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清真寺

林西清真寺

林西清真寺是內蒙古赤峰市的清真古寺之一,始建於民國五年(1916年)。林西清真寺位於內蒙古赤峰市林西鎮西街,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該寺整體是古典建築風格。林西清真寺從前出檐廊,合有復廈的巧構,到鋼筋混凝土的基座,殿頂月牙的雕飾,琉璃瓦的飛檐流脊。

2011年在林西當地政府和教眾的支持和幫助下,林西清真寺得以重建,重建後的清真寺設施齊全,環境優美,雙脊拱頂的仿古宮殿建築讓人耳目一新,禮拜大殿擴展到360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林西清真寺
  • 地理位置:內蒙古赤峰市林西鎮西街
  • 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
  • 時間:1916年
  • 始建:回族居民
  • 火車站:林西站
歷史沿革,規模建制,建築特點,文化交流,地理交通,

歷史沿革

民國五年(1916年),經韓世榮、於耀、王子良等回族民眾發起,在林西幾家大買賣商行捐集、克旗、赤峰等清真寺、商號資助、回族民眾寫“乜帖”募集資金後,在縣城西街占地6畝建起1所小型禮拜寺。三間小“大殿”,系土木結構,形似道士帽,兩頭的兩間突出,中間縮進一段檐廊,廊中有石墩木柱。大殿設兩扇大門,堂室內便是禮拜誦經處。大殿北側蓋三間土房,供阿訇起居。此為林西清真寺雛形。
林西清真寺
民國二十年(1931年),在原小“大殿”南建起大殿,系磚木結構,大殿宏偉雄大,崇台列階,飛檐流脊,雕窗漆柱,古色古香。
林西清真寺
民國三十年(1941年),在右側又蓋南講堂五間。後來南講堂幾經修葺,擴建了水房、沐浴室。沐浴室內,南面有炕,東北面有淋浴間,中間設水池,池邊有石座,系“小淨”之處。室內備有青銅湯瓶、漏灌。水房東備有膳房,置炊具,以便在聖會、法圖麥會做查撒用。
1955年在政府關懷重視下,由從阿訇主持,將原小“大殿”拆除,擴北講堂4間,築圍牆、建二門、鋪甬路、修裙牆。
“文化大革命”期間,林西清真寺遭受破壞,禮拜大殿、講堂、水房均被移作它用。
1980年,當地政府撥款將修復清真寺禮拜大殿,重新為回族民眾所用。原禮拜大殿建築70餘年,基礎塌陷,樑柱傾斜,有的大柁底柁變形,房脊受壓嚴重,難能修復。
1995年,回民民眾醞釀重新翻建禮拜大殿。在任阿訇從炳賢及寺管會組織成立重建大殿工程建築領導小組。重建禮拜大殿工程,自1996年5 月設計施工,到1997年竣工交付使用,歷時一年零四個月。新大殿設計師為李德明,由林西建築工程隊施工,隊長為回族人李化閣,建築總監工為陳振文。

規模建制

林西清真寺由禮拜大殿、禮拜小殿、講堂等組成。殿堂內寬敞明亮,為“明五暗十五”結構,即表面看是五間,實際占地面積是十五間。殿內陳設典雅講究,紅松地板,上鋪三行條氈,供教民禮拜之用。大殿北側設有三間北講堂(阿訇住所)。

建築特點

1995年建成的大殿,為古典建築風格與現代建築技術的完美合璧,從前出檐廊,合有復廈的巧構,到鋼筋混凝土的基座,殿頂月牙的雕飾,琉璃瓦的飛檐流脊,都給新大殿增添幾分風采。

文化交流

在林西清真寺院內有一面大理石屏風,屏風正面鐫刻阿拉伯文“清真言”,背面鐫刻《敬修清真寺,弘揚伊斯蘭》的碑文。

地理交通

位置
內蒙古赤峰市林西鎮西街。
交通
火車站:林西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