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秉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13年6月
- 逝世日期:2001年5月
- 職業:主教
- 信仰:天主教
- 學歷:大學
- 籍貫:廣東省惠陽
個人簡介,人物事跡,
個人簡介
1990年,林秉良任天主教廣州教區主教,他是新中國成立後廣州教區第一位自選自聖的主教。林秉良認真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方針,為促進團結、維護安定,為中國天主教愛國愛教事業鞠躬盡瘁。林秉良1924年入讀廣州聖方濟各沙忽略小修院,1941年畢業於香港仔華南修院,同年9月晉鐸,他先後在廣州、東莞、河源等地教會任神父。中國改革開放後,林秉良緊跟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從廣州教區地處開放前沿的實際出發,積極探索使教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相適應的新途徑。他把強化管理擺在首位,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規範內部管理,構建了系統完善管理的機制,使全體教職人員、工作人員工作更有效率。他著眼於提高教會自養能力,全面加強教會的房產管理,使教會事業蒸蒸日上,宗教活動安全有序。他十分重視教會接班人的培養,任主教期間共培養年輕神父12人、修女和女修生20多人,逐步解決了教會接班人青黃不接的問題。在他的帶領下,廣州市內3間教堂多次被評為廣州市“文明宗教活動場所”。
人物事跡
作為宗教界的廣州市政協委員,林秉良特別重視發揮自身作為宗教界界別代表的作用。他積極反映宗教界情況和信教民眾心聲,在黨和政府與廣大神長教友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樑,為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維護宗教團體和信教民眾的合法權益而努力。他在政協會議和通過政協提案,多次提議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室教堂門前的“髒、亂、差”情況進行整治,對石室教堂和歷史悠久的沙面露德聖母堂、河南寶崗天主堂等宗教場所加強保護,引起了廣州市、區有關部門的重視,促進了這些教堂的保護工作。他反映的天主教淘金坑“聖山”被占用的問題,被政府有關部門及時受理,獲得了撥地補償,並易地漁沙坦建起了天主教聖露濟亞堂。他的這些工作,受到了宗教團體、信教民眾的好評。
與此同時,他還帶領教會,發動信教民眾積極開展慈善福利工作。他任主教期間,共為教育、災區籌得善款50多萬元;還建立了友愛敬老院,開辦了石室友愛學前班,設立了“三好學生”獎學金,鼓勵教友子女努力學習,樹立了天主教會在社會的良好形象。廣州是祖國的南大門,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對外交往日益頻繁,來廣州市天主教教堂石室參觀訪問的世界各地賓客越來越多,他們中有國家元首、官員、商人,也有學者、宗教人士和教友。林秉良恪守“三互”原則,利用各種場合,廣交朋友,廣結友誼,宣傳中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宣傳改革開放取得的豐碩成果,宣傳中國人民的優良品德,推動中外宗教文化的交流和交往。
為充分發揮宗教在維護安定團結方面的突出作用,林秉良還結合國際國內不同時期的形勢需要,組織神長教友開展主題活動。1997年和1999年分別舉辦了慶祝香港、慶祝澳門回歸的活動,2000年舉行了“紀念中國天主教反帝愛國運動50周年座談會”,激發神長教友們的愛國愛教熱情,遵循天主“十誡”,高舉“愛國愛教,團結進步”的旗幟。林秉良熱愛國家和民族。1999年5月,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用飛彈襲擊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的暴行發生後,他馬上召開緊急會議,與神長教友們一致表示堅決擁護中國政府聲明,嚴厲譴責、強烈抗議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的暴行,支持政府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的嚴正立場。林秉良是一位愛國愛教的主教。2000年10月,在廣東省、廣州市天主教“兩會”反對梵蒂岡“封聖”活動座談會上,他發表講話,堅決擁護中國天主教“一會一團”和中國外交部的聲明,認為梵蒂岡該次“封聖”沒有按教會的有關規定核定和冊封“聖人”的程式進行調查研究,而是由台灣主教團一手包辦,並選在10月1日國慶節,實質是向中國教會和中國政府挑戰,是對中國天主教會的否定。