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香童子舞

架香童子舞

重慶合川架香童子舞也稱佛歌童子舞,即童子拜觀音,是流傳於重慶合川、廣安武勝境內的佛教祭祀性舞蹈,是一種隨廟會活動發展起來的祭祀舞蹈。該舞蹈在合川境內流傳了近400年。該儀式舞蹈是由會首、香頭、樂隊、8至13歲的童子、朝拜者而組建的架香隊,在廟會進行的一系列祈求豐收、和順的祀神舞蹈,有一定的觀賞性與娛樂性,也滲透出一種人們向善的追求。

“合川架香童子舞”於2008年收錄入合川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次年收錄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重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為蔣家興、張萬秋。
架香童子舞
架香童子舞
演出流程
架香隊演出的繁簡程度是依賴會首的出資而定,無論繁簡儀式程式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儀式的籌備階段:首先信徒們有意願舉辦“架香”活動,請求會首負責舉辦儀式。與會首達成統一後,由會首計畫活動日程,並通知主要協辦鄉人舉行儀式;
第二個階段是舉行“做會”儀式、“做壇”儀式;
第三個階段為行進中的儀式舞蹈:
1.行拜帖,沿途告知信徒;
2.燈隊開道;
3.會幡;
4.架香鑼鼓隊;
5.架香童子舞蹈隊;
6.九品香燭,聖駕,信徒,等尾隨其後。
第四個階段為廟堂中的儀式舞蹈:
1.祭鬥神;
2.繞香祭神;
3.跳童子舞;
4.謝神。
舞蹈特徵
架香童子舞的舞蹈多為執道具且雙人配合完成。舞蹈時,童子手執道具為香盤,在香盤中置放淨瓶或香爐。執道具的基本方式有四種,分別為:單手端盤,雙手端盤、托盤、摳盤四種。舞蹈的形態動律圍繞對佛教(菩薩)的虔誠信仰而展開,風格體現莊嚴、肅穆、虔誠的儀式場景,動作配合流動隊形變化,形成了一個內容豐富、風格特徵明顯的佛教舞蹈。
架香童子舞
舞蹈特徵
傳承活動與近況
合川區架香童子舞的傳承方式基本為師徒傳承與家族傳承為主。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合川主要進行架香童子舞活動的派系有四支:徐氏錢塘系、張氏雲門系、楊氏三匯系、三廟引香系。在武勝境內偶有架香童子舞活動痕跡,但童子已不再是童子,則由一群垂暮的老人扮演,由此可見,合川架香童子舞面臨失傳的危機。
架香童子舞
架香童子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