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降祥

林降祥(1915—1992年),又名梁奕林、林貞民,福建安溪人,印度尼西亞歸僑。就讀於集美水產航海學校、商業學校﹑復旦附中、廣西大學、復旦大學和上海北子路英語補習學校、曾任上海大中學生抗日救國會會員、福建省安溪縣黨的同情組織領導人、中共安溪縣龍門鎮支部委員、中共安溪縣龍門鎮支部書記、中共安溪縣武工隊負責人、印度尼西亞抗日民族解放大同盟組織委員兼東爪哇支部書記、中國僑聯辦公廳副主任、聯絡部負責人。創辦《南僑日報》任社長、1952後任職中央華僑事務委員會、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第三屆委員會委員、第四屆委員會名譽委員、中國僑聯主席

基本介紹

  • 本名:林降祥
  • 別名:梁奕林、林貞民
  • 出生地:安溪龍門
  • 出生日期:1915年
  • 逝世日期:1992年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1915年,林降祥出生於安溪縣龍門鎮一個富裕的僑商之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以優異成績畢業於集美國中後,考入集美高中第十組。林降祥在集美中學讀書時接受了革命思想,投身進步學生運動。還曾就讀於復旦附中、廣西大學和上海北子路英語補習學校。1936年,林降祥考入上海復旦大學。在校讀書期間,他即投身革命,參加了上海大中學生抗日救國會。
1937年7月,七七事變,林降祥積極參加募捐和抗日宣傳發動工作。
“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後,回響抗日救國會“愛國青年到農村宣傳、組織農民抗日”的號召,回到安溪龍門老家,與林成茂、林水芸等5位愛國青年組成了抗日小組,並以他們為核心,組成“黨的同情組織”,通過深入宣傳,組織青年建立進步團體,開展各種抗日救亡活動。他積極參與恢復農民協會組織,在龍門、坑內、目場、橫山、柏葉、炙坑、溪內、五里等地發展近500名農會積極分子,壯大了農會力量。林降祥還開辦農村夜校,組織當地農民讀書識字。並以此為陣地,向農民介紹中國共產黨,介紹抗日形勢。
日軍轟炸廈門後,為堅持戰時育才,集美學校決定搬遷至大山深處的安溪縣文廟,林降祥與堂哥林成竹為抗日戰爭期間集美學校的成功搬遷和堅持辦學做出了重要貢獻。對此,陳經華的《學村往事》一書《內遷》一章對此有詳盡記載:
負責從集美學村,經同安縣城、龍門嶺、龍門鎮到安溪縣城的汽車搬運的是林成竹。林成竹是中共龍門地下黨負責人之一,公開身份是安溪縣國民黨首任指導員、縣財委主任、縣抗敵後援會主席。他父親是印尼僑商、全縣首富,家有洋房百間。他有個弟弟,名林降祥,在集美高中十組讀書,也是中共地下黨員。根據黨的指示,兄弟把集美學校的搬遷當成是一項重大任務來完成。他倆調動安溪汽車公司和同美汽車公司的全部汽車,保證把集美各校的圖書、儀器、器材、桌椅等教學用具在兩個月內全部從集美搬到安溪城關。戰時,公路是日寇飛機轟炸的重點目標,許多地段都受到嚴重破壞,汽車往往要邊修路邊通行,有時甚至要把東西卸下,用人工肩挑背扛,把汽車推過去以後再把貨裝上,汽車再往前走。就這樣,他們在兩個月內完成了搬遷任務。
1938年10月,林降祥經中共廈門工委特派員李毅然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組成由李毅然任書記,林降祥與朱乃仁、林水芸為委員的中共龍門支部。李毅然調離後,林降祥擔任龍門支部書記。當時日軍準備進攻安溪,經常轟炸安溪縣,為迎擊入侵之敵,林降祥參與創建安溪抗日武工隊,他以讀書等各種藉口,向家裡要來巨資,於1939年在龍門鎮建立了中共領導的抗日武裝隊伍—安溪武工隊,還秘密在龍美村目場開辦造槍廠。林降祥率領的這支武工隊,在安溪淪陷前主要任務有兩項:一是鋤奸,二是抗暴、團結抗日力量。其間,安溪武工隊在南安翔雲發動過一次較大規模的民眾抗暴鬥爭,擊斃反動保長,活捉反動副保長,使500多戶1500多名翔雲人擺脫敵偽的欺壓。這場鬥爭既打擊了頑固勢力,壯大了武工隊聲威,也使許多農民由此看到希望,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隊伍。
在上級黨組織的領導下,林降祥在龍門建立“安(安溪)南(南安)同(同安)白區工作基地”,一方面秘密發展黨的組織,一方面發動更多青壯年投入抗日武裝鬥爭。
1939年,為有利於抗日活動的開展,中共黨組織派遣了一批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擬打入國民黨政權任職,林降祥動員各方力量,發揮林家在安溪縣和龍門鎮多年積累的人際資源,設法安排多名共產黨人進入龍門鎮及所轄的村莊政權,在其努力下,龍門鎮轄下12個保長,有10個都是中共地下黨和進步青年,實現了“白皮紅心”,林降祥任副鎮長。
1940年,陳嘉庚率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視察團回國慰問堅持抗戰的中國軍民,並於10月視察遷到安溪的集美學校。從安溪回集美,要途經龍門嶺危險地區,一路上都是由林降祥和張連率領著中共地下武裝跟隨保護。據陳經華的《學村往事》一書中記載:
28日,陳嘉庚離開安溪赴同安……途中住林降祥家的“百間洋樓”。下午到達安溪龍門。
安溪龍門嶺,是一段30公里的險路,過往行人都視為畏途。龍門嶺地處安溪、同安、南安交界處,土匪與日寇、國民黨軍政勾結,在此攔道搶劫。當時廈門地下黨指示龍門的地下黨,“要用生命來捍衛校主陳嘉庚先生、捍衛陳嘉庚先生的榮譽,不能使其受任何損害。”為保證陳嘉庚一行安全過龍門嶺,林降祥和張連他們做了周密的安排,暗中為陳嘉庚保駕護航。
1941年冬天,黨組織派遣林降祥前往印度尼西亞,發動華僑支持祖國抗戰,支持八路軍、新四軍。林降祥剛抵印度尼西亞,太平洋戰爭即爆發。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林降祥團結愛國華僑,組織抗日團體,開展抗日工作。在泗水,他參與組織了民族抗日大同盟,並積極促成與另一個華僑抗日團體—反法西斯大同盟合併,組成抗日民族解放大同盟,領導東爪哇華僑的抗日活動,擔任了抗日民族解放大同盟組織委員兼東爪哇支部書記。
抗戰勝利後,林降祥擔任華僑戰時服務團組織委員。1946年,他動員父親出資與著名愛國僑領張實中等在泗水創辦《南僑日報》,與傅維丹、洪駿聲等人在泗水和新加坡兩地開辦大華商行,據此積極開展革命工作,籌集資金支援國內解放戰爭。菲律賓華僑抗日游擊支隊第一任黨支部書記王今生對此記憶猶新,晚年曾回憶:“大華公司是林降祥拿錢來辦的,……該公司是黨的聯絡站。”
1952年,林降祥奉命回國,長期從事僑務工作。曾任中國僑聯辦公廳副主任、聯絡部負責人。1985年離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