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沙羅大約從70年代起,全然放棄了柯羅的中棕色和中灰色調子,代之以光譜上的純色。這時他畫的風景已很少保留固有色的觀念。物體的明暗變化是在補色規律的基礎上,用原色作適當的鋪排,讓觀者的視覺來調和。為了使畫上的景物產生光的顫動感,畫家有意安排一些對比色,試圖由觀賞者的視網膜感應導致色調的統一。所以,他的畫上的形總是模模糊糊的,色彩的筆觸帶有速寫性,筆觸也不單純是為了表現物體的形,同時也為了調整色彩的光效應,以增強畫面的強烈印象。當然,這種畫法不是靠純粹的理論去進行的。它們是從直接觀察自然中獲得的。印象派畫家直接對景寫生,就是為了得到外光的直接感受,這是畫法上的一個重要創舉。
基本介紹
簡介,評價,
簡介
畢沙羅大約從70年代起,全然放棄了柯羅的中棕色和中灰色調子,代之以光譜上的純色。這時他畫的風景已很少保留固有色的觀念。物體的明暗變化是在補色規律的基礎上,用原色作適當的鋪排,讓觀者的視覺來調和。為了使畫上的景物產生光的顫動感,畫家有意安排一些對比色,試圖由觀賞者的視網膜感應導致色調的統一。所以,他的畫上的形總是模模糊糊的,色彩的筆觸帶有速寫性,筆觸也不單純是為了表現物體的形,同時也為了調整色彩的光效應,以增強畫面的強烈印象。當然,這種畫法不是靠純粹的理論去進行的。它們是從直接觀察自然中獲得的。印象派畫家直接對景寫生,就是為了得到外光的直接感受,這是畫法上的一個重要創舉。
印象派繪畫的失敗,使這些畫家的生活發生困難。畢沙羅的家庭負擔很沉重,子女又多。為了餬口,他還得不斷地去求助於畫商,一家家地跑。他在給自己的兒子呂西安寫信時說:"媽媽以為我的事情很順利,可不會想到我是在泥濘的雪地到處奔走。從早到晚。身無分文。儘管極度疲乏,也不肯去花錢搭公共汽車。有幾個錢,就留作吃飯!"可是當他一談到作畫時,他就眉飛色舞,生活的悲愁全然付之腦後了。接著,在給兒子的信中他還寫道:"我可以寧靜地畫我的畫,當然,這太美了!" 此畫於1877年完成,其時他與塞尚過往甚密,並且一起作畫。在第三次印象派畫展上,他一共拿出22幅,甚至喝價標賣,但仍令人氣餒。
評價
1877年完成的《果樹和菜園》即是典型的畫例。這裡近處的色點斑斑駁駁。畫家力求去再現這種受陽光、空氣而構成的色彩顫動效果,因而形體在色彩的點塊中幾乎是一片模糊。中間幾枝果樹由於陽光的照射,反射力從秀枝落葉中折回來 。近景全被黃、綠、紅的斑點所散綴,只有稍遠的山坡上的房子,才能顯出清晰的物體的本來面貌和它的體積。觀賞這樣的畫,似乎會感到這裡的一切,凡是近的,都被包含在色彩的氣氛里。色調也找到了主旋律。一大片交織著的色彩閃光,形成一種冷暖感情;而遠處的一切,就淡而明晰了。此畫是畢沙羅在蓬圖瓦茲的春季畫成的。初春的陽光給人以甦醒感,畫面確有其獨特的造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