳大利亞的山龍眼科的貝克斯屬(Banksia)、哈克屬(Hakea)和球果木屬(Isopogon)植物。具有不同捕食方法的食蟲植物在L室也有展示,如捕蠅草、茅膏菜、豬籠草等,這是一類適應低養分土壤生長的植物。
展覽溫室M主要栽培來自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植物。比如桃金孃科的白千層屬和桉屬植物,桉屬植物是澳大利亞的主要樹種。其他還有些稍乾旱地區的種類,如金合歡屬植物和龍舌蘭科的朱焦等。
展覽溫室N主要是12月到翌年4月供遊客觀賞茶花。有山茶的各種園藝品種,也有印度、緬甸和中國用來制茶的大葉茶。杜鵑作為季節性展示。
展覽溫室O為王蓮等水生植物創造了高溫潮濕的生長環境。芡實、水葫蘆和睡蓮也有栽培。還栽種有由美國紅樹、海蓮和鹵蕨等植物組成的紅樹林。
柏林大萊植物園柏林大萊植物園
展覽溫室P最初是為植物越冬用,後來發展成展覽溫室,維修後1993年重新開放。室內前部體現地中海植物區系的特點,常綠木本植物葉片小而硬、卷邊,草本植物生命周期短,以適應當地少雨的夏季。溫室後部有玻璃牆隔開,種植熱帶濕潤山地植物,主要有桫欏屬和蚌殼蕨屬植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