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蕨麻

果洛蕨麻

果洛蕨麻,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果洛人民採食蕨麻歷史悠久,因其甘甜鮮美的食用價值和保健價值,普遍受到高原人民的喜愛,被譽為“人參果”、“延壽果”,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其性甘、溫,經常大量食用,不上火,具有生津、止渴、健脾益胃、收效止血、止咳、利痰、益氣補血的作用,其嫩葉還可作為飼料和春季蔬菜。既可作為食品充飢美食,也可作為藥物用來治病強身,可用於食品的藥品的開發;應適應性廣,對於防止水土流失具有良好的生態價值,可用於退化草地植被的恢復。

果洛蕨麻是果洛牧民重要的副食品,在食物結構單一,多食牛羊肉及奶製品的高原生活習慣中,是牧民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重要來源,也是調整食物結構的主要食材。果洛蕨麻體圓肉肥,顆粒飽滿,色澤紅亮,它的根富肉質,呈圓果形,味甘美。

2014年5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果洛蕨麻”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果洛蕨麻
  • 產地名稱: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
  • 品質特點:體圓肉肥,顆粒飽滿,色澤紅亮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公告第2105號
  • 批准日期:2014年5月22日
產品特點,綜述,外在感官特徵,內在品質特徵,產地環境,地理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綜述

果洛蕨麻主要生長於草甸、山坡、濕潤草地、河漫灘、水溝邊、牧道邊、田埂、圈窩旁,分布面積廣、個休大、品質好、形態多樣,蕨麻產量高,體圓肉肥,顆粒飽滿。

外在感官特徵

外貌特徵:果洛蕨麻的植株,為多年生匍匐草本,根纖細,中部或末端膨大呈紡垂形或球形的塊根,根皮棕褐色,內麵粉白色,蔓生莖細弱,紫紅色,長達1米,節間長2-3厘米,節上生根形成新株。葉基生,參差羽狀複葉,長5-30厘米,葉柄長,基部具膜質托葉;小葉多數,二型,互為對生,一為長橢圓形,長僅0.5-2厘米,寬3-9毫米,先端鈍遠圓,邊緣羽狀淺裂,兩面無毛或有稀疏柔毛,花單生於葉腋,黃色,莖約1.5厘米,花梗長2-5厘米,被柔毛;萼片5,長三角形或橢圓形,長2-4毫米,寬1-3毫米,副萼片5,與萼片幾等長,先瑞3齒或全緣,均蔬生柔毛;花托凸起,有長毛;花瓣5,近圓形或先端凹;雄蕊多數,花葯黃色,雄蕊多數,子房1室,具1胚株。瘦果多數,褐色,平滑,花果期5-8月。生長於海拔3200-4500米的草甸、河漫灘、路及水溝邊等處。
粉末特徵:灰白色。澱粉粒眾多,多為單粒,卵圓形或圓球形,層紋不明顯,臍點裂縫狀,點狀或叉狀,直徑10-25微米,復粒少,由2-10分粒組成;網紋、環紋和螺紋導管直徑20-40微米;草酸鈣簇晶稀少,直徑10-30微米。
外觀特徵:果洛蕨麻圓球形、紡錘形、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有縱皺紋。質堅硬而脆,斷面平坦,類白色,有黃白相間的同心環紋,顯微鑑別根橫切面:木栓層為3-5列細胞,棕黃色,栓內層明顯,為2-3列類長方形細胞。皮層寬廣,占橫切面的絕大部分,有環狀裂隙,有的細胞含草酸鈣簇晶。韌皮部狹窄,細胞多角形,排列緊密;韌皮射線明顯。形成層成環。木質部次生構造不發達,初生構造發達,呈星角排列的導管群壓縮在形成層內的兩個角隅處,導管多角形;木薄壁細胞含黃棕色物。髓小,細胞多角形,排列疏鬆。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內在品質特徵

經檢測機構檢測:果洛蕨麻含有17種胺基酸和人體必需的胺基酸以及對人體具有保健功效的鈣、磷、鐵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每百克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質12.6克、脂肪0.46克、澱粉42.6克、膽鹼51.5克、還原糖4.94克、蔗糖23.5克、總黃酮(以蘆丁計) 0.98克、胺基酸總量8.46克。
《青海食物營養成份表》中蕨麻的營養指標:蛋白質≥10.9%、脂肪≥2%、澱粉≥21.5%、還原糖≥3.8%、蔗糖10.5%。果洛蕨麻與本省其它地區蕨麻相比,蛋白質(±6.41)高103.55%、脂肪(±1.54)低77%、澱粉(±39.3)高1190.91%、還原糖(±1.674)高66.33%、蔗糖(±22.3)高1858.33%。且含有17種胺基酸和人體必需的胺基酸以及對人體具有保健功效的鈣、磷、鐵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其生長環境特殊,體圓肉肥,顆粒飽滿,色澤紅亮;味香甜甘美。
果洛蕨麻
果洛蕨麻

產地環境

地理環境

果洛藏族自治州位於青藏高原東部,青海省東南部,處於巴顏喀拉山與阿尼瑪卿山之間,東經96°54′-101°51′,北緯32°31′-35°37′。西鄰玉樹藏族自治州,西北和北部同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接壤,東北與海南藏族自治州、黃南藏族自治州相鄰,東部同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相毗鄰,南面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緊緊相依。東西長約448公里,南北寬約334公里,土地面積為80781平方公里(折12117.15萬畝),占全省總面積的11.22%,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8860.16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73.12%。果洛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境內最高點位阿尼瑪卿雪山主峰瑪卿崗日海拔6282米。

土壤地貌

果洛藏族自治州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土壤養分含量差異大,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含量豐富。果洛州礦產資源豐富,全州牧業土壤占全州總土壤面積的90.99%,是果洛州最主要土壤類型為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山地草甸土、高山草原土、沼澤土和風沙土等。這些土壤養分狀況完全由自然因素支配,主要特點為有機質含量高,各土壤養分含量差異大,養分不協調,有機質含量為1.62%-27.53%,全州牧業土壤有機質一級占93.60%。全氮含量為0.07-0.2%,全磷含量在0.07-0.28%,全鉀含量為1.37-2.31%,碳酸鈣的含量變化較大,多數在0.2-6.8%。牧業土壤的土層厚度多處於30-60厘米之間,土壤容重普遍較輕,多在0.9-1.2克/平方厘米,土壤質地多為輕壤-中壤,結構多為粗狀團粒狀。有利於蕨麻地下莖的膨大生長。

水文情況

果洛藏族自治州水資源豐富,降水時間集中、乾濕季分明。果洛藏族自治州年降水量在235-974.6毫米之間,主要集中於暖季。降水年變化的特點是降水時間集中、乾濕季分明。雨季一般從5月上旬開始,10月中旬結束,其間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9%以上。果洛州境內水系分為三個流域區,果洛州境內水系分為三個流域區,黃河流域區:黃河流域貫穿全州五縣,其一、二級支流布滿全境,流域面積63500平方公里;長江流域區:流域面積9840平方公里,州境內河流密布,查明境內有較大河流36條,且分布均勻,流程長,自然落差大,河流坡陡水急,水能資源豐富。

氣候情況

果洛藏族自治州高寒缺氧,氣溫低,光輻射強,晝夜溫差大果洛藏族自治州具有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特點,並具有顯著的區域性氣候特徵。氣候具有顯著的高寒缺氧,氣溫低,光輻射強,晝夜溫差大等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特徵。一年中無明顯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別,冷季從十月份開始長達八、九個月,氣候乾燥寒冷,多風雪,全州年平均氣溫為-4.1℃-2.4℃,年日照量在2314.5-2702.7小時之間,境內各地區的日照百分率在52%-62%之間,全州年降水量在326.3-764.6毫米之間,無霜期180天左右,其優點是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
果洛蕨麻
果洛蕨麻

歷史淵源

據史書記載,在草原宗教生活中採集蕨麻不但作為醫用,而且用蕨麻食用,千百年來,果洛草原頭人之間為了擴充草地資源相互殘殺,牧民生活極其貧困,貧困的牧民將採集蕨麻作為日常食品或換取少量的布匹,茶葉、糌粑等日用品。陽山盛產白色蕨麻,陰山生長紅色蕨麻,大蕨麻有馬頭一般大小,小蕨麻也有羊頭大小。植物蕨麻色澤艷麗,口感甘甜營養豐富,養顏美容延緩衰老,清目潤肺有利百病。果洛瑪沁拉加寺大藏經對果洛蕨麻有明確的記載:蕨麻(藏語稱:卓老沙曾)經由當地牧商運入赤嶺-丹格爾地區(今青海省湟源地區)換取茶葉、布匹、食鹽和青稞等生活用品。
到了清朝中期,蕨麻的需求量增加,蕨麻成了當時貴官達人、寺院和高僧相互饋贈的禮品。
到了現代,果洛地區的部分寺院在舉行重大佛事活動時仍用蕨麻做成的八寶粥(藏語稱:折色)來招待貴賓。牧家、商店以及婚宴上都能品嘗到各式各樣的蕨麻保健食品。
果洛蕨麻
果洛蕨麻

生產情況

果洛藏族自治州牧民採集蕨麻是一項傳統副業,一般是一邊放牧一邊採挖,或在翻種飼草地時順便撿拾。採挖地點大多選擇在河灘、田埂、牧道、圈窩等周圍,對草原生態環境不足以造成危害。
2013年,果洛蕨麻面積約3000萬畝,蘊藏量約20萬噸,年採集量約1000噸,市場交易量約300噸,年銷售收入約8000萬元。

產品榮譽

2014年5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果洛蕨麻”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果洛藏族自治州下轄瑪沁、瑪多、甘德、達日、班瑪、久治6縣,平均海拔在3200-4500米之間的草地、河灘,都屬於果洛蕨麻生長範圍,果洛蕨麻是果洛州境內天然生長的特有的食用品種,遍及全州六縣,面積約3000萬畝(折200萬公頃)以上。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4-01-1446。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果洛蕨麻生長在海拔3200-4500米的河岸、路邊、山坡草地及天然草甸上。產地遍布果洛州全境,青海省擁有“世界四大無公害超淨區”的美稱,而果洛州為“三江源”核心區之一,地廣人稀,無工礦企業,為無污染區。產區內氣候嚴寒,適宜蕨麻生長,產地的空氣品質符合GB 3095—1996有關要求,水質符合 NY 5027要求,產地環境質量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NY/ T 391—2000)要求,產區自然環境經過長期的自然演化而形成,採集的地方多選擇水土較為肥沃的河灘、牧道邊、田埂、圈窩附近,這些地區蕨麻產量高,顆粒大、品質好,植被容易恢復。
2、品種範圍:果洛蕨麻亦稱“人參果”。是薔薇科委陵菜屬植物的地下膨大莖,多年生草本。植物呈粗網狀平鋪在地面上。春季發芽,夏季長出眾多紫紅色的須莖,匍匐地面,伸向四方,節外生根。其葉正面深綠,背後如羽毛,密生白細綿毛,宛如鵝絨,故學名又叫鵝絨委陵菜。鵝絨委陵菜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能生長。但這些地方的鵝絨委陵菜的根部是不能膨大的,所以也就不能稱為蕨麻。只有在高原地區,它的根下部才能膨大成紡錘形或橢圓形塊根,這才是蕨麻。這種小植物喜歡生長在海拔1700米至5000米的草甸、河漫灘附近,在濕潤寒冷地區更能茁壯成長。蕨麻雖然分布廣泛,但受氣候、水分、土壤等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大,這些狀如迷你紅薯的小精靈在果洛的土壤中長得圓圓胖胖,而在別的地方則又瘦又小。其品質與海拔成正比,海拔越高其顆粒越飽滿,乾物質含量越高,品質就越好。果洛的高海拔低溫環境最適合它們,所產的蕨麻,體圓肉肥,顆粒飽滿,色澤紅亮,產量高,品質好。果洛人民採食蕨麻歷史悠久,因其甘甜鮮美的食用價值和保健價值,普遍受到高原人民的喜愛,被譽為“人參果”、“延壽果”。
3、生產過程管理
3.1蕨麻的繁殖:果洛蕨麻為天然草場上生長的野生植物,鵝絨委陵菜的地下膨大莖,具有很強無性繁殖能力和可塑性的植物,幼苗生長到一定時期後,從基株莖的基部節上產生側向生長的1個或數個匍匐莖,莖節上產生新的不定芽和不定根,成為無性分株。其植株在夏天生長蔓生地上莖,四向蔓延,一般生長3-5根地上莖,每根莖長約0.5-1米,衍生6-14個生長節,形成植被的能力極強。另一種繁殖方法是靠種子繁殖,其植株夏天開花,秋天結籽落地,次年生根發芽;或被牛羊、鳥類採食,因厥麻種子表面光滑堅硬,顆粒細小,無法消化,隨糞便散布到各地,來年生根發芽,自然生長。
3.2蕨麻的採集一般分春、秋兩季採挖。春季在土壤解凍時用刃寬3厘米左右的小頭,刨開土壤8-10厘米即可撿到膨大的蕨麻顆粒。或在春季翻種田地時在田產土壤中撿拾。秋季時見地上植被變黃後開始採挖,採挖方式與春季相同。採挖到的蕨麻揀去土粒和石塊,經水洗後食用,大多數自然曬乾後自食或上市。
3.3蕨麻的儲藏:一般要求蕨麻的含水量13%以下可長期保存,儲藏環境要求防潮、防鼠、防蟲,用乾淨的布袋,木箱等容器盛放。

專用標誌使用

1、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1.1生產經營的農產品產地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1.2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1.3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1.4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
2、經審核符合標誌使用條件的,農產品地理登記證書持有人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標誌使用申請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載明標誌使用數量。範圍及相關責任義務。
3、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生效後,標誌使用人方可在農產品或者產品包裝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並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銷活動。
4、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建立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檔案,如實記載地理標誌使用情況,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監督檢查,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信譽,正確規範地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5、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質量。
6、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和登記證書。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五十一條規定處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