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道楠

林道楠(1555-1607年),字廷任,福建莆田蓋尾鎮斜尾村人,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進士,初授進賢縣令。他強直端謹,體恤民情,為老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後升御使,遇事無避就,忼慨論烈。巡按陝西,不畏強勢,列為名臣,在朝為官24年,代理皇帝三天,替朝廷除奸懲惡;不辱使命,出使番邦,為國為民分憂,遷太僕寺少卿,病逝於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享年53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道楠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福建莆田
  • 逝世日期: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人物故事,

人物簡介

林道楠,字廷任,福建莆田人。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進士,知進賢縣。時遇荒年,林道楠開倉賑濟饑民,並乘小船,遍歷窮鄉,按人口發賑糧,夜則宿船上,不入民舍。先後多次上奏,請求借耕牛、谷種給農民。主持修築官圩,提供灌溉之便。任上親自參加丈量田畝,按實確定賦稅,對有權勢的豪紳,也絕不徇情。
後被召任御史,歷按應天、陝西、廣西等地,不受私人囑託,不徇私辦事。按察陝西時,見供自己飲食的器皿都是銀制,向隨從查問原因。隨從回答,這是陝西慣例,且為防止鴆毒。林道楠不以為然,命人撤去銀制器皿,說:“吾以恩信待人,何防之有!”一郡守乃某侍郎親信,有貪污行為,亦予彈劾,直至將其罷免。林道楠在御史台18年,“劾太監張鯨,救御史曹學程,論尚書石星,主封事、著丰采”,升為太僕少卿。死時,家中十分貧困,兩兒子徒步奔走四方謀生。林道楠清廉高潔的品格,深受民眾敬重。

人物故事

相傳,林道楠幼年喪父,與母妹相依為命。 當年的板溪地瘠民窮,生活艱難。其母為了兒子的前途,便到九鯉湖的仙公洞去祈夢。仙公託夢:板溪不可久居,可用礱糠投放木蘭溪,看它流到哪裡,就遷居到那裡。母子商議後,就把礱糠投放木蘭溪,並沿途跟蹤。礱糠順水流到清浦鰲頭境時就停滯不前了。於是,他們母子三人就遷居於此了。
自此,林道楠十載寒窗,刻苦攻讀,於萬曆十一(1583)年中了進士。初授進賢知縣,不久召為御史,歷按應天、陝西、廣西等地,冊封琉球王,居台十八年,後官刑部侍郎,遷太僕少卿。他在朝為官24載,愛國愛民,除暴安良,為官清廉,深得民眾的愛戴。
是時,朝中政治腐敗,社會黑暗,國力衰竭,屬國高麗日趨強大,經常尋事挑釁。一次,高麗王具函強邀明帝到高麗都赴會,否則就要干戈相見。明帝與文武百官不知所措,明知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正當君臣們急得團團轉的時候,林道楠挺身而出,要求代帝出使,但要求以代理三日皇帝為前提。文武百官瞠目結舌。明帝也迫於無奈,只好遷就答應。林道楠在代理三日皇帝中,殺了許多奸臣,為國為民安社稷。之後,他交還帝權,出使高麗。高麗王偕同文武百官出城迎接。高麗王有意在城門口擺著兩桶水。林道楠毫不猶豫,一腳踢倒了一桶。高麗王謂曰:“您為何如此?”林道楠理直氣壯地說:“國有一統,而無二統(‘桶’與‘統’為方言諧音),你這樣擺設,無非是不服管轄,須知我大明帝國,人多地廣,兵強馬壯,經濟實力雄厚,誰敢冒犯,定是自取滅亡!”高麗王啞然無聲。在迎接林道楠的盛大國宴上,第一道菜是用白布蒙住的鮮血淋淋的一個人頭,林道楠當機立斷,揭開白布,不慌不忙地右手舉起筷子,夾出眼珠往嘴裡送,左手順勢用手帕把嘴一抹,就神不知鬼不覺地把嘴裡的眼珠裹在手帕里。高麗王見此情景,心裡暗暗佩服。高麗王又用對子為難林道楠。上聯曰:“黃河躍浪三三曲。”林道楠不假思索,便對出下聯:“鴨綠流沙六六灣。”高麗王賞識了林道楠的智慧和果斷、膽略和才華,再也不為難林道楠,不為難明王朝,答應和解條件,並繼續歲歲來朝,年年進貢。
林道楠不辱使命,班師回朝。明帝和文武百官出城迎接,都讚揚林道楠愛國忠君的大無畏精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