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躥起的西海岸明珠
早在公元1世紀前後,
果阿就由於
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而成為國際化商港。但放在船舶技術相對滯後的年代,還遠不如北方的
坎貝灣與南方的
馬拉巴爾海岸要緊。當時的
希臘-
羅馬商人,要么從
波斯灣貼著陸地向東,或者直接由季風將船隻從
亞丁灣吹向南
印度。所以,果阿只能充當採購者們的第三選擇,並作為南北兩頭市場的中轉站。
然而,
中世紀的到來卻讓果阿開始地位提升。尤其是在決定性的穆斯林大征服浪潮過後,當地成為進口
阿拉伯良馬的主要口岸。這是因為遠距離海備獄捉運馬匹技術尚處早期階段,商賈們又不願意借道
印度河口岸,所以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地選擇果阿。加上北印度的強權建立者,往往是握有
中亞商路的國際化豪強,自然恥達潤己對海運沒有剛需訴求。倒是沒有穩定陸上貿易的南方勢力,更容易將目光轉向大海。這就在客觀上促成了果阿航線的崛起。
當然,僅僅靠馬市和傳統香料貿易,還不足以讓果阿成為
葡萄牙人的主攻對象。但正是由於這些初代
歐洲征服者的不請自來,迫使
穆斯林世界的許多軍事資源也同步前往東方。不僅有垂垂老矣的
埃及馬穆魯克王朝,也包括志在向東擴張的
奧斯曼土耳其,乃至可以為金錢而向異教徒輸出軍事科技的
威尼斯共和國。但由這些同床異夢者拼湊的聯軍紋拜,還是在1509年的
第烏海戰中遭遇大敗。許多滯留在印度地區的殘餘部隊,便順勢向南撤退到果阿,成為當地統治者的座上賓。繼而以自己掌握的歐洲火器和艦船技術,準備將當地發展為
突厥帝國的遠海基地。
此時,日後聲名鵲起的
阿方索·德·阿爾布克爾克抵達次大陸,成為國王
曼努埃爾一世任命的印度總督。早在獲得這個重要職位前,他就在
印度洋各地活動了數年時間。甚至率領不足10艘戰船的小型艦隊,摧毀了雲集在
荷姆茲島的穆斯林船群(
荷姆茲戰役)。相比許多拘泥於有限戰略的前任,他頭腦中的布局更為宏大而充滿挑戰。希望同時控制亞丁灣、波斯灣與
馬六甲海峽,封堵反
葡萄牙勢力的大宗商品流動。至於處在當中位置的果阿,就將成為最理想的指揮中心。殘存的奧斯曼志願軍進駐,更加劇了葡萄牙人攻取果阿的緊迫感。
史無前例的圍攻大軍
1510年1月,以
科欽為基地的葡萄牙東方駐軍,首先進攻附近的老對手
卡利卡特。雖然阿爾布克爾克是極力反對這樣的白白消耗計畫,卻拗不過從本土派來的貴族指揮官堅持。後者也是
里斯本當局欽定的平衡措施,旨在避免整個印度總督區都落入某個強人控制。好在這位礙事者因帶頭冒進而遭印度土兵圍殺,順便將已經集中起來的部隊全部拱手相讓。
此時的葡萄牙艦隊,已經因多年積累而將規模擴大到東進印度以來的最高值。包括23艘齊裝滿員的卡拉克大帆船、卡拉維爾快速帆船、加萊槳帆戰艦和體量更小的本地輔助船隻。上面搭載著400名海員、1200名來自歐洲的士兵與220名從馬拉巴海岸招募的印度輔助軍,甚至還有3000名可以用於作戰的本地奴僕。以至於在之後的很長時間裡,都不會再有具備同等規模的葡萄牙東方駐軍出場。
由於擔心船長們不願攻擊防禦水平較喇駝祖高的果阿,阿爾布克爾克便以遠征
紅海為由下令出航。等到艦隊在當年2月6日抵達中印度海岸的艾利山,才公開了自己的大舉攻城計畫。不僅是需要當地的優良港口,也必須摧毀建造中的新一批奧斯曼艦隊,並依靠壟斷阿拉伯馬匹資源來增加外交斡旋資本。雖然依舊有許多部下對未來充滿疑慮,寒嘗熱霸但還是架不住總督的嚴厲催促和巨額戰利品的誘惑。加上過往的東方爭霸經歷,也足以讓他們理解到對手擁有歐式武備的事態嚴重性。因此,這個臨時曝光的進攻果阿計畫,便獲得大部分軍官的默許執行。
還是在前往果阿的路上,葡萄牙人與即將聯手的盟友不期而遇。出生果阿本地的大海盜提摩吉,帶著自己的劫掠船隊與2000名印度教武裝人員加入進來。由於不滿突厥系軍閥控制自己的家鄉,他決定協助阿爾布克爾克攻打果阿。船應立同時也向對方透露了自己掌握的城市近況,尤其是當地非穆斯林勢力的嚴重不滿情緒。這無疑強化了總督加速執行計畫的決心。
虎頭蛇尾的首次圍攻
1510年2月16日,葡萄牙艦隊抵達果阿外海,浩浩蕩蕩的開始沿曼多維河靠近主城區。城中號稱有超過40000人的印度、
波斯、突厥和奧斯曼士兵,以及分布在防線各處的200門大小火炮。但因為沒有料到對手會如此之快的殺向自己,大部分駐軍都缺乏必要準備,唯有少數機警的奧斯曼志願兵被迅速動員起來。
葡萄牙人的首個目標,是堵住他們駛往上游的潘吉姆要塞。那裡剛剛安裝了奧斯曼炮兵專家鑄造的新式火器,並由指揮官優素福率領的400名火槍隊和弓箭手駐紮。阿爾布克爾克也立即施展鉗形攻勢,派部將諾羅尼亞帶著幾百名陸戰隊上岸。而來自提摩吉麾下的2000名印度輔助軍,也將在這個區域配合他們強攻。至於依舊搭載主坑雅項力的艦隊,則順勢從水面發起炮擊掩護。由於一切來得太過突然,守衛要塞的奧斯曼人迅速遭優勢火力壓制。尤其當登入部隊也架起攻城炮轟擊,兵力微弱的優素福便在對射中被擊傷。雖然在殘部保護下逃回主城,卻也直接宣告了果阿外圍防線的失守。
於是,大批果阿本地的
印度教首領開始派代表接觸這些可怕的新來者。阿爾布克爾克承諾他們繼續保有特權、降低商業稅收和維持原有信仰。同時也保證不會進行揭露和不必要的殺戮,期望對方能承認葡萄牙國王的宗主權。雙方很快達成一致,讓遠征軍在次日直接入城,兵不血刃的控制果阿主要區域。那些剛剛浮上水面的山寨卡拉克帆船和新完成的火炮工廠,也直接為總督的手下所據有。
然而,葡萄牙人首次入駐果阿之所以如此成功,主要是因為對手的大部分主力軍被調往其他區域。剛剛繼位的伊斯邁爾蘇丹,原計畫揮師南下,進攻南印度的
毗奢耶那伽羅帝國。那裡不僅是印度文化的最堅固堡壘,也是科欽、
奎隆等葡屬港口的傳統名義宗主。但由於阿爾布克爾的不請自來,龐大的征服計畫被迫暫停。雖然伊斯邁爾被提摩吉稱為沒有戰爭經驗的簡單幼稚者,卻也懂得果阿港對治下賈布爾蘇丹國的重要價值。於是在自己過度陷入大陸爭霸前就果斷收手,下令突厥將領普拉德汗麾下多達40000人(包括輔兵)的大軍返回北部。
對於即將到來的反攻,阿爾布克爾克也早有心理準備。他在進駐果阿後就下令修繕舊的城牆,並將所有葡萄牙和印度士兵都平均分配到城市附近的5個渡口。期望利用城市本身的島嶼地形,嚴防突厥式大軍的集團反撲。但早就迅速抵達的賈布爾蘇丹國軍隊,似乎並不準備立刻收復失地。相反,他們在外圈建立營地和封鎖設施,等待漫長雨季和禁航期的到來。結果,當惡劣氣候如期而至,總督麾下的許多士兵便由於水土不服而患病身亡。至於那些不滿
基督徒控制果阿的穆斯林居民,也經常溜出去向蘇丹的軍隊報告內部虛實。
1510年5月11日,普拉德汗的部隊嘗試了首次強攻。利用退潮階段的河流水位下降,成功越過相距較窄的巴納斯塔里姆渡口,依靠火炮壓制了葡萄牙士兵。同時,還有大批穆斯林居民發動起義,讓阿爾布克爾克不能增援士兵援助渡口防禦。最終只能選擇放棄,全員退回城牆背後。次日,當步步緊逼的蘇丹軍隊繼續強攻,葡萄牙人也意識到自己根本無法保住這個意外收穫。總督下令執行有步驟的緩慢撤離計畫,一邊抵抗突厥裔士兵的進攻,同時將餘下人分批撤到船上。臨走前還不忘讓印度教盟友處決一批穆斯林人質,並將5名伊斯邁爾蘇丹的妃子也強行帶上海船。
艱難的蟄伏期
6月1日,阿爾布克爾克下令艦隊返回南方基地休整。但糟糕的無風天氣,將所有船隻都困在了曼多維河下游。這意味著他們必須等待禁航期結束,才有可能脫離眼前的是非之地。但有限的補給品和狹窄的活動空間,都容易讓乘員遭大規模流行病侵襲。
之後的2個月裡,總督就和他的艦隊一起留在原地。首先是需要忍受大量降雨洗禮,其次便是突厥追兵從兩岸射來的炮彈。但絕望的葡萄牙人實際上很快就適應了前一種情況,並自然而然的以降雨作為主要的淡水資源補充。這還是由於河流的下游非常渾濁,無法提供充足的魚類和飲水,逼得所有人不得不節衣縮食,最後發展為吞噬老鼠或皮革製品。至於敵軍不斷發起的遠程火力轟擊,也只能在大部分時間裡選擇忍氣吞聲。以便節約寶貴的彈藥,應付隨時可能發生的大規模跳幫作戰。
迫於這種殘酷的現實環境,部分意志不堅定的士兵開始叛逃。他們會頂著自己人的火槍射擊,縱深跳入河中潛水,然後上岸成為突厥人的勝利吉祥物。伊斯邁爾也沒有立刻懲戒這些基督徒囚犯,轉而用他們寫信勸降餘下的葡萄牙士兵。只是在總督和所有貴族軍官都堅定不移的情況下,大部分士兵也羞於向自己所不恥的對手投誠。一直熬到海風在8月15日恢復,才終於能進入大海撤退。在這場虎頭蛇尾的第一次果阿作戰中,僅來自歐洲本土的士兵就有200人喪命。但阿爾布克爾克卻不願意放棄希望,轉而尋求集中更多力量進行第二次嘗試。
當鎩羽而歸的葡萄牙艦隊去安傑迪瓦島補充淡水,就遇到了剛剛抵達印度的4艘戰艦。指揮官迭戈奉國王曼努埃爾之命,準備去往馬六甲進行商務活動,卻經過阿爾布克爾克勸說,全部被截留用於再次進攻果阿。但更大規模的援軍,是剛剛從亞丁灣返回的12艘武裝商船。他們也毫無意外的被立刻徵集,除留下少數幾艘船隻確保胡椒貿易通常,餘下都加入了總督的直屬艦隊。這讓稍後重返果阿的葡萄牙艦隊,擴張到34艘船與1680名歐洲籍士兵。
規模更大的第二次圍攻
1510年秋季,在向北航行到友好城市霍納沃爾後,曾與葡萄牙人聯合的提摩吉也再次趕來增援。他依靠自己的聲望與大量許諾,將隊伍擴充到60艘輕型帆船和足足4000名本地武裝份子。
更為重要的是,他向阿爾布克爾透露了果阿近況。由於心浮氣躁的伊斯邁爾再次率軍南下,留在城中的部隊已減少至8000-10000人左右(包括輔兵)。由於大都是身穿白色軍服的波斯人和突厥裔,所以被印度教徒形象的稱為白軍。但無論他們水平如何,阿爾布克爾克都決定迅速重返那片戰場。
11月24日,以34艘葡萄牙船為核心的艦隊,再次駛入曾讓他們痛苦無比的曼多維河。根據戰前的最後偵查,總督決定將大部分士兵分為三組進行協同攻擊。自己率領的分隊從西側登入,直取建造有大量防禦工事的土耳其造船廠。餘下2個分隊從北面下手,直接進攻果阿的城牆。如果雙方進展順利,最後將在城市中心的蘇丹宮殿會師。為了形成快速攻勢,相關艦船都要駛入狹窄水道,頂著守軍火力提供炮兵掩護。登入的步兵則需要放棄舊的中世紀戰術走位,模仿當時最成功的瑞士長槍方陣隊形前進。
次日凌晨,阿爾布克爾克親率裝有重炮的卡拉克帆戰艦出馬,轟擊城市西部的土耳其造船廠。然而,歐洲異教徒設計的防線也是異常堅固,讓任何輕易登入的企圖都化為泡影。於是,葡萄牙人始終只能停留在河上,與堅守炮台的土耳其志願軍進行長時間對轟。由於陸基炮位的穩定性優於晃動的水面,使得海軍的單純炮擊不可能迅速收到成效。但從另一側進攻的偏師,卻成功完成了登岸整隊。依靠海軍艦炮的有力支持,壓制住城頭的波斯僱傭軍火力。然後將大量火藥直接黏上木製城門,炸開防線上的最薄弱環節。
當印度守軍期望立刻堵住缺口,又遭到長槍方陣的密集刺殺,被迫調頭逃到城區的中心位置。兩支匯合的葡萄牙陸戰隊,立刻向著伊斯邁爾蘇丹的宮殿位置進發。在那裡,集中了從城牆各處退回來的波斯裔傭兵,大有將王宮變成堡壘據守的意思。但在這些中亞番兵完成重組之前,葡萄牙人的方陣又排山倒海的壓了上去。由於此前從未遭遇過密集陣進攻,更加習慣鬆散隊形的他們便被再次擊潰。整個果阿主城區也隨即落入圍攻者之手。
直到此時,阿爾布克爾克親自指揮的西線戰局仍處於膠著狀態。土耳其人艱苦抵抗,但因為有更多敵軍從自己身後殺來,他們也只能化整為零地放棄陣地,留下少數穆斯林士兵困在城市不同區域,在極度絕望的狀態下又堅持抵抗了一天時間。然而,所有的掙扎都已無法挽回整體頹勢。長達300多年的葡屬果阿時代,已經在城門被炸開的那一刻,成為板上定釘的現實。
在這場規模更大的第二次果阿戰役中,葡萄牙士兵僅有50人陣亡、300人不同程度負傷(不包括僕從軍和盟軍損失)。葡萄牙人宣稱的說法,守軍至少損失了800多名土耳其志願軍及其僕從,另有近6000名其他族裔的士兵被殺(但印度方的資料認為果阿守軍只有1000人)。為了報復穆斯林居民的前次背叛,阿爾布克爾克下令針對性的4日自由劫掠。同時將果阿的王位交給配合自己的提摩吉,甚至把新建的造船廠、鑄炮廠和軍火庫都送給這位可靠盟友。
由於確信蘇丹的主力軍還沒發迅速趕回,阿爾布克爾克便應國王和手下堅持,準備繼續征服
馬六甲的戰役。至於再次痛失主要口岸的伊斯邁爾,也會在第二年重返當地。但當局勢處於懸而未決時,東進
馬來亞的葡萄牙遠征艦隊就將及時趕回。
此時的葡萄牙艦隊,已經因多年積累而將規模擴大到東進印度以來的最高值。包括23艘齊裝滿員的卡拉克大帆船、卡拉維爾快速帆船、加萊槳帆戰艦和體量更小的本地輔助船隻。上面搭載著400名海員、1200名來自歐洲的士兵與220名從馬拉巴海岸招募的印度輔助軍,甚至還有3000名可以用於作戰的本地奴僕。以至於在之後的很長時間裡,都不會再有具備同等規模的葡萄牙東方駐軍出場。
由於擔心船長們不願攻擊防禦水平較高的果阿,阿爾布克爾克便以遠征
紅海為由下令出航。等到艦隊在當年2月6日抵達中印度海岸的艾利山,才公開了自己的大舉攻城計畫。不僅是需要當地的優良港口,也必須摧毀建造中的新一批奧斯曼艦隊,並依靠壟斷阿拉伯馬匹資源來增加外交斡旋資本。雖然依舊有許多部下對未來充滿疑慮,但還是架不住總督的嚴厲催促和巨額戰利品的誘惑。加上過往的東方爭霸經歷,也足以讓他們理解到對手擁有歐式武備的事態嚴重性。因此,這個臨時曝光的進攻果阿計畫,便獲得大部分軍官的默許執行。
還是在前往果阿的路上,葡萄牙人與即將聯手的盟友不期而遇。出生果阿本地的大海盜提摩吉,帶著自己的劫掠船隊與2000名印度教武裝人員加入進來。由於不滿突厥系軍閥控制自己的家鄉,他決定協助阿爾布克爾克攻打果阿。同時也向對方透露了自己掌握的城市近況,尤其是當地非穆斯林勢力的嚴重不滿情緒。這無疑強化了總督加速執行計畫的決心。
虎頭蛇尾的首次圍攻
1510年2月16日,葡萄牙艦隊抵達果阿外海,浩浩蕩蕩的開始沿曼多維河靠近主城區。城中號稱有超過40000人的印度、
波斯、突厥和奧斯曼士兵,以及分布在防線各處的200門大小火炮。但因為沒有料到對手會如此之快的殺向自己,大部分駐軍都缺乏必要準備,唯有少數機警的奧斯曼志願兵被迅速動員起來。
葡萄牙人的首個目標,是堵住他們駛往上游的潘吉姆要塞。那裡剛剛安裝了奧斯曼炮兵專家鑄造的新式火器,並由指揮官優素福率領的400名火槍隊和弓箭手駐紮。阿爾布克爾克也立即施展鉗形攻勢,派部將諾羅尼亞帶著幾百名陸戰隊上岸。而來自提摩吉麾下的2000名印度輔助軍,也將在這個區域配合他們強攻。至於依舊搭載主力的艦隊,則順勢從水面發起炮擊掩護。由於一切來得太過突然,守衛要塞的奧斯曼人迅速遭優勢火力壓制。尤其當登入部隊也架起攻城炮轟擊,兵力微弱的優素福便在對射中被擊傷。雖然在殘部保護下逃回主城,卻也直接宣告了果阿外圍防線的失守。
於是,大批果阿本地的
印度教首領開始派代表接觸這些可怕的新來者。阿爾布克爾克承諾他們繼續保有特權、降低商業稅收和維持原有信仰。同時也保證不會進行揭露和不必要的殺戮,期望對方能承認葡萄牙國王的宗主權。雙方很快達成一致,讓遠征軍在次日直接入城,兵不血刃的控制果阿主要區域。那些剛剛浮上水面的山寨卡拉克帆船和新完成的火炮工廠,也直接為總督的手下所據有。
然而,葡萄牙人首次入駐果阿之所以如此成功,主要是因為對手的大部分主力軍被調往其他區域。剛剛繼位的伊斯邁爾蘇丹,原計畫揮師南下,進攻南印度的
毗奢耶那伽羅帝國。那裡不僅是印度文化的最堅固堡壘,也是科欽、
奎隆等葡屬港口的傳統名義宗主。但由於阿爾布克爾的不請自來,龐大的征服計畫被迫暫停。雖然伊斯邁爾被提摩吉稱為沒有戰爭經驗的簡單幼稚者,卻也懂得果阿港對治下賈布爾蘇丹國的重要價值。於是在自己過度陷入大陸爭霸前就果斷收手,下令突厥將領普拉德汗麾下多達40000人(包括輔兵)的大軍返回北部。
對於即將到來的反攻,阿爾布克爾克也早有心理準備。他在進駐果阿後就下令修繕舊的城牆,並將所有葡萄牙和印度士兵都平均分配到城市附近的5個渡口。期望利用城市本身的島嶼地形,嚴防突厥式大軍的集團反撲。但早就迅速抵達的賈布爾蘇丹國軍隊,似乎並不準備立刻收復失地。相反,他們在外圈建立營地和封鎖設施,等待漫長雨季和禁航期的到來。結果,當惡劣氣候如期而至,總督麾下的許多士兵便由於水土不服而患病身亡。至於那些不滿
基督徒控制果阿的穆斯林居民,也經常溜出去向蘇丹的軍隊報告內部虛實。
1510年5月11日,普拉德汗的部隊嘗試了首次強攻。利用退潮階段的河流水位下降,成功越過相距較窄的巴納斯塔里姆渡口,依靠火炮壓制了葡萄牙士兵。同時,還有大批穆斯林居民發動起義,讓阿爾布克爾克不能增援士兵援助渡口防禦。最終只能選擇放棄,全員退回城牆背後。次日,當步步緊逼的蘇丹軍隊繼續強攻,葡萄牙人也意識到自己根本無法保住這個意外收穫。總督下令執行有步驟的緩慢撤離計畫,一邊抵抗突厥裔士兵的進攻,同時將餘下人分批撤到船上。臨走前還不忘讓印度教盟友處決一批穆斯林人質,並將5名伊斯邁爾蘇丹的妃子也強行帶上海船。
艱難的蟄伏期
6月1日,阿爾布克爾克下令艦隊返回南方基地休整。但糟糕的無風天氣,將所有船隻都困在了曼多維河下游。這意味著他們必須等待禁航期結束,才有可能脫離眼前的是非之地。但有限的補給品和狹窄的活動空間,都容易讓乘員遭大規模流行病侵襲。
之後的2個月裡,總督就和他的艦隊一起留在原地。首先是需要忍受大量降雨洗禮,其次便是突厥追兵從兩岸射來的炮彈。但絕望的葡萄牙人實際上很快就適應了前一種情況,並自然而然的以降雨作為主要的淡水資源補充。這還是由於河流的下游非常渾濁,無法提供充足的魚類和飲水,逼得所有人不得不節衣縮食,最後發展為吞噬老鼠或皮革製品。至於敵軍不斷發起的遠程火力轟擊,也只能在大部分時間裡選擇忍氣吞聲。以便節約寶貴的彈藥,應付隨時可能發生的大規模跳幫作戰。
迫於這種殘酷的現實環境,部分意志不堅定的士兵開始叛逃。他們會頂著自己人的火槍射擊,縱深跳入河中潛水,然後上岸成為突厥人的勝利吉祥物。伊斯邁爾也沒有立刻懲戒這些基督徒囚犯,轉而用他們寫信勸降餘下的葡萄牙士兵。只是在總督和所有貴族軍官都堅定不移的情況下,大部分士兵也羞於向自己所不恥的對手投誠。一直熬到海風在8月15日恢復,才終於能進入大海撤退。在這場虎頭蛇尾的第一次果阿作戰中,僅來自歐洲本土的士兵就有200人喪命。但阿爾布克爾克卻不願意放棄希望,轉而尋求集中更多力量進行第二次嘗試。
當鎩羽而歸的葡萄牙艦隊去安傑迪瓦島補充淡水,就遇到了剛剛抵達印度的4艘戰艦。指揮官迭戈奉國王曼努埃爾之命,準備去往馬六甲進行商務活動,卻經過阿爾布克爾克勸說,全部被截留用於再次進攻果阿。但更大規模的援軍,是剛剛從亞丁灣返回的12艘武裝商船。他們也毫無意外的被立刻徵集,除留下少數幾艘船隻確保胡椒貿易通常,餘下都加入了總督的直屬艦隊。這讓稍後重返果阿的葡萄牙艦隊,擴張到34艘船與1680名歐洲籍士兵。
規模更大的第二次圍攻
1510年秋季,在向北航行到友好城市霍納沃爾後,曾與葡萄牙人聯合的提摩吉也再次趕來增援。他依靠自己的聲望與大量許諾,將隊伍擴充到60艘輕型帆船和足足4000名本地武裝份子。
更為重要的是,他向阿爾布克爾透露了果阿近況。由於心浮氣躁的伊斯邁爾再次率軍南下,留在城中的部隊已減少至8000-10000人左右(包括輔兵)。由於大都是身穿白色軍服的波斯人和突厥裔,所以被印度教徒形象的稱為白軍。但無論他們水平如何,阿爾布克爾克都決定迅速重返那片戰場。
11月24日,以34艘葡萄牙船為核心的艦隊,再次駛入曾讓他們痛苦無比的曼多維河。根據戰前的最後偵查,總督決定將大部分士兵分為三組進行協同攻擊。自己率領的分隊從西側登入,直取建造有大量防禦工事的土耳其造船廠。餘下2個分隊從北面下手,直接進攻果阿的城牆。如果雙方進展順利,最後將在城市中心的蘇丹宮殿會師。為了形成快速攻勢,相關艦船都要駛入狹窄水道,頂著守軍火力提供炮兵掩護。登入的步兵則需要放棄舊的中世紀戰術走位,模仿當時最成功的瑞士長槍方陣隊形前進。
次日凌晨,阿爾布克爾克親率裝有重炮的卡拉克帆戰艦出馬,轟擊城市西部的土耳其造船廠。然而,歐洲異教徒設計的防線也是異常堅固,讓任何輕易登入的企圖都化為泡影。於是,葡萄牙人始終只能停留在河上,與堅守炮台的土耳其志願軍進行長時間對轟。由於陸基炮位的穩定性優於晃動的水面,使得海軍的單純炮擊不可能迅速收到成效。但從另一側進攻的偏師,卻成功完成了登岸整隊。依靠海軍艦炮的有力支持,壓制住城頭的波斯僱傭軍火力。然後將大量火藥直接黏上木製城門,炸開防線上的最薄弱環節。
當印度守軍期望立刻堵住缺口,又遭到長槍方陣的密集刺殺,被迫調頭逃到城區的中心位置。兩支匯合的葡萄牙陸戰隊,立刻向著伊斯邁爾蘇丹的宮殿位置進發。在那裡,集中了從城牆各處退回來的波斯裔傭兵,大有將王宮變成堡壘據守的意思。但在這些中亞番兵完成重組之前,葡萄牙人的方陣又排山倒海的壓了上去。由於此前從未遭遇過密集陣進攻,更加習慣鬆散隊形的他們便被再次擊潰。整個果阿主城區也隨即落入圍攻者之手。
直到此時,阿爾布克爾克親自指揮的西線戰局仍處於膠著狀態。土耳其人艱苦抵抗,但因為有更多敵軍從自己身後殺來,他們也只能化整為零地放棄陣地,留下少數穆斯林士兵困在城市不同區域,在極度絕望的狀態下又堅持抵抗了一天時間。然而,所有的掙扎都已無法挽回整體頹勢。長達300多年的葡屬果阿時代,已經在城門被炸開的那一刻,成為板上定釘的現實。
在這場規模更大的第二次果阿戰役中,葡萄牙士兵僅有50人陣亡、300人不同程度負傷(不包括僕從軍和盟軍損失)。葡萄牙人宣稱的說法,守軍至少損失了800多名土耳其志願軍及其僕從,另有近6000名其他族裔的士兵被殺(但印度方的資料認為果阿守軍只有1000人)。為了報復穆斯林居民的前次背叛,阿爾布克爾克下令針對性的4日自由劫掠。同時將果阿的王位交給配合自己的提摩吉,甚至把新建的造船廠、鑄炮廠和軍火庫都送給這位可靠盟友。
由於確信蘇丹的主力軍還沒發迅速趕回,阿爾布克爾克便應國王和手下堅持,準備繼續征服
馬六甲的戰役。至於再次痛失主要口岸的伊斯邁爾,也會在第二年重返當地。但當局勢處於懸而未決時,東進
馬來亞的葡萄牙遠征艦隊就將及時趕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