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有強烈的香味,高15-30厘米,通常自基部多分枝,全株被柔毛。莖直立,分枝。
葉互生,無柄,全形矩圓形或披針狀矩圓形,長1-6厘米,寬4-15毫米,二至三回羽狀全裂,末回裂片很狹,條形或寬披針形,頂端有軟骨質尖頭。
頭狀花序單生於莖和長枝頂端,直徑約2厘米,具異型花;總苞直徑6-12毫米,長3-6毫米;總苞片具寬膜質邊緣,3-4層,覆瓦狀排列。花托圓錐形,具寬鈍膜質的托片;舌狀花雌性,白色,花後舌片向下反折;管狀花兩性,黃色。瘦果長1.2-1.5毫米,寬約0.6毫米,具3(4)凸起的細肋,無冠狀冠毛。
產地生境
果香菊原產於亞洲和歐洲西部溫帶地區,美洲也有分布。
果香菊喜溫暖濕潤,適應性較廣,對水分要求不嚴格。但如種植後經常灌水,生長將特別茂盛。發芽溫度18-20℃,10-30℃均能正常生長,18-25℃最為適宜。
繁殖方法
⑴土壤消毒:播前土壤消毒,防止病蟲害的發生,消滅地下害蟲。隨灌水施殺菌劑敵克松,進行土壤消毒,預防苗期病害的發生,施藥量4千克/667平方米。
⑵除草:播種前覆膜,一個星期後雜草長出後用鐵鍬把草翻入地下,再將苗床整平。如果不先清理一次雜草就播種,果香菊出苗後,雜草叢生,拔草就要帶出果香菊小苗,影響果香菊的成活率。
⑶播種:早春育苗一般在2月20日以前。為了使底墒充足,播前連灌兩水(粗砂地)。將種子和砂按1:10拌均後,均勻撒到苗床上,用平鍬均勻耱一遍,使種子與土壤結合緊密,利於種子吸水萌動,之後在苗床上覆膜保墒。
⑷溫度:白天最高溫控制在28℃,夜溫不得低於12℃。
⑸防止徒長:出苗後防止徒長是這個時期的關鍵,主要是從溫度和濕度上控制。在真葉出來之前,嚴防澆大水降低地溫。用噴霧器噴水為主,供給小苗所需水分,促進小苗紮根,在溫度管理上,要比出苗時溫度低,具體操作,早晨太陽出來時,將草簾拉開,讓小苗充分見光,白天溫度不能超過25℃,夜間不得低於8℃,並去膜。
栽培技術
⑴土壤條件:果香菊喜肥水,選擇肥力高的粘土種植。沒有冬灌的土地灌春水,這一水是洗鹽鹼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定植成活率的重要措施。施足底肥,一般施腐熟有機肥,有機肥包括羊糞、豬糞、草糞等。
⑵定植:4月底-5月底均可定植,但最佳定植期是晚霜後。定植密度5000株/667平方米,寬窄定植在畦面上,60×40厘米,株距25厘米。
⑶定植後的管理:灌定苗水,定苗5-8天視墒情灌緩苗水,中耕鋤草。避免雜草過高遮陰,影響其光照,降低葉片的光合作用。
⑷營養生長期的管理:此期果香菊迅速分枝,枝條見土紮根,生長量大。追施一次氮、磷、鉀複合肥,用量25千克/667平方米,促其營養生長。
⑸開花期的管理:一般6月中旬開花,此期經歷130天左右,是獲得產量的重要時期。一般每採收一次花後灌水一次,根據土壤墒情來定。此期已封行,勤鋤草。
⑹適時採收:當花朵展平稍有隆起,既可採收,花柄不能超過2厘米。15天左右採收一次。9月初停水,讓其停止生長、枝條充實、增強抗逆性,為越冬儲存營養。
⑺灌封凍水:11月上旬冬灌,防止枝條抽乾,增強越冬的抵抗能力。
主要價值
果香菊有濃烈的香味,在歐、美、日本等地是一種廣泛套用的藥用植物和香料植物。果香菊具有促進消化、止吐、抗痙攣、輕度鎮靜的作用。果香菊還可製成抗菌軟膏、霜劑、膠劑,用於治療皮膚皸裂、牙齦痛、皮疹、炎症和促進傷口癒合。果香菊的揮髮油和提取物皆可用作食品和飲料的調味劑,揮髮油可用作製造高檔化妝品的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