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龍祠

果龍祠

果龍祠即果龍圍,位於龍南縣渡江鎮下圳村,距縣城9公里,距渡江圩5公里。從縣城出發,沿龍小公路行至象塘渡頭右拐進入鄉村公路,可直達果龍圍。全程均為水泥路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果龍祠
  • 稱號:“金佛之圍”
  • 位置:龍南縣渡江鎮下圳村
  • 距縣城距離:9公里
簡介,結構,相關傳說,

簡介

果龍圍被稱為“金佛之圍”有其傳奇的故事。
果龍圍,也即果龍袁屋。此地之地形、山脈的走勢極似一條長龍,山峰山脊高高低低,像青龍翻騰,過山穿坳,“過龍”與“果龍”字音相似,人們將此地稱之為果龍。
這是一座建有雙層圍牆、砌有壕溝、設有吊橋,還建有地道的“金佛之圍”、神秘之圍。

結構

果龍圍的東、北面臨桃江河,西北面是社逕和羅嶺。圍屋依著山勢的走向而建造,山勢由西向東傾斜,直鄰河彎。圍旁有從社逕流出的溪流,山水相連、風景宜人。
圍屋的建造規模小,圍內有一道圍大門,一道石框小側門,還有一道暗巷側門。圍內顯得十分神秘。從圍大門進後,就是廳廈的門前坪、地面用鵝卵石鋪就。坪子裡,有一株全縣房前屋後最大的銀杏樹。據說銀杏與圍屋同齡。
圍屋呈長方形,長約40米,深約30米,圍大門朝西北,一連三道防衛。圍屋內有一門二進廳廈一幢,沒有雕樑畫棟,顯得特別的古樸。倚著廳廈,建有左、右兩側住房各一幢,廳廈兩側有四個小院落,栽有黃楊等花木。有二層樓房,共有大小房屋近百間。圍內曾居20多戶,100餘人,歷經17代,全圍人均為袁姓。
果龍圍,建造規模小,也不豪華。圍屋開基祖注重堅固和防禦。圍牆高達9米,廳廈、住房的建築從牆基至瓦檐均採用青磚,顯得尤為堅固。
圍屋的建造結構和布局十分特殊:高達9米的圍牆屬獨立建築,靠圍牆無房屋。在全縣的圍屋建造中,實屬罕見。即使順著地勢而建造,西高坡陡,圍背西面仍有壕溝。西面還建有雙圍牆。雙圍牆之間距離2米,安裝有活動樓板,就等於2米厚的圍牆。在特殊情況下,圍屋人抽去樓板,來犯等於落入了死胡同、陷阱里。這一設計特別科學。
圍屋四周挖有2米深、3米寬的壕溝,壕溝的底部和二道溝壁,均用青磚固砌,就象西安的古壕溝,十分美觀莊重。
圍屋只有一道大門,已設有吊橋。
圍屋內的暗巷門,陌生人很難找到。他們又在陰暗偏僻處建有1米寬,2米高的地道,均用青磚拱建。地道直通圍外的秘密出口(這齣口,圍外人不知道)。
圍屋開基祖國林,人稱國林公。此人原不富裕,後來一下子成了富翁。有人說,國林撿到了“金銀窖”,也有人說,他撿到了“金菩薩”。所以,他一夜之間發了大財,建造起了一座全縣很有特色的小圍。於是人們又把這座神秘之圍稱為“金佛之圍”。

相關傳說

圍屋建於清代康熙年間,圍屋創建始祖袁國林。傳說是這樣的——龍南城郊金鉤屋場裡有位叫國林的人,此人精明好學,凡事愛動腦筋。有一年春天,他同渡江象塘一位朋友放木排從桃江、贛江、長江,順順利利地到了南京。一天下午,他在街上慢走時,驚奇地看見一位鶴髮童顏的老人,此位老人的鬍鬚有一尺多長,密密扎扎地遮掩著嘴巴。國林公好奇,心想:這位老人怎么樣喝茶、喝酒、吃飯呢?
國林公繼而決定邀請這位老人上茶樓聊聊。老人憑著敏銳的目光和經驗判斷此人絕無惡意,欣然同意了。
茶和點心上來了,這老人從衣袋裡掏出一幅精巧的須鉤子,利索地將密扎的鬍鬚往嘴邊一鉤,在耳上一掛,喝茶、吃點心,一切動作如常人一樣自如。老人很感謝這位陌生人。他說,有一年,他經過龍南,還在縣城住宿了一夜。
老人接著又說,那是他年輕的時候,為了攜帶金條的安全,特意在廣州把金子鑄成了兩個金菩薩,還精心地塗上了黃泥。在返回家鄉的路上,突然遭遇一夥強盜尾追,為了逃命,就將這兩個金菩薩寄放在那塔下山腰上的石崖下神壇里……
國林公聽過之後,頓覺喜從天降,福從天來。
他回到家,興致勃勃地以敬神燒香為名,神不知,鬼不覺地去察看。果然,有兩個金菩薩。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國林公悄悄地用兩個銅菩薩換取了兩個金菩薩。精明的國林,他一夜之間發了大財,可說是只有神知,鬼知了。
一年之後,袁定放風,他要借錢建房,遷居它處。他請了龍南享有名氣的風水先生擇址建圍。他建造果龍圍時,先砌圍牆,後建廳廈和房屋。這也是他的奧妙。由於有9米高的圍牆遮掩著,圍內怎樣建,圍外的人一般不會很清楚。
十年後,神奇的果龍圍建築好了。人們稱之圍“金佛之圍”。人們猜測著,國林公哪來這么多錢?有人猜測:開基時挖到了“金銀窖”,也有人猜測:圍屋裡原先就有金菩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