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領導改革,科學種茶,
領導改革
1950年林任王認鄉(村)農會主席,帶領貧苦農民參加土地改革。繼之帶頭組織互助組、初級社。1956年春成立農業高級社時,林被推選為社乾。為了發展多種經營,壯大集體經濟,增加社員收入,林提出發展茶葉的建議,被採納。同年冬,林先串連黃蒙書、林宜宜、藍木喜等3位老人,組建茶葉隊,自任隊長,開始進駐宮後山開荒,種植6畝茶樹。1959年茶葉隊擴充到6人,1960年茶園擴展至26畝,除種植茶樹外,還套種甘薯等糧食作物。時因獸害嚴重,甘薯、茶葉受山豬破壞,林立即組織隊員日夜巡邏,圍獵山豬,不幸被中傷的山豬咬傷大腿,大量流血,昏倒茶山,幸被同伴抬往醫院搶救。住院期間,為不影響生產,堅持不讓社員輪流守護,未待傷口痊癒即返回茶葉隊。
科學種茶
林重視科學種茶,四處求教高產栽培技術。1961年,在縣茶葉站、公社幫助下,到壽寧縣參觀學習。回隊後,推廣茶園水平開墾法,園前築埂,園後挖行溝,增強保水、保土、保肥能力。1962年又推廣施基肥種植,秋挖施肥和追施催芽肥,改變傳統種植、管理方法,使茶園提前兩年投產。他特別注意採摘管理,每逢採摘季節,先培訓採摘人員,並訂立獎罰制度,凡不按科學方法採摘者,不給工錢且要受罰,即使其戚屬亦不例外,自此無人採用“一把抓”的傳統采法。
在林的帶領下,王認茶葉隊不斷發展壯大。1973年,全村茶園發展至360多畝,畝產從25公斤提高到225公斤,最高達321公斤,為羅源茶葉高產樣板。在其苦心經營下,集體資產不斷增加。從手工殺青、手搖揉捻發展到機械殺青、自動揉捻,先後建設了制茶車間、倉庫、職工宿舍、食堂,購置柴油動力機、發電機、殺青機、揉捻機、烘乾機等28台(套),固定資產時值20萬元。1974年為解決茶園追肥問題,飼養40多頭牛羊,茶園套種綠肥。隨著茶葉隊的發展,每年為每個生產隊提供生產資金近萬元,還為300多個婦女、老人勞力找到出路,每人僅採茶工資就有500元,因而普受村民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