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紅軍溝

果洛紅軍溝

果洛紅軍溝,即子木達溝,位於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亞爾堂鄉東部,是紅軍長征唯一經過青海的地方。

果洛紅軍溝,原名子木達溝(藏語,意為灌木茂盛且石頭多的地方),班前鄉政府扎洛村北吉德寺大經堂前曾設立的哨所命名為“紅軍哨所”,一座紅軍走過的獨木橋稱“紅軍橋”,以示紀念。“紅軍溝”內有紅軍亭、紅軍橋、紅軍泉、紅軍哨所、紅軍寫下的標語、紅軍墓等紅色遺址遺蹟。果洛紅軍溝是重要的革命紀念地,留存多處寶貴的紅色資源,是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2019年10月,果洛紅軍溝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果洛紅軍溝
  • 地理位置: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亞爾堂鄉東部
  • 所處時代:1936年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8-0743-5-227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文物遺存,主要展覽,價值意義,保護措施,所獲榮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自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7月3日,李先念率領的先遣軍進入唐搖溝起,到賀龍率領的紅二方面軍總部和2軍於7月26日至27日到達阿壩與6軍和32軍會合為止,北上紅軍主力的左縱隊30000餘人在班瑪地區活動的時間有20餘天。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建紅軍墓。
1985年,班瑪縣人民政府修建了融漢藏建築風格於一體的“紅軍亭”。
2006年8月1日,班瑪縣人民政府將“紅軍墓”遷移到紅軍溝內。

建築格局

果洛紅軍溝,原名子木達溝,班前鄉人民政府扎洛村北吉德寺大經堂前曾設立的哨所命名為“紅軍哨所”,一座紅軍走過的獨木橋稱“紅軍橋”,以示紀念。班瑪是紅軍長征唯一經過青海的地方。“紅軍溝”內有紅軍亭、紅軍橋、紅軍泉、紅軍哨所、紅軍寫下的標語、紅軍墓等紅色遺址遺蹟。

主要建築

紅軍亭
紅軍亭,融漢藏建築風格於一,能看到石壁上的標語——“北上回響全國抗日反蔣鬥爭!安慶宣”。
紅軍墓
紅軍墓,原位於班瑪縣阿什羌寺旁邊的山坡上,建於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當時僅為一大土冢,墓堆上有大量的嘛呢石和哈達。2006年8月1日,班瑪縣政府將“紅軍墓”遷移到紅軍溝內,面積約20平方米,墓前豎一石碑,上面用漢、藏兩種文字鐫刻著“紅軍墓”和“紅軍烈士永垂不朽”的字樣。
果洛紅軍溝
紅軍墓

文物遺存

遺物
果洛紅軍溝文物遺存有當年紅軍途經班瑪留下的馬鞍、馬鞭、馬叉子、刀子、勺子、鐵鍋等遺物,其中有紅軍遺留在班瑪的黨旗、陶器、彈藥、衣物等。
小銅鍋
小銅鍋直徑約20厘米,高約10厘米,鍋蓋有些破損,鍋身上面打了三四個補丁,但上面鑿刻的字跡仍依稀可見。蓋子中間是“百年偕老”四個雙鉤魏體字,右上篆有“淑芬女士紀維先生結婚紀念”題字,左下是贈送禮品的題記“李鏡瀛、胥妤毓、周毓斌合賀”的落款。見證了紅軍與藏民間的友誼:紅軍臨走前,看到牧民索多對他們做飯的銅鍋感興趣時,借宿的紅軍戰士便把這口銅鍋,送給了索多。

主要展覽

班瑪縣紅軍長征紀念館
班瑪縣紅軍長征紀念館於2017年8月1日開館,展館建築面積約620平方米,共四層,一至二層為紅軍遺留物(鍋、馬鞍、馬嚼子、紅軍服、草帽和槍枝彈藥等)展陳區、三層為“紅軍長徵到班瑪”油畫展示區、四層為小型醫務救護站。

價值意義

果洛紅軍溝作為紅軍長征途經青海唯一革命遺址,留下了紅軍溝、紅軍橋、紅軍亭、紅軍泉、紅軍墓、紅軍哨所、紅軍棧道等寶貴的紅色資源,是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果洛紅軍溝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所獲榮譽

2012年,果洛紅軍溝被青海省委宣傳部命名為青海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6年4月,果洛紅軍溝被青海省委黨史研究室命名為青海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
2017年3月29日,果洛紅軍溝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果洛紅軍溝位於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亞爾堂鄉東部。
斑瑪縣紅軍溝紀念館

交通信息

自駕: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果洛紅軍溝,路程約39.7千米,用時約60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