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超

林超超

林超超,女,1986年2月生,福建福州人,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現為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當代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超超
  • 出生地福建福州
  • 出生日期:1986年2月
  •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
  • 職業:大學教師
  • 代表作品:《動員與效率:計畫體制下的上海工業》
人物經歷,教育經歷,工作經歷,個人作品,學術專著,學術論文,書評,其他文章,主持課題,學術訪問,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2004年9月—2008年6月,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歷史學基地班,獲歷史學學士學位。
2008年9月—2013年6月,復旦大學歷史學系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博連讀),獲歷史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13年12月—2021年2月,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
2021年3月起,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副研究員。

個人作品

學術專著

《動員與效率:計畫體制下的上海工業》,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學術論文

1.《新國家與舊工人:1952年上海私營工廠的民主改革運動》,《社會學研究》2010年第2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現代史》2010年第7期全文轉載。
2.《中共對城市的接管與改造——一個初步的研究回顧與思考》,《中國當代史研究》第2輯,九州出版社,2011年。
3.《合法化資源與中國工人的行動主義:1957年上海“工潮”再研究》,《社會》2012年第1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工會工作》2012年第5期全文轉載。
4.《生產線上的革命:1950年代上海工業企業的勞動競賽》,《開放時代》2013年第1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現代史》2013年第5期全文轉載。
5.《“大躍進”後的產能過剩與城市工業的增效改革》,《史林》2014年第3期。
6.《20世紀60年代中國工業托拉斯的興起及其體制困境》,《中國經濟史研究》2015年第1期。
7.《新中國工人新村建設與上海典型》,《現代上海研究論叢》,總第12期,2015年10月。
8.《蘇聯經濟核算制與中國計畫經濟》,《史林》2016年第1期。
9.“The Rise of Industrial Trusts in China and Their Systematic Predicaments in the 1960s”,《面向2050年的上海戰略願景(英文版)》,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6年。
10.《合法化資源的流轉與佘山植物園的興廢——基於“大躍進”前後征地糾紛的歷史社會學分析》,《中國研究》2014年秋季卷,總第20期,2016年6月。
11.《“土洋之爭”:技術革命的願景與現實》,《史林》2017年第5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經濟史》2018年第1期全文轉載。
12.《“地方史”研究路徑的回顧與前瞻——關於中共地域史研究的一種思想與理論資源》,《中共黨史研究》2017年第10期。
13.《“大躍進”時期上海街道工業的定位與轉型》,《中共黨史研究》2018年第8期。
14.《中國勞模製度的政治經濟學分析——以陸阿狗和他的模範小組為例》,《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6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工會工作》2019年第1期全文轉載。
15.《一九五六年前後的自由市場政策與城市商品供應》,《中共黨史研究》2019年第1期。
16.《20世紀50年代上海工人家庭生活水平的實證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2019年第5期。

書評

1.《發現失落的歷史——評介The Gender of Memory: Rural Women and China's Collective Past》,《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台灣),總第20期,2012年12月。
2.《口述歷史做到了什麼:搶救小三線建設的歷史記憶》,《上海書評》2017年10月30日。
3.《評〈再造與自塑〉:中國工人階級的形成》,《澎湃新聞·上海書評》2020年9月11日。

其他文章

1.《“大躍進”後上海工業過剩產能的轉移》,《東方早報》2014年9月30日,第B13版。
2.《社會主義托拉斯為何“夭折”?》,《經濟學家茶座》,總第70輯,2016年1月。
3.《工人新村,超越居住形式的社會意義》,《上海觀察》2017年1月1日。

主持課題

“階級身份與上海工人的物質生活研究(1949—1965)”,2014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已結項。

學術訪問

2014年10—11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訪問學者。
2020—2021年度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