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林鼬頭體長35-51厘米,尾長12-19厘米;體重0.7-1.4千克。有一個同屬物種的細長軀體,頭寬、四肢較短。顯示出極端的兩性異形,雄性要比雌性重達兩倍,但是除了體型尺碼之外,它們的外觀大致相同,眼睛周圍有一張浣熊般的黑色面具,周圍是一張白色的面孔。白色的耳朵短而圓。嗅覺、聽覺靈敏。犬齒較發達,裂齒較小;上臼齒橫列,內葉較外葉寬;臼齒齒冠直徑大於外側門齒高度。身上具黑色的皮毛,體毛柔軟,無斑紋。在冬季,皮毛厚而有光澤,但在夏季則較薄,顯得有些褪色。前後足均5指(趾);半蹠行性;爪鋒利,不可伸縮。尾較短粗。肛門附近有有一對臭腺,可放出強烈的氣味分泌,當林鼬興奮或受到威脅時,會放出臭氣驅敵自衛。
棲息環境
林鼬棲息於低地,通常在海拔500米以下生活。在沼澤、森林、林區、種植園、河岸、沙丘、海邊懸崖及農場建築物附近 。
生活習性
大多數的林鼬是孤獨的生物,喜獨居,有較強的領地意識。它們單獨行動,只有在繁殖期才會成對出現,平時會強烈地捍衛自己的領土。是夜行性的動物,晝伏夜出,夏季和黃昏最為活躍,也有年輕的雌性在白天覓食。它們的視覺感並不是很敏銳,主要依靠嗅覺來追蹤和殺死獵物。在冬季,變得不太活躍,白天出現的時間比夏天多。
肉食性動物,通常捕食齧齒動物和兔子,以兔子、蛋、鳥類、昆蟲和兩棲類動物為食。個別林鼬可以捕食體型比自己大得多的兔子。如果食物變得稀少,也會吃昆蟲和水果。
分布範圍
原產地:阿爾巴尼亞、安道爾、奧地利、白俄羅斯、比利時、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共和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直布羅陀、希臘、匈牙利、義大利、拉脫維亞、列支敦斯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共和國、摩爾多瓦、黑山、荷蘭、挪威、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烏克蘭、英國。
來源不明:阿爾及利亞、摩洛哥。
繁殖方式
同時生活在附近地區的雄性可能會爭取獲得正值發情期的生殖雌性。交配時出現暴力,雄性抓住雌性的脖子,會在後面來回拖拽著雌性,直到它完全癱軟屈服。交配系統混雜,林鼬在冬末發情。通常一年生產一窩,如果幼仔損失,那么雌性可能在下個季節再次分娩。懷孕42天后出生,每窩產3-7名幼仔。1個月後斷奶,母親保護當年的幼仔大約是3個月,雖然在6個月大的時候幼仔還沒有完全成熟。野生狀態下平均壽命10年。
可以通過現代科學技術有效的控制林鼬的種群。它們被馴化的後裔——家養雪貂(Mustela putorius furo),是一些非常受歡迎的寵物,已經有很多品種,遍及世界市場。
亞種分化
中文名稱 | 學 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
1 | 林鼬威爾斯亞種 | Mustela putorius anglia | Pocock, 1936 |
2 | 林鼬伊比利亞半島亞種 | Mustela putorius aureola | Barrett-Hamilton, 1904 |
3 | 林鼬蘇格蘭亞種 | Mustela putorius caledoniae | Tetley, 1939 |
4 | 林鼬非洲亞種(雪貂) | Mustela putorius furo | Linnaeus, 1758 - Ferret |
5 | 林鼬俄羅斯亞種 | Mustela putorius mosquensis | Heptner, 1966 |
6 | 林鼬指名亞種 | Mustela putorius putorius | Linnaeus, 1758 |
7 | 林鼬羅馬尼亞亞種 | Mustela putorius rothschildi | Pocock, 1932 |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